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为提升苏州河滨河公共空间体系,对滨河慢行空间提升策略进行研究。结合苏州河滨河慢行系统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国内外滨河慢行系统改造和上海城市更新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连续畅通、系统可达、活力人文、绿色生态的提升目标,并提出宏观上与城市功能及滨河交通的提升相协调、中观上与城市功能地块的更新相衔接、微观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相结合的慢行系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日益完善,但是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环境却逐步恶化,亟须改善。慢行 交通不仅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低碳城市及 多规融合理念迅速发展,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际遇。文章从慢行系统与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入手,结合项 目实例,从规划思路、系统元素、元素设计改善方面入手,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日益完善,但是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环境却逐步恶化,亟须改善。慢行交通不仅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低碳城市及多规融合理念迅速发展,为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际遇。文章从慢行系统与相关规划的协同性入手,结合项目实例,从规划思路、系统元素、元素设计改善方面入手,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5.
孙靓雯  吴宁宁  罗超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11-214,231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工作,以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为基础,武汉市慢行系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武汉市慢行交通现状评估,分析城市发展中主要交通问题及慢行挑战,提出针对城市特点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同时,从组织、资金、管理等实施保障机制政策制度方面,绿化景观、无障碍设计等重要配套设施实施细节方面,全面保障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的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慢行品质提升,为将武汉市建设为"绿色出行楷模"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居民慢行出行体验反馈进行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数据,确定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舒适度感知与整体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构建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假设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分析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模型的路径系数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舒适性感知、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与舒适度感知是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舒适度感知对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比安全性更大,机非/人非隔离状态是影响出行者舒适度感知的最大因素。此结果可为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提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慢行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交通发展迅速,致使慢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文章以泰州市为例,通过分析泰帅隧行交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泰州市城市定位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泰州老城慢行交通近期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开发滨江道路资源,提出适应城市新需求的设计理念。以温州市瓯江路为例,通过对其特点、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弱化交通功能、构建慢行系统、融合现状资源和保留文化信息等滨江道路系统的设计理念,并对其道路断面形式进行了比选。对于城市滨江道路系统的开发建设,除了需考虑其本身固有的交通属性外,还要将其置于城市滨江公共空间这一大环境中,结合慢行系统的打造、自然环境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因素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尚处于摸索阶段。在中等城市中慢行交通占有更高的比例,通过分析中等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来规划慢行交通,使之提升城市空间功能,创建宜居环境。以渭南市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市民更加追求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和高品质,江门城市尺度和山水条件适合慢行交通发展,按照慢行占全部交通半壁江山的目标,核心是增加慢行空间,确保路权.针对上下班、上下学、娱乐购物、休闲健身等慢行出行目的的不同,以及居民区、历史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街区性质和道路条件的不同,提出“多元、优质、差异”慢行交通策略及措施.道路网络建设围绕“三个结合”,结合需求、结合绿道、结合公交;为打造优质慢行空间,提出“断面重整、路口改造、环境改善”三大策略;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全面铺开,逐步加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交通体系和低碳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慢行规划理念逐步打破传统模式,向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规划方法发展。本文以细化研究慢行功能需求为切入点,将功能需求与空间载体有机对应,通过对不同慢行空间的精细化设计,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的慢行出行需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出行空间品质。并以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将这一规划方法进行应用,以期为成都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的慢行空间,由于多年来机动车规划优先的影响,其品质改善十分有限,与之相伴相生的城市生活日益缺失,乃至基本消失.聚焦城市核心区这类城市更新热点地区,以上海市静安苏河湾城区为例,通过细化区域出行、慢行网络、慢行设施、交通运行、慢行安全等交通特征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特色彰显、品质宜人慢行交通体系的目标,并从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重点街道等3个尺度提出慢行空间打造的具体措施,提升区域慢行可达性,缝合被分割的慢行空间,体现对慢行路权的保障和对红线内外街道空间统筹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慢行交通网络进行L空间和P空间拓扑结构转换.通过对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及度分布的特性分析,确定了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的类型,并找出L空间慢行网络的中心节点.通过对P空间慢行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即节点度、紧密度与介数的分析,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提出城市慢行网络结构层次的划分方法,并分析了渭南市的慢行交...  相似文献   

15.
慢行交通是大连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连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改善慢行环境、保障慢行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总纲,结合大连慢行交通发展实际,科学制订慢行交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模式及策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睿智发展。  相似文献   

16.
熊文  黎晴  邵勇  李娟 《城市交通》2012,(1):38-53
构建世界级CBD,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不可或缺。选取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作为天津市滨海新区CBD的比较样本,从干路网割裂程度、轨道交通车站辐射范围、干路步行过街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总结中国城市CBD慢行环境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差距。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CBD,提出慢行岛、慢行核、轨道慢行接驳辐三类空间单位;基于慢行岛间慢行连通、慢行核内慢行优先、轨道慢行接驳辐内快慢衔接的规划策略,提出自行车入城高速路和三级骨干自行车道网及地下步行系统和地面三级骨干步道网的规划方案;确定自行车停车设施、步行过街设施、慢行跨河设施的布局标准,并给出交通宁静化设计及动态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解决机动车迅速增加带来的大量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总结目前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现状,以沿海城市青岛市为例,分析青岛市的交通特点和发展方向,阐述青岛市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自行车车道的设计出发,分析评价青岛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根据城市道路网容量供需平衡原理及慢行交通系统计算包括慢行交通系统在内的青岛市道路级配,为沿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体系的延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法规、设施、技术、公众教育5个角度总结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从发展思路、规则建设、规划重点、运行管理和技术革新5个方面提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市老城区交通压力持续增大的问题,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健康城市理念,并借鉴国外城市老城区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国内城市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模式应具有道路网络"高密度、小街区、微循环",公共交通全覆盖、高效率,慢行交通空间连续、设施完善、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等特征,为老城区健康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武汉光谷广场环形交叉口的慢行交通,对光谷广场综合体改造项目的优化方案进行分析。以城市大规模市政设施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政隧道的建设,对该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进行了多层立体的交通设计。结果显示,光谷广场综合体的改造缩短了该环形交叉口的行人过街距离和过街时间,避免了该交叉口的机非混行,但是增加了非机动车的绕行距离,且局部存在人非冲突节点,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慢行交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