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机动车交通呈现了"轻摩化"、"共享单车"、"绿道网"等新特性,给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了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非机动车发展历程,对非机动车的发展方式及专用网络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单行系统在中小城市交通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人流和非机动车流方面概述了单行交通中非机动车组织方式及单向交通系统的组织原则;以从化市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为例,对单行交通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通过VISSIM仿真,验证了单行交通系统协调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既有道路系统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全新的畅通交通新理念。基于该理念,重点阐述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分别从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3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对该系统在新城区及老城区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非机动车交通道路网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路段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交叉口规划、非机动车交通停车设施规划、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设计和公交站点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6个方面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城市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使上海市乃至长三角的滨江沿海发展链得到更好的交通服务,对上海市沿江通道浦西接线段进行总体方案研究.首先从交通系统的衔接、对现状交通设施的利用、工程建设的筹划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目标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硬连接"和"软连接"两个系统总体方案,明确了各系统功能定位及衔接方式,重点对系统方案做了详尽论述.从上位规划条件和交通功能两方面论述了总体方案的研究及比选思路,最终确定"硬连接"系统方案为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顺行环流交通系统多元交通走廊是解决当前道路交通城市内部道路无阻碍交通和路内停车的平面解决方案,以解决城市交通干道的机动车停驻、转向、占用非机动车道问题.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的平面布局,采取对道路整体资源统一整合,科学划分各类交通影响区域,合理设置各类交通轨迹.通过路内泊车有效兼容交通轨迹,结合顺行环流交通,采取集中、约束和平衡各类交通轨迹,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部传统主干道路的机动车路内泊车停驻、转向、占用非机动车道问题,达到城市内部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快速推进,机动车存有量不断攀升,交通拥堵、汽车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普遍。旧城中心区人口密集,道路空间有限,是城市交通拥堵及汽车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非机动车作为城市绿色交通工具,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战略大有可为。通过对城市非机动车系统发展历史的回顾,检讨目前旧城中心区交通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在道路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完善提升现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方案构思。其成果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交通大整治中,公安机关积极寻求方法创新,从违法整治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立法为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提供法治保障,补好交通短板。持续严管严查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4月8日12时38分,青浦交警在外青松公路近青湖路,对当事人刘某某实施"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载物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50元。4月8日8时38分,宝山交警在同济路近宝杨路,对当事人徐某某实施"非机动车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50元。4月8日8时19分,松江交警在车亭公路近泖亭路,对当事人贾某某实施"非机动车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50元。  相似文献   

9.
正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围绕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支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上海将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升级再造。赋予现有设施新能力、新内涵,主要服务于管理单位,也从根本上提升了交通系统效能。多年来,以智能交通为依托的上海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方面,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架构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成网,有效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信息采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然后详细分析智能交通系统中信息采集的关键技术,并结合上海市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智能交通技术的信息采集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对全文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非机动车作为一种低碳和绿色的交通方式,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特征,总结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改善措施,力求构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便捷安全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东大公路(区界—G1503)位于浦东新区南部,西接奉贤区大叶公路,东连临港大道。规划“大叶公路—东大公路—临港大道”为主要公路/主干路,是上海南部东西向重要通道。为加强浦东新区与临港新片区的交通联系,完善上海南部地区路网结构,缓解S2交通压力,对东大公路(区界—G1503)改建工程总体方案进行研究。通过简要介绍道路的功能定位、建设条件、流量预测分析和主要技术标准,并对两个总体方案进行比选,从多方面论证后,推荐主线采用节点跨线桥改造,实现主线交通连续流。  相似文献   

14.
以赣州楼梯岭大桥工程为例,从大桥两端的接线条件、安全性、人性化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探讨了结合慢行系统的跨江通道设计。在综合考虑车行、人非总体方案以及防洪、航道等因素后,采用了双层桥设计方案,并通过合理设置慢行桥落地形式,使人非慢行系统直接接入章江两岸滨江道路和滨江公园慢行系统,从而大大方便了两岸慢行交通转换,提高了人行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平原城市,非机动车交通在21世纪的郑州市交通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文就非机动车交通在郑州市交通体系中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论述,探讨适合于郑州市的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浦东南路、耀华路是规划城市主干道,浦东新区路网规划中沿江地区的重要骨架道路之一,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要通道之一。该文介绍了在道路设计中,以交通为前提,并融入世博会"和谐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及"勤俭办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上海市松江区北九亭地区居民出行,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需将位于沪亭北路的G50临时上匝道移至西侧九杜路,并新建收费站及管理用房。由于交通功能及流量发生变化,需对九杜路进行局部道路拓宽。为此,在建设条件限制下,结合九杜路交通需求进行了断面布置的多方案比选,以兼顾各种交通需求的通行效率及安全,最终推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采用机动车道5车道及人非共板断面形式。工程建成通车后运行状况良好,断面的比选及布置方式可为同类型道路拓宽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晓华  于明明  王朝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18-122,125,12,13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是基于宜居城市生活的追求和能源危机的必然趋势,然而国内研究只是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要素的布置,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是一片空白。因此,基于城市道路横断面体现绿色、生态的影响因素,针对交通安全、降噪、空间伸缩、道路绿化、视觉美感、公众满意度、土地利用、建设投资等方面,提出八大指标评价标准;建立基于模糊重构DEA的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的优化模型;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对生态城、中心渔港和西区的典型横断面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西区横断面最优,建议生态城横断面机非分隔带加大至4 m。该方法科学可靠,实用性强,可为城市道路横断面提供有效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外高桥新市镇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的四个新市镇巾一个特色非常显著的新市镇,其总体定位是现代化新型港城风貌。该文介绍了在其核心区市政道路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阐述了其以交通为前提、景观并重的设计思瓤提出了“绿色交通、双尺度空间”的新理念,并介绍了相关工程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为例,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基本理论以及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浦东新区小流域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类型和指标要求,并对建设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对于建设后的河湖水环境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评价指标,希望对全市范围内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起到一定推广与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