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理的对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进行使用,可以在坡面浅层防护的过程中恢复生态。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进度,一般情况下是进行全年施工,然而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在灌木生长和草种设置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周期性,尤其是在边坡上进行植物的种植,由于养护的过程中手段较少。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与原生态相较为接近,植物的根系生长会直接影响植被边坡的护坡效果以及景观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植被混凝土在绥正高速路线边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侵蚀规律,提高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采用野外冲刷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裸坡、三维网植草、人工铺草皮等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分析了不同措施下的防护效率与拦沙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8L·min-1冲刷流量下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225.50、163.27s,初始产流时间与流量和植被盖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8L·min-1冲刷流量下的产流稳定时间较3L·min-1提前了约2min;植被措施的拦沙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粗颗粒泥沙的拦蓄上,边坡产流量和产沙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措施拦截径流效率和拦截泥沙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5.7%、53.5%;综合防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74%盖度三维网植草、37%盖度三维网植草、中部铺草皮、上部铺草皮、裸坡,建议采用以草皮为骨架配以三维网植草的边坡植被综合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我国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对于不同方法以及不同地区条件,植被的选择也不同,并且植被护坡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发挥植物稳定边坡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实现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公路边坡的绿化防护是谋求自然环境保护、形成道路景观、缓和交通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植被护坡机理出发,对多孔型绿化混凝土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和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从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两方面分析了植被对边坡的防护作用,明确植被护坡的机理;针对多孔型绿化混凝土,分析了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孔型绿化混凝土的孔隙率、强度等随骨料粒径、粘结材料用量和水灰比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孔隙内环境改造方法和植物营养元素供给方式。通过以上研究给出了多孔型绿化混凝土材料选用原则和工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边坡植被生长特征及其护坡模式的优化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植被护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更少.以边坡为研究对象,以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为研究重点,采用PLAXIS 3D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分析植被根系形态、植物根系密度、植被生长位置三大因素对自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水平型根系植被对边坡的加固...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发展,首先,采用现场调查和GIS数据叠加分析法,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等指标,指出影响不同区域边坡植被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气候因素和地质地貌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不同区域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相似,但防护现状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明确未来应重点关注不同防护技术的适用性、植被选择和配置以及可持续植被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所占比重非常大,边坡不宜存水,植物生长困难;夏季强降雨时容易遭受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另外由于施工时,对路基边坡土壤的选择种类繁多,且多为松土,所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量极低。路基植被防护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一、地上部分:即植物茎叶枝干,它能够降低雨水冲击速度,有效削弱雨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的边坡特点呈现条带状分布,地域性明显 一条高度公路一般数十公里,乃至几百公里,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极大.气温差别大,气候可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沿线有农田、丘陵和林地等多种自然景观.因此,在边坡植被变化较多,在进行边坡植物种植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做到适地适树. 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高速公路的边坡,特别是挖方边坡,开挖后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坡面完全是生土,几乎不含有机质,缺乏微生物活动,且掺有大量的水泥、混凝土、砂石料等,土壤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开挖后,每一个边坡地质状况不同,同一边坡上往往砂岩、泥岩、石灰岩等交错排列,交替出现,有的坚硬,有的易风化.对于贵州地区,近几年冬天路面也长结冰,需要在路面撒盐除冰,往往造成边坡土壤中盐分过高,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边坡的坡度大,土壤渗透性差等原因,边坡土壤对降水截留较小,这一方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光、水的再分配,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坡面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生长,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高速公路修建后,对地表进行破坏,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短时间内很难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陡边坡的数量占了很大的比例,一般的生态防护护坡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护坡效果。植生板生态植被护坡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其他生态防护的不足,达到合理的生态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山西省吕梁黄土高原区高速公路面临的生态环境条件出发,提出边坡植物防护的原则,植物种植和水土保持的施工方法,植物养护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在广乐高速公路南段进行绿化边坡植物配比试验,确定了最佳边坡绿化效果的植物配比,可为我国南方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景观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姚阳  屠书荣 《交通标准化》2010,(15):224-228
针对我国当前高速公路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速公路景观文化的内涵、特征和相互关系,并结合实例,对高速公路景观文化的作用及创意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探讨,可供景观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厚层基质喷附法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建设对生态造成的影响。采用工程防护与植被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方案,用厚层基质喷附法进行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建设公路绿色交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必将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猪屎豆和白灰毛豆两种灌木在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2012年在海南省中线高速(S21)选择骨架防护、三维网防护、普通喷播3种典型防护形式坡面进行了猪屎豆、白灰毛豆灌木种子不同配比方案恢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猪屎豆、白灰毛豆两种灌木的株高、冠幅、胸径、生长密度4个生长指标变化特征与前期种子配比情况有直接关系,其中冠幅和胸径指标正相关,但是与株高和生长密度指标负相关.该结果说明这两种灌木在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包括普通土质边坡和膨胀土劣质边坡)生态恢复中具有可行性,但是应调整灌木种子用量,确保灌木适宜的生长空间,维持灌木健壮的生长势,同时种子应合理搭配以维持后期边坡物种的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中线高速边坡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地形及路线平纵线形的限制,有些高等级公路会出现较大的路堑段。对于这些路段应作为工点进行单独设计,其中如何做好路堑段边坡设计以尽可能地消除或抑制各种病害并改善道路景观尤为重要,喷锚网加固技术即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故就其施工方法作一介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广高速公路采用新型设计理念,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广高速公路松原至双辽段建设中,在草原树林、农田、路堑沟边和立交区匝道等不同区域采用大边坡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既体现了大广高速的建设要求,又达到了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高边坡失稳现象时常发生.通过宁绩高速公路K19+520~ K19+660段右侧路基高边坡综合治理的成功实施,阐述了高边坡加强前期勘察、开挖后及时防护、加强过程监测、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思想,并对锚索在加固具有深层滑移面高边坡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