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现状概述工程地址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的南岸,起自武昌中华门轮渡码头至大堤口码头止,全长700米,为武昌城区沿江地段的防洪护岸工程。此段系重力式浆砌条石驳岸墙形成直立式沿江岸线,钢筋混凝土防水墙建筑在驳岸墙顶上,即驳岸与防水墙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防水是一个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修建隧道。如何防治渗漏是地下工程建设者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铺设防水板和采用防水砼是新兴的技术工艺。该文在传统工法的基础上,提出“无钉铺设”和“高性能防水砼”两项新工艺,以期获得更好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汝矿  孙为 《公路》2000,(4):34-37
采用对拉的锚定板把防水堤的侧面做成台阶式:由上而下第2m高直墙按3m或2m宽平台。平台可作梯田,只有堤顶面占地。则直墙是耐冲刷、抗渗漏的锚定混凝土块,各级平台下钢筋混凝土板防渗,与迎水面为1:2,背水面为1:3的边坡的土堤相比可节省造价。  相似文献   

4.
双跨连拱隧道中墙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墙防水是双跨连拱隧道结构防水的关键。吴家庄隧道根据“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复合式中墙设计和“动态排水”的施工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连拱隧道中墙防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以某单位砼3号搅拌船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单砼系统搅拌船改造成双砼系统搅拌船,论述了搅拌主机、骨料系统、粉料系统、液料系统、气路系统、电控系统、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等的改造原则、思路和方法;经在青岛跨海大桥基桩砼施工中应用,证明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隧道建设》2007,27(4):5-5
长江隧道东线“地老虎”——长江一号盾构机顺利“穿”过武昌长江大堤最高点——防水墙。至此,东线已掘进了816m,位于地下约40m处。  相似文献   

7.
南昌红谷隧道沉管外包防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25-1131
沉管隧道管段结构防水关系到隧道后期运营及使用寿命,一旦渗漏,修复难度非常大。以南昌红谷隧道为例,采用“防水底钢板+顶板、侧墙喷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层”的外包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底钢板采用6 mm厚带锚筋钢板,能够减小管底吸附力,保证管段顺利起浮;顶板、侧墙选用兼有有机和无机防水涂料优点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层,采用“一布四涂” 大面积机械喷涂施工工艺,工效快、成本低、质量好。通过错缝焊接底钢板、改善锚筋锚固形式、薄弱部位强化处理、加强试验检测等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有效改善外包防水施工质量,降低管段渗漏水风险,为今后沉管隧道外包防水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8月上旬 ,上海市遭受 5 0年未遇的暴雨袭击。上海市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 ,分析雨情汛情 ,研究落实对策 ,决定采取五项措施 ,全面提升上海市的城市防洪排水能力。这五项措施是 :( 1 )加大排水设施建设力度 ,2 0 0 1年内基本消除内环线以内的排水空白点 ;启动 1 4个易积水点改造工程 ,力争 2 0 0 2年汛前完工 ;实施肇嘉浜、普善、桃浦等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2 )进一步加强防汛墙系统的改造建设 ,在建成黄浦江 2 0 8km防汛墙的基础上 ,实施新增加的 1 1 0 km防汛墙建设 ,力争“2 0 0 1年~ 2 0 0 5年”期间完成 ;结合苏州河综合整治完成苏州河及其支流防汛墙的改建 ,提高蓄洪能力 ;按计划完成内河防汛墙应急抢险段的建设。( 3)采取有效措施 ,在 2 0 0 1年 8月底前全面检查全市排水管道 ,加强日常管理 ,确保全市排水畅通。( 4)对这次暴雨集中地区和进水的房屋 ,房地和物业管理部门要全力以赴加强检查维护。( 5 )加快推进已列入 2 0 0 1年改造计划的 2 0 0万 m2旧区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市民居住困难上海将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水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涵洞台墙裂缝的调查,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砼基础上的这种砼长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中的主要注意环节。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砼路面在道路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107国道鹤壁段道路改造工程,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等方面讨论了钢纤维砼的设计方法,介绍了钢纤维砼路面的主要施工工艺;通过对试验段钢纤维砼路面使用效果的分析,指出钢纤维砼路面强度高、抗裂性能好,是一种理想的路面结构形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 土堤是防洪工程中普通采用的挡水建筑物,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至今亦仍被广泛地应用,由于土堤堤线长,工程量大,又系土方工程,多为非专业人员施工,加之土料来源各异,施工质量往往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同时,土堤延绵于旷野,风吹雨淋,人畜祸患,以及各种害堤动物的破坏,造成了堤防的破坏或形成隐患。一到汛期,洪水时涨时落,咆哮的洪水,风浪的冲击,不仅造成土堤的冲刷,严重者造成决口溃  相似文献   

12.
苏州河作为上海市的“母亲河”,随着城市发展历经兴衰,沿河开发单位各自为政,因此苏州河沿河景观风格不一。该文在新一轮沿河房地产开发和大型绿地建设热潮的背景下,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结合苏州河防汛墙的改造和重建,综合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品质特质,从平面形态、防汛墙结构、断面形式、景观要素等方面,提出营造苏州河防汛墙景观的初步设想,为下阶段苏州河规划控制和滨水地块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砼车“三兄弟”——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已成为当今工程建设市场上的“宠儿”。砼车发展是汽车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 砼车“三兄弟”在作业中实现功能对接,分别担任水泥运输、混凝土搅拌……  相似文献   

14.
同隧道工程一样,防水工程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介绍防水设计原则、防水等级选择,并以上海市松江区某综合管廊工程为例进行研究,总结软土地区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的实施要点,如主体结构自防水、主体结构外(底板、侧墙和顶板)防水和细部结构(变形缝、施工缝和预埋管)防水,为今后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高陡坡土工格栅加筋土堤任意时刻任意高度结构的位移和土工格栅受力大小,以某高陡坡土工格栅加筋土堤项目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位移和筋材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厚高比的定义。采用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同一高度下不同填土层厚的高陡坡土工格栅加筋土堤,在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放大倍数情况,以及结构任意高度位移筋材受力大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高陡坡土工格栅加筋土堤厚高比越小,结构耗散的地震动力能量越多,抗震性越好,相反则抗震性越差;厚高比越大,地震加速度下位移和土工格栅受力越大,相反则位移和土工格栅受力越小;随着地震加速度和厚高比的增大,土工格栅单元的最大轴力呈二次型增长模式,从上到下每一层填土中心附近土工格栅轴力线性减少;不同地震加速度下不同厚高比土堤的水平位移呈非线性增长模式,并且从上到下每一层填土中心处的位移呈二次型增长;通过每一层土工格栅上受力最大点的连线,可得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潜在滑裂面。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做对比,发现两者数值基本接近。研究为高陡坡土工格栅土堤坑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拼装式防水墙的拼装原理、选材、试验效果以及在国外运用情况和国内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关注。文章最后论述了拼装式防水墙在城市河道防汛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公路》2010,(1):I0001-I0002
2010年建设交通行业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一条主线——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世博成功举办”这条主线;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一手抓”十二五“长远发展谋划;突出三项重点——中心城旧区改造、郊区新城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砼工程施工过程中,砼的运输和浇筑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它要求迅速、及时、保证质量和降低劳动消耗,因此对于正确选择砼运输工具和浇筑方法就极为重要。砼泵是一种有效的砼运输和浇筑工具,它以泵为动力,沿管道输送砼,可一次完成水平及垂直运输,将砼直接输送到浇筑地点,尤其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投入2 000多万元研发的隧道宽幅防水板施工新工艺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米攀段项目部成功应用。该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大大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隧道宽幅防水板施工新工艺是根据防水板幅宽为7 m的情况,采用8 m长防水板台车进行无纺土工布和防水板挂设,配合超  相似文献   

20.
翟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153-155,172
苏州河随着2020年实现了基本贯通,下一阶段品质提升还存在防汛墙墙后地坪低、无腹地抬升滨水空间、景观视野被硬质防汛墙阻隔的难点。现经统计苏州河(长寿路桥—河南路桥)段现状地坪标高分布,提出了苏州河玻璃防汛墙改造方案,并对玻璃防汛墙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结合黄浦江玻璃防汛墙改造历程,分析了玻璃防汛墙应用难点,并提出了玻璃防汛墙防汛应急预案和日常养护要求,为上海滨水空间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