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后部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 ,以往多采用经眶外侧壁入路切除肿瘤 [1] ,其手术显露较难 ,尤其是眶尖部肿瘤更难以完全显露。自 1990年以来 ,对 14例眶后部肿瘤 ,采用经前颅窝底眶顶入路切除肿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4例均系我院 1990年 10月~1997年 1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4 8岁 ,平均 33.7岁。病程 2周~ 4年 ,平均 1年 4个月。临床表明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眼及球结膜水肿 ,13例伴视力下降及眼底改变。头颅CT及 MRI检查为阳性结果。手术治疗及疗效 :12例行全切除 ,2例次…  相似文献   

2.
1.本文报告60例骨巨细胞瘤手术,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31.75岁,21—40岁占75%。部位以四肢长骨端为多见,占78.33%,其中好发于膝部,占长骨端的68%。随访55的,有9例死亡,二例肺转移及3例局部复发。共占25.45%。2.病理:5年生存率Ⅰ级93.8%,Ⅱ级80.2%,Ⅲ级0,肿瘤间质细胞的形态与预后亦有关,F型5年生存率95%,H型75.9%。且H型及有血窦样结构者,肺转移较多。3.刮除加植骨术。复发率为13.3%,疗效较好,大块截除关节融合术,复发转移率为13.3%,截肢术主要用于Ⅲ级,但亦不能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3.
我院头颈外科自 1998年 3月以来应用颏下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共 14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颏下瓣取材方便 ,手术简单易行 ,成功率高 ,值得推广。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43~ 86岁 ,平均 5 8岁。其中上颌窦癌 4例 ,上腭肿瘤 6例 ,颊癌 2例 ,口咽癌 1例 ,颧颞部皮肤肿瘤 1例。术后组织缺损均较大 ,无法拉拢缝合。1 2 设计制作 根据缺损大小 ,在颏下区设计椭圆形皮瓣 ,向前可至对侧二腹肌前腹处 ,向后至同侧二腹肌中间腱 ,自其后缘向下颌角后下约 1cm处画线。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颈阔肌 ,切断二腹肌之下颌…  相似文献   

4.
骨血管瘤较为少见 ,仅占原发骨肿瘤的0 .4% [1 ] ,它是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错构性血管畸变或局部静脉曲张。可为单发或多发 ,多发常同时侵犯多块骨骼 ,部分合并有其他组织的血管瘤 ,也称血管瘤病。本文就我院 1 956年 - 1 998年收治的 1 1例骨血管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例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7~ 65岁 ,平均 36岁。部位 :股骨上端 5例、胫骨下端 2例、髂骨 2例、坐骨结节 2例 ,均为单发 ,无软组织受累。病程 :2~ 4年5例 ,4~ 6年 3例 ,6年以上 3例。 1 1例均有局部肿胀 ,5例伴有疼痛 ,4例合并有病理骨折。 1 1例…  相似文献   

5.
骨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患者,术前化疗或放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术后继续放、化疗2-3个疗程。结果术后随访1-3.5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2例于术后1.5-2年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放、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综合治疗可提高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肢率。  相似文献   

6.
Ewing肉瘤,又称尤文氏肉瘤,是骨科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一种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骨原发肿瘤,在青少年骨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尚缺乏有效方法。1987~1992年我们共收治尤文氏肉瘤9例,现将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科本组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21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14.4岁。病变位于股骨者4例,肱骨2例,胫骨2例,骶骨1例。均以局部疼痛、肿块形成及类炎症体征就诊。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股骨1例拒绝手术,只行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处骨1例属H次入院手术切除,其余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全身…  相似文献   

7.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85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分成2组,1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式;2组47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保留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术式。患者术后随访1年,每2个月随访1次。结果微量淀粉碘试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味觉出汗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和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后耳垂区凹陷与术前比较不明显。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症状和耳垂区凹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NMP2 2预测膀胱癌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 5 0例 ,留晨尿检测NMP2 2水平 81人次。所有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 ,并对可疑病变处取膀胱组织送病检。尿NMP2 2浓度采用双抗体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膀胱癌复发 19例 ,未复发 31例 ,两者尿NMP2 2中位数的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3.9~ 5 0 .3U·mL- 1 和 4 .6~ 7.6U·mL- 1 ,无重叠。初次膀胱镜检和 或病理检查无肿瘤复发 36例 ,尿NMP2 2测值异常 (NMP2 2≥ 14 .0U·mL- 1 )和正常 (NMP2 2 <14 .0U·mL- 1 )者分别为 11例和 2 5例。经随诊前者膀胱癌复发 5例 (45 .5 % ) ,后者为 0 (0 2 5 ) ,两者复发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对危险性 (RR)为 12 5 0。结论 尿NMP2 2可作为膀胱癌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与膀胱镜相比 ,其具有可早期预测、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我院20年来用球形截骨术治疗的55例膝内、外翻畸形。其中年令最小6岁,最大45岁。经过2~20年随访,4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作者在介绍手术方法的同时,总结出这种手术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一次截骨可同时矫正多种畸形以及不需要内固定等优点。特别强调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病人的年令、截骨部位及截骨平面的高低对手术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前路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植骨十次要阶段椎间盘切吸术;或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同时,加作后路椎间盘切吸术,共治疗颈椎病46例。其中脊髓型44例,神经根型2例,优良率84.78%。并对椎间盘切吸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证明该术式不影响颈椎稳定性。从而为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89年2月至1994年11月我们完成135例双瓣叶型人造机械瓣膜(简称双叶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7.41%),晚期死亡4例。平均随访34个月,生存者绝大多数均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者119例(>98%),未发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院1962年~1986年间收治的46例脂肪肉瘤资料,分析了其发病部位、治疗及预后。认为该病好发于四肢及腹膜后,瘤体大小相差悬殊,该瘤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整块切除。但如瘤体过大,位于腹膜后而无法行完整切除时,可行包膜内挖除,仍可获得较好疗效。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亦可获得较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3.
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 ,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 ,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采用X线衍射、吸水率、孔隙率测量及力学测试进行性能分析 ,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因子在复合骨块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人工骨主要成分为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 ;微观结构呈针状或花瓣状晶体构成 ,微孔直径为 4~ 10 μm ,孔隙相互交通 ;平均密度为 1.92 2 g·cm- 3;平均吸水率为 15 .5 0 3% ;孔隙率为 2 9.777% ;耐压强度为 4 2 .7MPa。结论 本研究所制人工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 ,力学性能符合人体非负重骨植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 长骨釉质瘤甚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介绍如下:患者,女,59岁,1986年1月23日在我科因“右胫骨肿瘤”行搔刮植骨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胫骨造釉细胞瘤。1987年冬又感觉原患部隐疼。1988年初碰伤患处,右胫骨中下1/3骨折,在外院治疗中发现肿瘤复发。X线片示:右胫骨中下段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多房性状或皂泡样改变,后内侧骨皮质消失,前外侧骨皮质变薄,部分骨皮质有断裂现象。近段外侧有轻度骨膜反应,胫骨远端可见散在的圆形密度减低区,骨皮质呈溶囊样改变。整个病变累及约12cm骨干。腓骨未受累。胸部平片  相似文献   

15.
<正>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极少见,仅占骨恶性瘤的5.4%,淋巴瘤首发于骨者只有1~4%。我科近10年来收治2例:一例为12岁女性,以左上牙痛、左下颌肿胀一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下颌呈13×10×8厘米之肿块,质硬、皮肤暗红、固定。左颈触及数  相似文献   

16.
<正>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78年~1988年共收治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3岁~43岁,病程1个月~5年。首发症状鼻塞鼻衄4例,恶心呕吐1例,凸眼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皮肤及骨转移各1例。误诊为鼻息肉4例,脑星形细胞瘤及鼻腔纤维血管瘤各1例.按Kadish分期标准B期3例;C期3例。鼻侧切开肿瘤切除1例,放疗及放疗加辅助化疗各1例,术后放疗3例。生存期10个月~12年。随访结果C期3例均在治疗2年内死于远地转移;B期3例均存活,其中2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治疗T1a期肾门旁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5月间LPN治疗11例肾门旁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结果、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6(26~75)岁,中位肿瘤直径3.0(2.3~4.0)cm,中位R.E.N.A.L评分5(4~7)分。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全部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中位热缺血时间35(23~56)min,中位手术时间180(150~240)min,中位估计失血量为100(50~300)mL。3例患者术中行集合系统修补术。术后1例输血,2例短暂性血尿,1例低热,1例出现漏尿,保守治疗后好转;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5~13)d;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肾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10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aN0M0。4例患者术中做切缘活检,结果均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3(1~80)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T1a期的肾门旁肿瘤,LPN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脾脏功能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 ,脾脏的重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保脾术越来越显得重要。小儿脾脏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 ,脾脏切除后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远远高于成人。所以小儿外伤脾破裂时应尽量保留脾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83年 1 2月~ 1 999年 1 2月我院外科对 78例小儿外伤破裂脾脏行选择性保脾术。男 54例 ,女 2 4例 ,年龄 2~ 1 4岁 ,平均 8.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 30 min至 48h不等。按照脾脏损伤情况 ,依据 Gall和 Scheele分级 : 级 2 8例 , 级 38例 , 级 1 2例 ,均为腹部闭合伤。交通事故61例 ,高处坠落伤 6例 ,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总结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肺部手术的初期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肺部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肺部手术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25~79(59±11)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包括肺叶切除41例,肺段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6例,肺袖式切除2例,联合肺段切除、楔形+肺段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7例,肺癌41例;手术时间分别为,肺叶切除(169.93±66.88)min,肺段切除(165.43±56.37)min;术中清扫淋巴结5~26(15.1±8.7)枚;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2~15(6.0±2.6)d,术后住院时间2~21(7.95±3.23)d。除1例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接受二次手术外,余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总费用为32 015.57~127 087.89(78 483.19±15 925.18)元。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肺部手术在具有丰富常规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疗中心可顺利开展,其效果安全、可行,并且在一些复杂操作中具有优势,但是相对昂贵的费用是限制其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