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混合-组合梁斜拉桥结构支撑体系的适用性,以澜沧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漂浮、半漂浮和刚构3种支撑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支撑体系下结构的静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半漂浮体系结构的梁端和塔顶位移与刚构体系相差不大,但主梁内力明显小于刚构体系;除塔底弯矩略大于漂浮体系外,半漂浮体系结构的静力学性能均优于漂浮体系;不同支撑体系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三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综合考虑3种支撑体系对桥梁静动力性能的影响可知,依托工程采用半漂浮体系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矮塔斜拉桥索塔非线性开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力学特性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新桥型.矮塔斜拉桥索塔应力分布较为复杂,而且索鞍上拉索作用力对索塔十分不利,各个方向拉应力只能靠普通钢筋承担,容易开裂.该文以静兰大桥索塔为例,分别采用整体式、组合式以及分离式的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建模方法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开裂分析,比较了3种方法模型结果的差异,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弄清了索塔上的受力特性,对于索塔和配筋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湛 《公路交通科技》2010,(12):237-239
斜拉桥结构的振动特性参数(振动频率、振型及阻尼比)是大桥动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结构总体状态的一种表征。斜拉桥结构的结构体系问题、抗风性能、抗震性能均与大桥结构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本文采用Midas Civil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桥的动力特性,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大桥的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常山矮塔斜拉桥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出该桥自振特性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通过修改主梁、主塔及主墩的连接方式来模拟不同结构体系矮塔斜拉桥,并对三种不同结构体系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对比分析;对地震作用下内力最大的4号桥墩底截面,采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UC-Fyber桥梁抗震屈曲分析专用软件对其屈曲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江长江公路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江西九江长江公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该桥的空间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得到该桥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大跨度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具有自振频率较低、基本周期较长、模态较密集、振型相互耦合等特点,为进一步进行抗风动力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清楚地了解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对一座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直塔和折线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计算。得出了两种塔型斜拉桥在不同结构体系情况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最后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两种结构体系的斜拉桥内力和位移均相差不大,并为设计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分析需要考虑地震的行波效应。该文以一座大跨漂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建立了该桥的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采用相对运动法,计算分析了不同视波速的地震行波作用下大跨斜拉桥的地震反应,给出了斜拉桥主梁跨中和塔底内力以及纵桥向位移的地震响应规律,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可为大跨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西宁通海路跨越湟水河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桥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漂浮与半漂浮的结构体系计算了动力特征值,分析了不同结构体系对结构动力特性所产生的影响。考察了结构的刚度和边界条件设置情况,在动力特性计算基础上,采用地震反应谱多维抗震分析方法,考虑了拉索垂度的非线性影响及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不同等级的地震动输入,考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为较宽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的地震力分析提供了工程实践经验及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一座塔墩固结、塔梁分离式的半漂浮体系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采用有限元SAP2000软件建立了主桥合理空间非线性动力模型,并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非线性时程方法进行主桥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并研究了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在两种设防水准地震输入下的抗震性能,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马岭河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2006对该桥的主梁、斜拉索、主塔、基础等结构部件和边界条件进行了模拟,并针对全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结构的砼斜拉桥进行了动力计算,讨论了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动力特性的新特点,得出了半漂浮体系结构刚度大于全漂浮体系,有利于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桥梁静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桥梁静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并成功地应用到了常德市白马湖公园虹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当中.利用结构静载位移和振动频率等现场实测静动力响应,构造联合静动力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目标函数,在相关指标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待修正参数,并利用响应面方法拟合桥梁静动力响应的代理模型.最后利用响应面替代模型(Meta-model)对该桥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使得桥梁响应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达到较好的吻合程度,经过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该斜拉桥的静动力特性,可以作为该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跨直立混凝土斜拉桥以其开阔的桥面视野、优美的造型被我国诸多市政桥梁工程所采用,然而,相比普通大跨钢斜拉桥,该类桥梁存在上部结构自重大以及横向稳定性的问题。本文以采用该造型的某实例桥梁工程为背景,考虑了塔梁连接方式的不同:固结体系、漂浮体系、弹性约束体系。分别研究了桥梁采用不同模型时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固结体系的动力特性表现不如漂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且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损伤。尽管漂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位移,但结构内力得到很大程序的减小。因此,后两种体系更加适用于该类斜拉桥。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黄永福  周聪  朱盛强 《中外公路》2012,32(5):119-123
无上横梁双直立塔柱形索塔对斜拉桥的整体刚度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索塔的横向刚度大大削弱.该文以主跨320 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3种工况(无辅助墩、增设1对辅助墩、增设2对辅助墩)对其进行了静力和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边跨辅助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体系斜拉桥的塔顶水平位移与主梁挠度,对主梁的振动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和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2×85m跨度桥梁为例,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同跨度的矮塔斜拉桥、连续刚构桥及传统斜拉桥空间梁单元模型,研究这3种桥梁形式动力性能的相似性及差异性,通过对比,凸显矮塔斜拉桥的动力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5.
广州海印桥为主跨175m的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基于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静动力分析,介绍该桥的静动载试验,并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及静动载实测数据,了解及评价该桥当前的承载能力、自振特性和在运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为桥梁今后的管养与维护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6.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是进行车桥耦合分析、地震反应分析及风振分析的理论基础,系统而深入地认识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十分重要。该文针对鄱阳湖二桥工程设计实例,采用Ansys和Midas Civil两种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在考虑模型精细程度的影响下,建立了3种有限元模型。结合这3种模型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对全桥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规范估算的竖向弯曲基频值较实际计算值偏小;采用Ansys建立的杆系斜拉桥模型计算速度快、模型简单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大跨双塔斜拉桥工程设计实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并采用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半漂浮斜拉桥体系,主梁梁端位移较大,极易造成主、引桥间碰撞且对两端伸缩缝不利,可采用弹性约束或设置阻尼器等措施来限制主梁梁端位移。  相似文献   

18.
对制定矮塔斜拉桥的荷载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以大广高速公路黄龙带特大桥为依托,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受力特性,确定荷载工况与试验截面,计算试验荷载大小与位置,对加载工况进行合并,依据理论计算制定合理的静动载试验方案。可为同类型的桥梁荷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章献 《桥梁建设》2005,(4):13-16
固有频率和振型是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模态参数,是评价桥梁动力性能的重要依据。建立了独塔斜拉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将其用于沈阳公和斜拉桥动态特性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动态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了该有限元模型能够分析出独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可为同类型桥梁的动力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建的双菱形连塔斜拉桥——李家沙特大桥,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塔形为两个并列菱形塔横向连接而成的双菱形塔斜拉桥与塔形为单菱形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对比分析表明:双菱形连塔斜拉桥的振型较单菱塔斜拉桥复杂;地震反应谱荷载响应显示:连塔斜拉桥结构对横向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