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CAD程序(UG)和有限元程序NASTRAN对新型的200km/h客车转向架构架进行了强度计算,并应用UNCARS、MEDYNA和ADAMS/RAIL等车辆动力学仿真程序,进一步计算了新型客车转向架构架的动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新型200km/h客车转向架构架能满足其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首次将响应面方法应用到车轮踏面优化中。分别基于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和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用C++语言编写优化软件模块,实现在C++环境中调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Rail进行轨道车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反馈给车轮踏面优化软件模块,完成整个优化设计的循环过程。分析比较这2种响应面方法在车轮踏面优化中应用的结果表明,2种响应面方法非常适合于车轮踏面优化,而且收敛速度快;从磨耗指数的优化来看,用2种响应面方法对200 km.h-1客车车轮踏面进行优化后,新车轮踏面较原车轮踏面的磨耗指数降低52%左右,说明对磨耗指数的优化非常有效。在优化计算时间方面,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50 566 s,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16 449 s;在1次试验设计的试验次数方面,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77次,而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只有25次。在车轮踏面优化中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方法优于多项式响应面方法。  相似文献   

3.
倾摆机构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凯民 《铁道车辆》2003,41(1):4-6,26
针对摆式客车四连杆倾摆机构的特点,建立了多变量,多约束、多目标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用加权系数法和复合形法求解,得到了一组优化参数,利用国际上通用的动力学计算软件ADAMS/RAIL和计算仿真程序,对唐山机车车辆厂试制的摆式客车倾摆机构的初步方案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与轮轨磨耗指数、临界速度和轮轨横向力相关的3个函数为目标函数,以圆弧型车轮型面的圆弧半径和圆心坐标为设计变量,以Nadal脱轨系数最大值不超过GB 5599—85标准规定的1.0、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不超过车轮材料剪切强度3倍和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因子小于0的要求为约束条件,给出了铁路客车车轮型面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欧洲ERRI 200 km.h-1标准客车为例,利用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2005/Rail建立铁路客车动力学模型,并用给出的型面优化模型对其LMa车轮型面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踏面型面优化后的车辆临界速度提高约50%,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轨磨耗指数下降约12%。  相似文献   

5.
对既有200km/h客车车钩缓冲装置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整车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德国基于动态轨距优化(K inem atic Gauge Optim i-zation)方案设计的FAKOP道岔,针对18号客运专线轨距加宽式转辙器,利用美国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了车辆/道岔转辙器动力仿真模型,对车辆以200 km/h直逆向和80 km/h侧逆向通过道岔轨距加宽式转辙器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并将车辆侧逆向通过18号轨距加宽式道岔和客运专线道岔的动力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吕思雨  钟睦  葛凯 《铁道建筑》2020,(1):139-142
对动车组用7N01铝合金进行准静态单向拉伸试验,获取应力-应变曲线。采用曲线拟合和有限元仿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反算铝合金Johnson-Cook模型参数:通过曲线拟合方法确定模型初始参数,将其代入有限元模型,应用HyperStudy软件实现与有限元模型及求解器的数据传递与过程集成,采用遗传算法和自适应响应面法对材料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和自适应响应面法反算材料参数,优化收敛速度快,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度高,2种方法均可以用来进行参数反算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径向转向架是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有效途径。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径向转向架发展现状 ,阐述了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基本结构模式。根据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几种自导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0 0km/h提速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和计算 ,并与常规转向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提速客车采用径向转向架可有效地改善曲线通过性能和降低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9.
周大林  高伟  郑玄 《机车电传动》2015,(3):78-79,96
针对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刚性接触网下120 km/h地铁列车弓网连续燃弧问题,分析了燃弧产生原因,建立弓网系统仿真模型,从受电弓、接触网两方面进行仿真计算,提出适合120 km/h地铁列车运营的受电弓和接触网参数。通过运营线路试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模型,针对广珠城际铁路具有代表性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一段线路,计算了CRH2型动车组在16 km长的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响应,并与现行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条件下,CRH2型动车组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时的所有动力学指标均为优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足够保障,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组建网站常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发网站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站的运行平台,Web服务器和响应的开发工具记性了研究,对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结合网站的开发实践,给出了组建网站所使用的技术及网站的Web服务器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的罕见接触网短路事故:由于短路电流,造成盾构隧道管片螺栓烧熔,产生高温引起管片破损,使止水条变形漏水.为确保运营隧道的安全,对受损管片钢筋及混凝土进行检测及鉴定分析,并对该区间管片受损段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片的修复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基于SoC(System on chip)型单片机和CPLD平台的新型静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信号调理、CPLD数字处理、串行通信以及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等多个模块。样机试验证明,该方案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该平台有很大的灵活性,并能作为一个通用开发平台,方便地应用于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