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接触网主导电回路中的不良作用点长时间作用会导致器件温度升高并丧失机械强度,造成承力索断股、联接点断裂等危害,文章通过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采取红外成像技术,实现车载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状态检测系统,完成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状态自动在线检测。并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进行了检测运行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可指导接触网设备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2.
宋兴海 《电气化铁道》2023,(S2):79-80+87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起导电功能的回路称为主导电回路,是接触网电气部分最重要的环节。主导电回路分流是导致接触网设备烧伤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采用绝缘滑动吊弦的区段,主导电回路分流危害性更为严重。本文就主导电回路分流对接触网设备的危害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一直是困扰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难题之一。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测温片、变色漆、可逆式热感应警示帽等来监视电连接线夹处的发热,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编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连接线夹温度监控装置.对电连接线夹处发热情况进行移动监测,通过笔记本电脑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发热部位,对预防接触网电气烧伤事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3日和7月30日,郑州西站和郑州车站相继发生两次接触网断线事故。从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来看,这两次断线事故均是由于两接触悬挂交叉处接触且流经了主导电回路的牵引电流分流,交叉处不能满足大电流通过,烧损线索所致。这两次接触网断线事故暴露出我们对接触网主导电回路分流的危害认识不足。本文对这两次断线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电气烧伤的原因以及目前既有检测电连接线夹早期烧伤故障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ZegBee无线技术电连接线夹在线低功耗温度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检测效率和改进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参数检测中存在的效率低、测量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补偿器a、b值超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监测方案。该方案基于单片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测量坠砣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现场温度及绳索张力,并通过物联网将实时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器进行在线分析监测。监测系统减少了维护人员巡视频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故障预测能力,确保接触网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琰 《铁道建筑》2020,(3):95-98
无砟轨道板温度静态测量结果无法及时全面反映整条线路的轨道板温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关系,因此设计了严寒及高温环境下列车最高速度350 km/h时以250 mm等间距动态测量无砟轨道板温度的系统。该测量系统基于辐射测温原理,通过设计测温响应速率、测量波长、信号放大倍率等关键参数和系统温控逻辑,高速有效采集轨道板微辐射能量。经试验测试,无砟轨道板靶标温度在-40~60℃时测量系统稳定可靠,测量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8.
针对5起接触网软横跨牵引电流分流烧损定位器、悬吊滑轮故障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模拟电力机车在不同位置取流的方法,按照电路学原理,结合各自设备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各自产生分流的原因,并分别制定对策,实施后均收到良好效果。将5起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同的根源性原因,即主导电回路不完备。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项校验主导电回路完备性的原则,供设计、运营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渝贵客车联络线接触网两端存在不同供电方式、不同供电回路的接触网电分段方案进行了优化及实施,确保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接触网动态验收的重要意义 接触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供电线路,结构复杂,系统庞大,要实现安全不问断供电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技术条件:一是符合弓网安全运行要求的接触网结构几何参数.如拉出值、导线高度以及各种限界等;二是具有与运输能力相匹配的供电能力,电气参数符合要求,如网压、主导电回路载流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大量四新技术的采用,满足了高速铁路对接触网的各项技术要求。然而由于接触网零件种类繁多,给编制概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材料频繁抽换,使得工程造价水平波动较大。通过组合零件(或复合材料)定额的编制并建立数据库文件,可使概算编制过程中繁杂的接触网材料统计、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可减少大量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投资控制。组合零件定额也可在普速铁路中应用。接触网工程预算定额中,除了导线、支柱、硬横梁等作为主材之外,组合零件也可作为主材。  相似文献   

12.
市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高,多采用A C27.5 k V供电方案.在盾构区域,信号线缆与接触网等强电线缆由于敷设空间有限而距离较近,工程实施阶段必须考虑接触网对信号线缆的危险影响及其防护措施.考虑到隧道壁两侧分别在电缆支架上设置强电及弱电接地圆钢或扁钢,该接地圆钢或扁钢等效于国铁贯通地线.结合盾构区域接触网及信号线缆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目前轨道交通呈现"十字加环,多向辐射"的网络结构,为解决交通问题,研究建设一条轨道交通外围环线,形成双环结构。首先分析轨道交通环线的功能及设置条件;其次,以已建成两条环线的东京都市圈为例,统计站点周边1 000 m范围内人口密度及客流特征,以神奈川县和埼玉县间往返客流为例,着重分析外围环线功能特征,得出环线主要承担换乘功能,且外围环线缓解了内环线换乘压力,加强了组团间联系,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最后,将上海与东京都市圈类比,从轨道交通网络现状和客流需求两个角度,分析建设外围环线的必要性,探讨在中环附近建设外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支线接触网故障智能切除装置能够可靠地切除接触网线路正常的负荷电流和故障情况下的短路电流,在不影响正线供电的情况下可以将故障支线从正线接触网上瞬间切除,消除故障对正线的影响。装置能实时监测支线接触网运行状况,有效地提高支线接触网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城轨快线工程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km/h,为解决现行国家标准中限界主要技术参数未覆盖该速度等级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限界体系及计算方法的调查研究,选取理论分析结合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方法,对《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160km/h的快线工程。在限界基本参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快线工程特点,制定了车站、隧道的最优建筑限界:(1)与停站工况相比,列车以100 km/h越行过站时,站台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可保持1 600 mm不变;(2)圆形隧道断面取决于设备布置空间需求,当采用柔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5 m (限界圆直径为7.2 m),采用刚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1 m (限界圆直径为6.8 m)。  相似文献   

16.
根据正线机车在沿线车站进行临时调车作业的特点,在既有的STP-yh(原DJK)型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研发适用于正线机车的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地面设备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接口方式采用光通道,车载设备通过文件调用方式或者无线传输方法获取站场数据文件,机车定位采用基于GPS的综合定位技术。该系统在陇海线的试用结果表明,机车自动入网正确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对正线机车在沿途车站进行调车时的作业安全防护。该系统将STP-yh系统的应用范围拓展至正线机车上。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接入对既有网络客流影响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基于接入轨道交通网络的新线特点、接入位置等因素,提出接入轨道交通既有网络市区贯穿型线路、市区环状型线路、郊区延伸型线路3种新线类型,分析不同新线类型接入后对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以及引起客流分布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网络规模的扩张、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网络连通性增强3个原因,并通过选取北京既有网络中的4号线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线路接入对4号线的客运量、换乘量以及断面客流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接入对既有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靳志方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101--103
论述供电系统设计对地铁平安稳定运营的作用,结合西安地铁供电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正线支援车辆段越区隔离开关联锁关系的设置、正线起始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接触网绝缘关节的设置、直流1 500V上网隔离开关位置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以避免或减少供电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为根本出发点,提出科学、合理、务实、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感性负载电磁场特性的分析,结合交直型电力机车的基本供电原理,从理论层面论证在机车闭合主断路器瞬间存在着较强的电磁干扰辐射,并通过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对数据传输通道电磁干扰的测试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