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声音     
《家用汽车》2012,(2):14-15
"对于自主品牌轿车,政府缺乏指导支持,企业没有分工合作,颇有些当年义和团的味道,热情有余而实力不足,英勇则英勇矣,能否战胜外国品牌都远不可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谈到中国汽车行业入世十年后自主品牌的发展时,指出多年来自主品牌实力弱,缺乏品牌竞争力却要过度发展,力量太过分散。  相似文献   

2.
声音     
《家用汽车》2011,(12):24-25
用不了十年,大多数自主品牌和一部分合资品牌有可能出局。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汽车企业既不能乞求政府在政策上庇护,也没有理由抱怨消费者不支持。针对今年我国自主品牌遭遇到的新困境:部分自主品牌的销量滑坡,利润锐减。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出自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家用汽车》2014,(10):29-29
金秋八月,"瑞风"送爽。第十七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前夕,江淮汽车产品战略调整后的又一重点车型瑞风S3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网络首发,并于成都车展开幕当日进行正式的产品线下发布。2014年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届政府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支持态度坚决,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下自主品牌整体市场发展低迷是不争的事实。为摆脱困境,各主流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出台"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声音数字     
《家用汽车》2012,(3):18-19
"发展电动车从政策层面看,政府是很给力的,现在应该是企业表现的时候,尽快拿出真正敢卖、能卖的产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就现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召回条例严格了,自主品牌就扛不住了,其实自主品牌车企一直在做质量保证召回方面的工作,但召回的数量确实比合资品牌少。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品牌意识的增强,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自主品牌车企一定会在召回上下更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5.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我们不要唱衰论,更不要挽歌。好像又有一群老生,在常谈了。几天前的成都,一场大型的论坛开讲。"自主品牌遇到危机"、"市场给自主品牌汽车的空间太少"、"国家政策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利好不够",由于在2011  相似文献   

6.
孙晓红 《家用汽车》2012,(10):161-161
自主品牌又一次迎来大敌。自主品牌诞生之初,似乎一直处于逆境。有限的几次比较好的境遇,都是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的支持。所以,当今年以来,自主品牌销量下滑之时,有关部门计划出台公务车采购条例,所有合资品牌全部未入选。正当国人额手称庆之时,合资外资们却再也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7.
八卦车市     
《家用汽车》2012,(9):12-15
又见汽车补贴方案在重庆和长安汽车联手实施地方版"汽车下乡"之后,近日长春市也出台政策,从政府采购市民消费补贴等方面,力撑一汽自主品牌汽车。据一汽集团官网发布的消息,长春市对采购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给予多项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在国家规定的排量及价格范围内,长春市所属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时,在同质同价前提下,优先选购一汽集团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一汽对政府采购的公务用车应按不同车型给予市场指导价格下浮10%-15%的价格优惠。"  相似文献   

8.
付辉 《家用汽车》2012,(2):157-157
这是合资自主之路获取绿灯的时代。虽然中国主管汽车行业的决策者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合资自主品牌,但这并不妨碍它能获得决策者的支持。自合资自主甚尘上,到各合资整车制造商推出合资自主车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4年左右的挣扎期。合资自主到底应该向左,还是向右,政府的决策者与合资整车制造商都保持了刻意的沉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品牌印象为自变量,品牌选择为因变量,品牌强度为调节变量,提出假设,构建基础模型,通过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印象和品牌强度的调研,推断自主品牌汽车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在收集数据、归纳处理以及模型验证的基础之上,获得下述结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选择受到品牌印象和品牌强度的直接正向影响.表明在自主品牌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10.
声音数字     
《家用汽车》2013,(5):74-75
声音"我觉得从两个方面自主品牌可以寻求快速的突破。第一是渠道,第二是服务。我们的本土品牌有能力、有基础、了解市场,更知道我们的渠道应该做怎样的布局和组合。"两会后的"公务车新政"给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些机遇,同样也带了许多挑战,对于怎样弥补与合资品牌差距这个问题,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刘金良认为,渠道和服务是自主品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期待变革     
张祖新 《家用汽车》2012,(10):156-156
记得听到"合资自主品牌"这个名称时还是在2007年,当时感觉一头雾水,什么叫"合资自主品牌"?当广汽本田在推出第一个合资自主品牌之时,我才开始对"合资自主"明晰起来。所谓合资自主是指由合资企业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或产品的一种方式。目前合资自主还是个很新的概念。虽然概念很新,在中国也才刚刚起步,却引来了一片质疑。  相似文献   

12.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3,(6):173-173
近来,合资自主又开始了新一轮"上市风潮"。借上海车展之际,一干合资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布与亮相,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对于合资自主品牌,大家评论不一。但是就我与诸多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大家都不解一个问题:有外资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又"生"一个不尴不尬的"合  相似文献   

13.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1,(5):143-143
不久前,有这样一条消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国内首款中外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量产轿车"理念S 1"近日在广州下线。"理念S 1"是广汽本田启动自主品牌战略,并通过自身研发、制造出的首款量产车型。"合资"的广汽本田"生下了"一个"自主"的汽车品牌,这略显怪诞的事实,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孙晓炜 《家用汽车》2012,(9):154-154
在前一阵子召开的第三届自主品牌汽车研讨会上,到场嘉宾屈指可数,让人很自然想到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惨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研讨发言的激烈氛围,各种旗帜鲜明的发言让人印象颇深。其中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先生用数据和事例说政策、消费者、媒体待自主品牌太薄,亏待了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现疲惫之态真的仅仅是因为被外界亏待了吗?我看未必。首先说政策,诚然,政策非常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需靠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困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一,每年达1800万辆以上。2011年汽车产销量仍有可能接近或超过2000万辆。汽车制造大国要成为汽车出口大国、汽车工业强国,很重要的一点,是拥有汽车自主品牌,甚至是名牌,靠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强盛占领世界市场,成为汽车创新强国。我国已有一批自主品牌,上汽荣威和MG、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但离"强势自主品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家用汽车》2012,(3):18-18
"发展电动车从政策层面看,政府是很给力的,现在应该是企业表现的时候,尽快拿出真正敢卖、能卖的产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就现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召回条例严格了,自主品牌就扛不住了,其实自主品牌车企一直在做质量保证召回方面的工作,但召回的数量确实比合资品牌少。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品牌意识的增强,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自主品牌车企一定会在召回上下更大的功夫。"  相似文献   

17.
《家用汽车》2011,(11):8-8
我国汽车出口带动销量提升的同时,低价竞争的粗放型出口方式已是迫切需要改变的关键问题。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放缓增长步伐,进入调整期,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自主品牌。为寻求销量保证,海外市场成为自主品牌的另一重要战场。根据前8月中国汽车出口乘用车同比增长八成三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赢得意外收获,然而,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海外  相似文献   

18.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1,(10):151-151
近日去韩国参观了一趟,这次旅程让我对韩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颇有感触。我发现,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绝大部分都是现代或起亚这样的本土品牌。据说,在韩国,本土品牌占汽车保有量的85%左右,这真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韩国本土品牌在本国确实"趾高气昂",而在咱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气势却弱了一大截。由于今年的限购措施,更多的消费者转投进口车、豪华车阵营,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更加艰难。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中汽  相似文献   

19.
消费蜕变     
《家用汽车》2012,(11):72-85
自主最牌发展以来,赢得了掌声也遭遇了嘘声,收到过鲜花也挨过板砖,这一路走来,不仅自主品牌的产品在经历蜕变,选择自主品牌的消费者也经历着蜕变,变得更成熟,更理性,更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东轩 《交通与运输》2010,26(1):35-35
<正>2009年12月10日由搜狐汽车频道、《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金手指奖"评选活动隆重揭晓。经过数万网友和读者的踊跃投票,以及众多媒体与行业专家的郑重评选,上海通用汽车售后服务品牌"别克关怀"荣获"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之年度优秀服务品牌——品牌影响力奖",这也是"别克关怀"第三次荣膺该项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