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提高敷薄吸声层的水下小目标的隐身性能,以敷设聚脲的多层结构为基本吸声模型,推导了模型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针对材料优化的应用需求,将粒子群算法的局部算法和全局算法相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优化策略,得到了动态混合粒子群算法,提高了收敛能力和搜索精度.利用该算法对多层吸声模型的材料参数进行寻优,结果表明:当吸声材料杨氏模量近似为频率的分段线性函数时,其吸声性能最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提高模型吸声性能的理论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模型吸声性能在140~500 kHz范围内达到-10dB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水下敷设枯弹性材料多层结构的吸声机理,推导了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吸声模型的相关公式.通过数值仿真,对吸声模型的吸声性能与吸声材料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声材料弹性模量以一定规律随频率动态变化时,能够取得更好的吸声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聚脲和橡胶的吸声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和实验研究,说明聚脲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阶段计划的编制效率,针对编组站静态配流字典序多目标累积调度模型,设计了迭代、约束传播和启发式回溯的混合算法.该算法根据多目标的字典序将模型分为3层:第1层为配流成功的出发列车优先级总和最大化,第2层为出发列车车流来源总数最少化,第3层为车辆平均停留时间最短化.每层先通过约束传播算法化简模型、缩小解空间,再通过启发式回溯算法和约束传播技术联合快速求解.上一层的最优解作为下一层的初始解,并动态增加避免上一层目标退化的约束,迭代求解每层的最优解.通过某编组站实际数据验证表明,本算法耗时小于20 s,满足现场对阶段计划编制的实时性要求,且求得的配流方案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Zener模型表征橡胶隔振系统的力学特性,利用谐波平衡法求得系统响应的近似解析解,通过数值方法及UM软件仿真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近似解析解计算橡胶隔振系统无量纲动刚度与滞后角的方法,分析了参数对系统多不变集共存区间及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多不变集共存区间随刚度比μk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5.
为了求解未知随机变量分布下单目标多模态期望值规划,通过引入检测候选解是否为局部最优解的随机函数,将该期望值规划问题转化为多目标期望值规划问题,并进一步探寻问题的转化关系,获得在一定条件下有效解是最优解的结论;根据样本平均近似化思想,将多目标规划转化为非恒定样本采样的近似化模型,并基于克隆选择和免疫记忆的机理,通过设计递归非支配分层、样本自适应采样和自适应繁殖与变异方案,引导进化种群往优质个体所在区域转移,提出了求解该近似化模型的免疫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参与比较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搜索多个最优解方面有明显优势,搜索效果稳定,噪声抑制能力强;求解低、高维标准测试问题获得最优解的数量分别平均提高了20%和70%.   相似文献   

6.
在给定配车数情形下,考虑站点滞留乘客和服务水平等现实约束因素,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第一目标,以极大化企业最大利润为第二目标,本文提出一类配合大站快车的多目标单线组合调度模型,确定大站快车途经站点,并计算全程车和大站快车的发车频率.根据问题特征,引入乘客出行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用加权法实施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该问题的非劣解.最后,以某线路为例,探讨了发车频率、折返点位置和费用的关系,并分析了公交服务水平、期望拥挤对调度方案的影响,并与现有单一调度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基于模块化自动驾驶车的穿梭公交系统,研究其在过饱和状态下的服务频率、编组方案和车队规模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利用连续近似建模方法,构造了以系统总成本(包含乘客等待时间、车辆购置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其次,通过最优条件分析得到了最优服务频率和编组方案的解析解,并进一步得到最优车队规模;然后,利用离散化方法将以上最优解转化为具体的时刻表和满足整数约束的车辆编组方案;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和灵敏度分析,对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连续近似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与离散后的模型结果相比,系统总成本误差不超过3.24%。实验结果也揭示了不同离散方法的优劣与适用情况。与传统公交(固定车辆尺寸)对比表明模块化自动驾驶穿梭公交的系统总成本更低,且在低需求水平下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传统冲击回波法多采用单通道检测,但土木工程结构往往尺寸较大,采用单通道检测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本文提出了双通道冲击回波采集的方法,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了不同通道距离工况下冲击回波的响应特性,为多通道冲击回波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缺陷结构,两个通道间的距离对冲击回波峰值频率位置几乎没有影响;对于有缺陷模型结构,当两通道均布置在缺陷上方时,频率峰值位置受两通道距离影响较小,当有一个通道位于缺陷上方时,该通道峰值频率表现为两个冲击回波峰值频率的叠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整车正碰过程中关键的吸能薄壁构件为研究对象,以碰撞中前端结构质量比吸能最大、加速度峰值最小以及最大压缩位移最小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基于近似模型寻优,取7个前端各部件壁厚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提取径向基近似模型样本,在近似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全局多目标寻优,得到多目标优化的Pareto解集,给出不同优化结果,最终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完成了电动车前端结构的碰撞性能多目标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模拟雷达回波性能,提高模拟逼真度,论文论述了海区目标的坡度计算,目标坡度与雷达回波的关系,利用坡度改善模拟雷达回波性能的方法,并通过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现代有轨电车不同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以某市现代有轨电车为例,对3种不同的轨道(未采取减振处理的普通轨道、安装弹性包覆材料的普通轨道和嵌入式轨道)进行测试.基于锤击试验原理,获取了钢轨振动衰减率、轨道各部件的频响特性和插入损失,并与其它减振轨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嵌入式轨道的钢轨振动衰减率表现出明显的频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吸声性能对降低轮胎/路面噪声有重要影响,为此采用驻波管按1/3倍频对多孔沥青混合料(PAC)、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的吸声频谱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了级配类型、空隙率、试件厚度及表面纹理构造对混合料吸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混合料的空隙率较大,其吸声频谱...  相似文献   

13.
结合探地雷达在水泥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探地雷达三种常用高频天线的分辨率问题,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探地雷达的分辨率只与天线的中心频率有关,与探测目标的类型无关,对于1.2GHz、900MHz和500MHz天线,其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依次为4cm、5cm和11cm。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高弹橡胶沥青玛蹄脂应力吸收带的材料组成及性能,并介绍了相关的材料检测办法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水泥混凝土吸收相变材料(PCM)的影响因素,通过借鉴混凝土吸收常数K的测定方法和自行设计的室内吸收试验,以混凝土对PCM的吸收常数K和吸收深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水化龄期、试验温度、浸入时间、水泥混凝土内部结构、PCM的粘度、PCM的极性,以及氢键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吸收PCM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混凝土对PCM的吸收量随时间的增加最终将趋于一个稳定状态;混凝土中的凝胶孔、毛细孔或者其他开口孔隙、裂缝等的都会影响其对PCM的吸收;PCM的粘度越小越利于被混凝土吸收;氢键的存在阻碍混凝土对PCM的吸收;试验温度和水泥混凝土试块龄期间接影响了混凝土对PCM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In developing countries,rural road constructionis mostly cumbered by shortage of funds.Engineersconcerns most in rural areas is how to build roadswhich not only cost less but also meet the traffic de-mands.Especially in vast rural areas of Chi…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预应力梁桥自振频率分析,揭示桥梁刚度或质量分布导致桥梁结构自由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总结桥梁的无阻尼自由振动计算式,实现自由振动频率和振型的求解,为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围绕玻璃纤维、碳纤维、铝基陶瓷等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应用展开了综述;介绍了针对上述复合材料开展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历程及进展,分析了应用在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结构特点;针对头车/司机室、中间车车体、转向架、制动结构、其他结构,系统性地总结整理了复合材料种类、成型工艺、设计方法、优化方法等,全面阐述了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点声源作用下海底地震波的时域数值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二维半无限空间简单海洋模型的低频点声源海底地震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海底表面处的加速度和声压值.结果表明,浅海低频点声源的大部分能量耦合到海底基岩中以地震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源频率、海底吸声系数和海底基岩阻尼系数对舰船海底地震波信号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