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对不同施工方法的采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太澳高速公路过风崖2#隧洞是双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拱顶出现巨大孤石脱落事故。详细介绍了穿越隧道坍方区的施工方案,包括隧道坍方情况描述、隧道塌方处理和穿越隧道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实践表明,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煤层采空区是隧道施工典型不良地质之一。以太中银铁路青龙2#隧道为实例,介绍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施工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双连拱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完成后表面往往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质量及营运造成影响.笔者结合广西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银仔山1#隧道、银仔山2#隧道等双连拱隧道群施工中,按照"堵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设防,适应变形"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出现渗漏水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西客专干庆隧道在1#斜井和2#斜井之间工区的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流砂、涌砂及涌泥现象,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通过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出等效地层的水力参数,并通过单井降水效应的数值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适应性。采用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三种降水井布置方案的降水效果,确定了合理的降水方案,并分析了降水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超前支护、分部开挖与及时支护,顺利完成了该段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双连拱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山区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修建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多孔洞、节理裂隙、岩溶地下水,隧道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白果坝1#隧道,分析了岩溶地区双连拱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方案比选和优化,提出了三导洞紧跟开挖方法及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岩溶地区的双连拱公路隧道防排水关键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王秋  冯毅 《北方交通》2007,(1):87-88
双连拱隧道的开挖施工较为复杂并且施工周期长,介绍了太(原)长(治)高速公路长堰岭1#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孙臣生 《北方交通》2014,(4):111-114
以云山隧道1#竖井为例,重点介绍了竖井施工的设备选型、开挖施工方法、渗涌水处治和安全管理措施等,为类似竖井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大广高速公路象形2#隧道为例,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成功处理塌方空腔段。总结施工经验,旨在为同类围岩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连拱隧道的开挖施工较为复杂并且施工周期长。本文介绍了太(原)长(治)高速公路长堰岭1#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某项目基坑基底位于承压水层中,由于受承压水影响,基坑开挖过程中因隔水层厚度不足导致基底出现涌水涌砂现象,需进行注浆止水,选用多孔同步深孔注浆施工技术。即多孔同步向承压水层中注入水泥水玻璃+速凝剂混合液体,瞬间形成固结体,达到改良土层的目的;通过多孔同步注浆,使注浆混合液体达到互相补充咬合的效果,同时将承压水挤排,形成止水帷幕,能有效的解决承压水层下基坑涌水涌砂现象,并对基底进行了加固处理,在节约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今后类似地层承压水的治理及基底的加固处理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是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即在施工中采用辅助措施加固围岩,可以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从地层适应性、断面形式、施工安全和质量及施工技术四个方面比较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说明浅埋暗挖法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适应性,并且预测其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对铁路岩石边坡岩体质量及坡度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地下水时岩体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地下水时铁路岩石边坡坡 度设计的修正系数,并给出一个具体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4.
宝天线105隧道裂纹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宝天线105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和对隧道裂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论证了105隧道围岩体是松动岩体,松动岩体长期蠕动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实质。而应力松弛、地表冲刷、崩坍、滑坡、地下水作用和隧道施工等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某地铁车站距浑河较近,地铁结构底板埋深大,地下水水量丰富,地层透水性强,为防止流砂、管涌等现象,采用地下连续墙在该地进行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施工方案比选及施工优化,对地下连续墙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及工程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超大规模地下车站修建为例,依据工程区水文地质特征、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渗流应力耦合模型,采用全封堵、全排水、非耦合、注浆限排4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着重研究在饱水状况下八达岭车站修建前后的渗流场变化、涌水量、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等环境影响负效应因子,对因地下车站修建环境影响效应的显著性、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效应进行评价.模拟计算结果对于裂隙发育、富水地层地下工程尤其自然风景区大型地下洞室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要穿越F1、F2、F3三处全强风化深槽和F4全强风化囊,风化深槽地层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该地层岩体强度低、自稳性差、出水量大、海水补给无限,发生涌突水的风险很大,为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风化深槽,防止隧道发生涌突水,工程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堵水和加固软弱围岩。主要介绍了F1风化深槽的地质情况、注浆方案、施工工艺、注浆效果的检验情况以及注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可导致地表沉降过大,从而破坏地表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通过微观破坏分析模型、塑性极限分析模型及楔形体极限平衡模型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详述,并指出了今后应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应考虑水土耦合作用;应考虑开挖面地层的变异性;应考虑掘进参数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应加强研究进出洞的切口压力控制.分析结果为完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理论及指导现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可导致地表沉降过大,从而破坏地表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通过微观破坏分析模型、塑性极限分析模型及楔形体极限平衡模型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详述,并指出了今后应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应考虑水土耦合作用;应考虑开挖面地层的变异性;应考虑掘进参数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应加强研究进出洞的切口压力控制.分析结果为完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理论及指导现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广州地铁石灰岩地层地质特征,提出盾构在此地层中施工要进行岩溶、土洞预处理,对掘进中出现的喷涌、盾构偏移、管片上浮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对同类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