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抗器发生匝间短路时,其电感值的变化将导致感抗比(电抗器的感抗与电容器容抗的比值)变化,利用该电气量的变化,提出并补装置基于感抗比的新匝间短路保护。基于PSCAD的仿真表明利用感抗比的匝间短路保护能够对匝间短路故障作出快速正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新型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对牵引网直流侧近端短路和远端短路、交流侧两相相间短路进行仿真,对短路时电压电流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给直流侧支撑电容串电阻来限制短路冲击电流的方法,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为新型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特性选择以及牵引变电站容量和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10kV以下供电系统一般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星形结线的并联电容器组(以下简称是星形结线电容器组)因其具有限制短路电流不超过正常最大电流3倍(当无串联电抗器时)的突出优点,在系统中广泛应用。但星形结线也存在新问题,就其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利星形结线电容器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补偿调压原理和特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共同调压时的交互影响,指出串并补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并补使流过串补的无功电流减少,串补使系统的等效阻抗降低.仿真研究表明:负荷电流大小和串联电容补偿度是影响串并补交互影响的关键因素:串并补共同作用可以降低系统电压的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5.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中的并补装置对应的并补保护装置缺乏对串联电抗器必要的匝间短路保护。根据变电所并补装置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实际配置情况,适当利用相关电量,并基于并补装置的参数,设计电抗器匝间保护。该保护可以检测电抗器最常见的匝间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6.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短路试验是验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各设备在系统现场短路时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以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现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为例,介绍短路试验的前提条件、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试验前,人为设定一个短路点,检查断路器等保护元器件是否正常,连接好数据采集系统以采集短路时的电流、电压等波形,用Matlab软件搭建短路时的电路模型,对预期短路电流进行仿真计算;试验后,对短路试验的实际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开关保护动作正常可靠,并计算出实际的分断电流大小为8.15 k A,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短路试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保护对远端短路电流和列车充电电流区分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MD(经验模态分解)奇异值熵的辨识方法.通过对暂态电流进行EMD,获得特征向量矩阵,结合SVD(奇异值分解)和信息熵理论构造奇异值熵.远端短路时,暂态短路电流信号复杂,其奇异值熵大;而列车充电电流信号单一,其熵值小.因此,可根据奇异值熵大小识别短路故障.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容量的增加以及电源电压等级的提高,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短路电流衰减过程中存在的直流分量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真空断路器分闸时间的缩短,使得断路器在切断短路故障时其直流分量有可能超过额定开断电流的20%。直流分量影响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可能超过其开断能力,造成设备损坏。针对铁道部部颁标准TB/T2308-2003《电气化铁道用断路器技术条件》中对断路器开断非对称短路电流能力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提出了对于电气化铁路断路器应根据短路直流分量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增加开断直流分量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牵引变电所相间短路保护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南山区电气化铁路经常发生牵引变电所相间短路的现象进行了原理分析和特性研究,结合电弧电阻分布范围运用电路原理对牵引变电所在牵引、再生等多种负荷工况下发生相间短路时的电气参数进行了系统地仿真计算,对目前通行牵引网馈线保护在各种工况下对相间短路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现行馈线保护配置方案中,距离保护无法对牵引变电所相间短路作出响应,电流保护受变压器接线形式和整定方法影响而响应各异的结论;结合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际动作记录数据对现行保护配置方案下,提高牵引变电所相间短路保护可靠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增加阻抗保护范围、增加电流增量保护等改进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35kV环网电缆单相短路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起地铁供电系统电缆单相短路故障,通过对保护动作、短路电流、电流测量、接地系统的全面分析,逐一明确保护拒动、保护误动、短路电流突变等故障原因,使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断线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变换(MEEMD-HT)方法。为分析单一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分路电流的影响,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ZPW-2000A轨道电路模型并仿真。采用MEEMD方法对发生补偿电容断线故障下的分路电流幅值曲线进行分解,并且通过HT生成Hilbert谱、时频能量谱、边际谱,对谱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特征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MEEMD-HT方法得出的Hilbert谱中的故障特征明显,该方法可以用作补偿电容故障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限制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过电压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投入时电容器和电抗器产生的过电压、电流的计算,分析了电抗器易烧毁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电抗器匝间绝缘与整体对地绝缘、在电容器和电抗器之间并联1 台10 kV 氧化锌避雷器等方法,以限制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采用机械开关投切的电容补偿装置的涌流和过电压,并根据过电压发生过程的特点对限制过电压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容补偿装置的现状,通过漕河所二次控制设备综合自动化改造前后电容运行状况,对比分析了2种保护装置的原理。通过现场数据测试,初步分析多起电容补偿装置差压保护动作跳闸的原因,并针对该现象,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原理以及在南昆线、成昆线和内昆线的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应我国电气化铁道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和应用方式,为我国电气化铁道提高牵引供电能力的措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中区间串联补偿装置对提高接触网末端电压的作用,介绍了区间串联补偿的主接线,设备构成,投入、退出状态下的开关设备位置及开关设备闭锁关系与保护过程,区间串联补偿装置与变电所串联补偿装置的区别及区间串联补偿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HHT、DBWT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模型,分析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轨道短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包络与轨道电路短路电流的关系,提出基于机车信号记录信息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B样条离散二进小波变换对机车信号所记录的感应电压幅度包络信号进行降噪,再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的改进,计算各IMF分量经逐级累加后的相位信息,最后利用相位卷绕,根据相位信息中突变点的分布变化和补偿电容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适应性较强,受轨道电路长度和道砟电阻等轨道参数影响很小,能够准确检测出轨道电路单一补偿电容的故障位置,并且由于该方法的分析数据直接来自于机车信号自身的记录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和单独安排运行交路,因此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和满足对检测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型30kV电流模式PWM控制的功率变换器采用NPT-IGBT器件,无需串联隔直防偏磁电容,使用有源斜坡补偿技术,效率达到90%,具有极好的动态响应、过流保护及模块均流并联性能,是一种具有极大功率扩容(可达到200kW)潜力并易于工程化实现的IGBT功率变换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速综合检测车中,信号检测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凭借人工经验检查故障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补偿电容故障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补偿电容检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对降噪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脉冲识别,最后自动识别出补偿电容失效位置,从而达到补偿电容故障自动识别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现场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压网络和牵引机组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在变电所低压侧设置电容集中补偿装置,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设计工程中忽略中压网络、牵引机组对功率因数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并分析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