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试仪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以及常见的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CVS(定容取样法)基础上提出开式排气稀释取样系统;针对当前车辆燃油消耗量测量操作不便的问题,根据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量原理,建立了采用流量计的碳平衡法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模型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了燃油密度、氢碳比、排气成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同步和负荷测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与油耗仪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车辆燃油消耗量的不解体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姚勇 《汽车技术》2012,(6):32-35
给出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汽车燃油经济性限值,阐述了美国、欧盟(中国)、日本汽车燃油经济性测试循环和计算方法,并利用碳平衡公式将美国、日本乘用车燃油经济性限值换算到欧盟NEDC工况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目前,日本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最为严格,欧盟(中国)次之,美国最为宽松;2015年以后,欧盟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提高速度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汽车经济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汽车公司进行轻型车油耗试验时,车辆都是在底盘测功机上运行WLTC循环工况,然后根据排放中的CO2、CO和HC流量通过碳平衡法计算汽车的油耗。WLTC循环运行时间为1 800 s,每1 s都有规定的标准车速,车辆将依据WLTC标准车速曲线行驶,但每个驾驶员完成的WLTC循环速度曲线与标准车速曲线会存在差异,速度差异还将造成不同驾驶员完成WLTC运行的车辆油耗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总结了造成不同驾驶员油耗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评价不同驾驶员油耗结果的多个量化指标,还参考标准总结出了标准车速曲线的油耗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基于VMAS的碳平衡法汽车油耗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原理和测量系统构成,将汽车油耗测量结果影响因素分为气体浓度测量、流量测量、燃油品质、设备同步性和车况对其进行分析。在稳定工况下,通过实车试验数据分析各影响因素引起的油耗测量误差。试验证明,稀释氧和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传感器精度需进一步提高,超声波涡街流量传感器精度不能满足油耗检测系统的要求,在稳定工况下检测系统中设备同步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等。指出为提高油耗测量准确度,油耗测量系统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车辆油耗法、标准状态发动机油耗法、标准状态车辆油耗法、标准状态油耗等效法4种营运车油耗台试加载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缺点,比较了4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操作性,探讨了GB/T18566-2011《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评价方法》确定加载负荷的不完善和没有换算在标准状态下检测的不足,建议通过测量基态温度光吸收系数等对在用柴油车碳平衡法油耗检测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内车辆油耗测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详细研究了实验室内车辆排放/油耗测量中道路负荷设定、当量惯量和冷却风机的选择及试验循环等关键因素对样车油耗的影响,并试验研究了碳平衡法与油耗仪直接测量法的相关性,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车辆的油耗检测,提出基于FLY-3000油耗测试仪的油耗性能检测方法。利用碳平衡法原理,应用不分光红外法,分析车辆油耗检测原理,分析检测流程和检测步骤,并以大型车辆进行现场测试,得到实时检测数据,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车辆行驶阻力2736N,台架运转阻力943N,台架加载阻力1793N,行驶总距离849.1m,60s油耗262.626ml,每百公里油耗为30.93L,小于该车型油耗标准限值34.6L,符合大型车辆油耗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汽油含碳量与汽油密度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汽油含碳量是碳平衡法检测汽车油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有的测定方法非常复杂。本文提出了汽油单位体积含碳量的概念,建立了汽油单位体积含碳量与汽油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可通过测量汽油密度,快速得知汽油含碳量,从而为碳平衡法测油耗应用于汽车检测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公交柴油车碳烟排放的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高  杨剑光  黄震  蔡夏英  胡军 《汽车工程》2003,25(2):139-141,189
介绍了上海市道路交通以及公交汽车拥有量的发展;按照发动机购置年份、机型以及车队等统计上海市公交柴油车碳烟排放状况;追踪某一车队同一机型连续几年来的百公里油耗以及碳烟排放水平,分析了影响公交柴油车碳烟排放的各种因素;最后从管理方面提出加强I/M制度以降低公交柴油车碳烟排放。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两台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在进行了WLTC和NEDC循环工况下的实验室工况试验,并对其按照RDE测试规程进行了实际道路行驶工况试验,探讨实际道路行驶工况的油耗结果与实验室工况油耗的对比。用碳平衡的方法计算各工况油耗,结果表明实际道路行驶工况的油耗结果和实验室工况结果偏差都在5%之内,WLTC工况与实际道路行驶工况之间的偏差更小。在低速阶段实际行驶油耗与实验室差异较大,而在高速阶段,WLTC循环工况油耗与实际道路油耗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碳平衡法进行汽车油耗测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利用碳平衡法和油耗仪对不同车辆进行了等速和变工况百公里油耗测量。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一致性很好,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并分析了测试误差来源和提高试验测量精度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电控汽油机喷油脉宽与燃油消耗质量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电喷汽油机油耗测量带来的新问题,根据喷油器喷油量控制原理,研究利用测量喷油脉宽来测量燃油消耗质量的方法;开发了喷油器喷油脉宽测量仪,通过试验分析了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不同转速时喷油脉宽与燃油消耗质量之间的关系,为随车油耗快速检测设备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不断增强我国摩托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已经发布了2项新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消耗限值标准。因此,如何加大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的供油原理,以装备BOSCH公司4缸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康明斯ISBe150柴油机为例,应用传统柴油汽车油耗测量方法进行在车油耗测量,针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量杯量筒称重法、双油耗仪测试法及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等3种解决方法,重点介绍了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和公共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摩托车产品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要求日渐严格,燃油消耗量检验已经纳入了国家对摩托车产品的技术管理内容,测量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车辆能否达标。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制了一种容积式台架电喷油耗仪,该装置能够科学准确地测量出车辆在台架上运行时的燃油消耗量,可以一边补给车辆运行所需的燃油,一边能在不影响发动机预运转的前提下实现测量,而且测量精度高、设计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测量过程中的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器绘出油耗曲线显示在显示屏上,极大简化了企业及相关检验机构对检测设备及测试手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汽油含碳量的碳平衡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测量方法难以实现不解体快速测量。依据碳平衡法原理,建立测量汽车燃油消耗量的碳平衡法模型,并设计测试系统。为减小由于碳平衡法基本假设所带来的偏差,对碳平衡法模型进行修正。由此,可通过测量尾气中CO、CO2、HC的含量,得到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度及稳定性,可用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汽车燃料标准的制定和燃料效率的测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系列有着严密体系的法规。文章介绍了2007年美国环保署发布的一项名为Smartway的燃料测试草案。该草案着重介绍了中重型车辆,尤其是重型卡车燃油消耗量的测试方法,涵盖了包括公共事业服务卡车、城市公交汽车及地区货物运送车辆等不同用途的车辆。文章分析对比了该草案中的循环工况与我国现有工况的异同,最终得到草案对我国中重型车辆燃料标准制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精确的测量汽车的燃油消耗量,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在实际道路运行,严格按照汽车国家标准进行等速油耗试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底盘测功机模拟道路试验可以精确的测量汽车的百公里油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大数据平台,以国内某款乘用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取了车型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群体的油耗状态,分离出了高油耗客户群体油耗偏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耗优化和验证。通过大数据对比发现车辆实际道路工况及油耗与法规工况及油耗差异较大,文章通过实际道路设计进行油耗验证和分析,用更加贴近用户使用的工况分析油耗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通过采取相应的降油耗措施达到降低实际使用油耗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耗客户群体的怠速工况占比较大;油耗对行驶平均车速、冷启动工况的敏感性较高;北方地区行驶工况恶劣是油耗偏高的主要原因;低温地区匹配雪地胎的油耗比匹配四季胎的油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