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软岩隧道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和刚度来控制围岩变形。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参数(加固长度、搭接长度、加固范围)在软岩隧道变形中的作用,得出软岩隧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加固超前核心土能有效控制隧道变形;(2)根据隧道预收敛变形可以确定锚杆长度,根据掌子面失稳机理和破裂面的深度可以确定锚杆最小搭接长度;(3)在隧道变形允许情况下,可以对掌子面加固范围进行优化,仅加固掌子面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客运专线短小隧道围岩等级高、偏压、浅埋等不良地质普遍存在的特点,对其开挖支护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加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优化开挖顺序、强化变形监控等综合手段,总结出一种灵活、实用的施工工艺。即CRD法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相结合的方法——上半断面CD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3.
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浅埋富水Ⅵ级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阳山隧道通过浅埋、富水Ⅵ级围岩地段时,经施工方案比选,确定采用超前小管棚法和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分步开挖法,辅以地表注浆加固,通过施工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为86mm,拱顶最大沉降为52 mm,有效控制了围岩沉降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禾洛山隧道富水地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极易发生涌水、突水事件,造成隧道塌方,支护变形等质量事故,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并给人身设备安全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为保证正常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富水隧道施工中造成的工程投入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解决这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研究结论: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必须做好地表宏观地质预报和施工中的预报工作。隧道开挖中,集中股状型涌水采取了掌子面和掌子面后方同时进行超前引水措施,开挖支护采取正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超前支护使用3排超前小导管。片状型涌水采用掌子面超前引水措施,掌子面出现凝灰岩的按照三台阶法开挖支护,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使用2排小导管。没有出现凝灰岩的按照正台阶法施工,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使用3排小导管。  相似文献   

5.
软弱破碎岩层隧道的新奥法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柱  雷军 《铁道建筑》1997,(11):12-15
以京九线雷公山隧道为例,叙述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弧形导坑开挖、留核心土的方法进行拱部开挖施工,通过软弱破碎岩层,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纪越区间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广州地铁二号线纪越区间隧道施工采用超前支护和预加固等处理措施 ,有效地通过极软岩层、流沙、涌水等不良地质地段。  相似文献   

7.
超前支护在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沈阳地铁2#线文体路—五里河区间,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应用了超前支护方法,介绍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8.
软岩隧道的设计施工,由于围岩自身强度及外界因素(遇水软化,风化剥蚀)影响,隧道施工难度及施工风险较大。结合呼准线托克托至周家湾段增建第二线线下工程薛家湾隧道,介绍软岩隧道滑坡段施工采用初期支护应用的基本原理,在设计和施工时除遵循新奥法,还应加强支护,控制围岩松动变形,采用超前支护、初期加强、及时封闭、地质预报、紧跟二衬等措施,保证施工安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尖山子煤系地层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尖山子隧道煤系地层分布有破碎带、岩溶带、出水带、煤层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介绍了针对这些不良地质采取的超前地质预报、堵水、排水、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勤量测、强通风、现场严管理的有效施工措施,安全通过煤系地层,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老东山隧道地处区域性断层夹持的构造挤压带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现象。通过对现场地质状况的调查,从围岩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探讨了隧道产生大变形的原因和机制;结合围岩变形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不同施工工序以及工序间隔时间和间距对隧道围岩变形量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通过五种不同支护参数的现场对比试验,获得了不同支护方案的不同抗变形能力,确定了老东山隧道不同围岩条件下控制围岩变形的具体支护参数和施工控制措施,确保了隧道变形开裂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确保隧道上方高速公路地面交通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超宽断面、埋深仅为0.5~2.5 m的超浅埋平顶直墙下穿隧道工程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多导洞施工方案和微台阶开挖法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蔡超 《铁道建筑技术》2014,(1):86-89,93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一般采用分步开挖法,围岩及支护结构的最不利承载状态往往发生在初期支护闭合之前,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介绍了施工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用设置释放系数的方法来模拟释放荷载的发展,对地层材料、锚杆加固区、喷射混凝土层及钢支撑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也进行了探讨。通过ANSYS对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施工顺序对围岩的稳定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很大,合理的施工开挖顺序应使围岩尽早构成承载环以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同时支护结构也应尽早构成承载性能好的拱形结构。加固区围岩强度的提高可使围岩分担更多的释放荷载,可以明显减小支护结构的受力。在云南保腾高速公路勐连隧道的施工中,该分析评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很好地指导了隧道在软弱围岩地层的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下穿浏阳河,水下暗挖隧道K1+020—K1+110段,覆土厚度最薄处仅14 m,该隧道具有小净距、强风化、浅埋、水下暗挖的特点。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暗挖段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所采用的长短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地面垂直注浆和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暗挖段超前综合加固支护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暗挖段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曲登殿 《铁道建筑技术》2021,(2):124-126,17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西南地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密度越来越高。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隧道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为了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及安全性,施工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围岩的自稳能力决定了施工方法的选择,无论何种施工方法,均应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完成初期支护,确保围岩稳定,防止隧道塌方、变形。基于围岩自稳时间的三台阶施工方法,在各个工序中加入时间要素,改变了开挖工法频繁转换的现状,做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快挖、快支、快成环,提高了隧道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大跨径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法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甘地区黄土隧道黄土本身的特性,现场试验证明这种土质的隧道不适应于新奥法施工。通过分析黄土本身地质条件,对黄土隧道矿山法施工原理、技术及工法选型进行分析,供类似黄土隧道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某市政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地质软弱、围岩无自稳能力、初期支护变形大、严重偏压、易塌方的情况,总结有效性的控制变形、偏压、塌方处理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论:(1)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必须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制定制定合理的支护参数;(2)市政地质条件差的隧道必须进行高频率的监控量测、根据数据指导施工;(3)合理地改变施工工序可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的贯通;(4)抗滑桩和反压回填可以有效解决软弱围岩隧道偏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京沈高速铁路高丽营隧道穿越六环路酸枣岭互通立交段落,土质、砂质地层自稳能力差,地下水位高,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超前管棚支护是暗挖段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分析,结合国内超前管棚应用实例和施工方案的研究,确定采用导向跟管钻进法两侧相向对打施工,一次性施作超前支护,确保结构安全和地面道路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针对板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的大变形问题,采用单层初期支护+双层二衬的结构形式进行支护,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初期支护、钢拱架以及两层二衬的变形与受力进行了测量,分析该支护结构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方面的效果及该方案的可行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结论:(1)传统的初期支护方式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方面效果不佳;(2)板状岩层的走向和岩层的倾角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后的变形及受力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垂直于板状软岩岩层(倾斜线)方向上的挤压力最大;(3)采用双层二衬结构,使初支与围岩一起产生变形而消除围岩的部分压力,第一层二衬起到强而稳定的支护作用并承担绝大部分的围岩压力,使第二层二衬受力很小而起到装饰作用,因此从高地应力软岩长期流变性的角度考虑,双层二衬结构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建成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营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秀宁隧道为双线大断面铁路隧道,全长13 187 m,是在建广昆铁路的控制性工程。隧址地段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非常困难。主要不良地质有隧道出口滑坡、富水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高地温、高地应力、放射性、煤层瓦斯及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岩爆等。结合秀宁隧道隧址地层的地质条件,从隧道掘进、施工通风、安全生产等方面介绍秀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和对策;另外对超前地质预报及工程难点与对策也作了说明。秀宁隧道的施工实践对类似地区长大隧道的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建贵阳—南宁客运专线贵州段站前工程GNZQ-6标段九万大山1号隧道为Ⅰ级风险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文章采用物探和钻探、长距离探测和短距离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法,以及TSP地震波探测法、超前水平钻孔、加深炮孔的探测方法,准确预报出DK193+340~DK193+370断层的不良地质,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