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成 《隧道建设》2017,37(7):878-884
为探析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隧址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岩溶水补径排条件以及隧道涌水与地表水文环境的相关关系,以华蓥山隧道工程施工为依托,开展动态水文监测和分析。利用水文动态监测体系反馈的水质和水量信息研究隧址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判定隧道开挖后地下水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常规水质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显示隧址区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径流途径较短,并且受大气降水影响密切;2)隧址区地表布设的4个水文监测点均呈现流量、水位减少趋势,证明隧道建设对本区地下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不一;3)相关分析表明隧道涌水与龙古井、龙神洞2个地表水点呈强相关性,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航标水文信息采集系统,集各种水文传感监测于一体,能采集航标附近航道的水文、气象以及航标状态等相关信息,丰富了数字化航道的内涵。利用软件的相关功能,能有效管理和监测航标运行状态,节省管理费用。同时,通过监测航道中风速、风向、水温、大气湿度、大气压、以及降雨量等实时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海事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武汉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冻结法修复隧道施工,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地下水文孔水位等方面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水文孔水位等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隧道修复冻结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主要的环境水文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了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及三废排放等原因引发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灾害问题,诸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不断扩张、含水层疏干、海水入侵、供水井吊泵、地面沉降和塌陷等,并初步探讨了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力学机制,对引发环境水文地质灾害的动力学因素进行详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以多孔介质中孔隙水运移规律为主线,结合地下水动力学、岩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原理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动态地预测预报在未来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下地面变形、溶质运移和浓度扩散状况与趋势,并且根据预测预报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控措施,可为水文地质部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于定性研究灾害发生发展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路边坡失稳会给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对公路边坡实时状态进行监测愈发迫切和必要,这对提升公路运输安全和保持运输通道畅通具有重大意义.针对104国道马头山段公路边坡的动态形变,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测方案,进行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节点的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通过GPRS网络技术实现了公路边坡的远程监测.现场测试表明该方案监测效果良好,并具有实时性、智能化、低成本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大坝、水库等工程设施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公路边坡稳定与否与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气候条件、施工方法及作用荷载等因素有关,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技术可有效减少边坡施工及运营中的风险,在可行的监测方法中,远程无线实时监测技术无疑是公路边坡监测最为可行和最具技术优势的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水文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城市化发展状况 ,分析城市化对下垫面条件、降水量、产汇流规律、地下水等城市水文特性的影响 ,从而找出水文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且复杂多变,矿工在矿井中生产作业时难以及时掌握自身所处环境的状况,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建立煤矿井下矿工智能头盔系统,通过智能头盔系统实时监测矿工作业环境的关键参数,并通过无线转有线的方式将监测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测中心通过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分析,进而对矿工作业环境的危险状况进行判别,并通过音视频功能实时了解矿工所处环境的具体状况,且能够及时与矿工交流指挥矿工逃离危险。  相似文献   

9.
隧道地区地下水监测信息对于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涌突水来源识别与治理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构建了岩溶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并对监测范围、监测布点原则、监测体系设置、监测时段及频率进行了分析;以叙岭关隧道为例,通过对施工期间隧址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反馈的水质、水量信息的分析判断出:表明隧道施工未对该区域地下水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车站基坑范围内,地质和水文条件极其复杂,砂卵石和板岩地层深厚、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高,且车站紧邻大桥,这给车站施工带来诸多难题。基于此,依托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介绍了高水压下车站周边注浆堵水关键技术,并根据监测结果验证了关键技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研究表明,针对砂卵石较厚,且地下水与水系相通的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注浆量、注浆压力进行控制,及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基坑接头易渗水处可采取钢花管注浆和双重管法旋喷桩施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了桥梁健康监测网络系统,为了实时检测和获取桥梁状态信息,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时间同步问题.同时通过时钟同步算法仿真,验证了自适应式时间同步算法在无线传感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式自适应时钟同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时钟同步并对桥梁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七里10#滑坡内地下水水位较高,为探究地下水对土体变形的影响作用,在调查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布置了监测系统对地下水和土体变形进行监测。在5种不同水位工况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该滑坡变形受到地下水影响较大,降低地下水的对滑坡稳定性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水文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应用这一规律,有效地利用和调节控制地下水,以兴利防害的科学。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它决定着地下水的形成、贮存,运动的方式和时空分布规律。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长大跨桥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讨论和研究了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在长大跨桥施工和运营中的安全预警和评估的作用,对该系统的功能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利用传感器和现代通讯微机网络智能控制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陕西国道108k 1427+170~k 1427+270处崩塌对公路的影响,对该崩塌进行了实地调查,查明了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底层岩性与地震等主要孕灾环境,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地下水等方面阐述了崩塌的形成原因和致灾机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防治效果角度出发,提出了削坡减重、工程加固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复杂敏感环境下的深大基坑开挖通常存在较大的风险,合理选择基坑设计方案是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以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和基坑深大特点的2个基坑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基坑形状和施工便利性等诸多因素,经过多组分析计算,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支撑布置形式、地下水处理措施和地铁自动化监测措施等,实现了基坑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对基坑和周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对复杂敏感环境下的深大基坑设计时,要对周边环境有充足的认识,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对有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重点分析,对重要的风险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嵇中 《隧道建设》2014,34(2):134-139
针对当前隧道结构变形与防灾监测手段存在的不足,对无线传感网络在隧道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材料力学的新型监测位移方法,结合不同的监测位置,建立相应的位移-倾角变化量的量测方程。通过室内管片加载试验,验证了新型位移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稳定性,借助软件Smartfire进行了隧道火灾数值模拟试验,针对火灾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监测距离和监测精度。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无线传感网络的硬件及布置方案均提出相关指标,以满足工程实时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隧道无线健康监测系统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不断增加,在行车荷载、地质和水文条件变化、材料老化、周围环境施工等共同作用下,隧道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病害。隧道病害具有时间和空间随机特性。介绍采用隧道无线健康监测系统对隧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隧道无线健康监测系统由无线传感器、中继器、基站和用户端组成,采用ZigBee技术实现监测数据无线传输。无线健康监测技术具有布置灵活、安装方便、便于维护管理等特点。对空旷场地、有遮挡场地和运营隧道等不同场地条件下的无线传感器传输距离和组网能力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中继器与无线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对传输距离有显著影响,隧道内无线传感器的传输距离不低于100m;无线传感器自组网能力强,可以实现相互中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湖南丘陵区挖方路段路面病害的成因:软弱土质夹层和活动着的各种形式的地下水;根据多年公路建设实践总结,介绍了对路堑土质及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在路面设计施工中应考虑的技术要领等  相似文献   

20.
在建成都至贵阳铁路庙埂隧道进口长浅埋段,地表分布两个村庄。隧道开挖发生地下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破坏,致使地表井泉点干枯或水量减少,直接影响约680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为此,通过对庙埂隧道进口段大范围的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下水含水岩组、补径排特征分析,并收集了施工段洞内及地表漏水现状资料,分析漏、失水原因,并提出“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处理原则,采用洞内径向注浆结合超前周边注浆措施,达到堵水的效果,缓慢恢复了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