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推动江西省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构建环鄱阳湖铁路通道,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文章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拉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加强城际联系,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指基于已有文化资源,通过采取相应举措,增强其内在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外在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还面临内在凝聚力不强、对外传播力不大等诸多困境,提炼核心价值观、加强传播力度、推进资源开发、吸纳优质人才、强化合作交流、构建长效机制是破解困境之策。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西部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互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由于鄱阳湖区植被被过度利用,竭泽而鱼,滥捕乱杀,偷猎投毒等行为屡禁不止,已危及到这片湿地的生存,危机到依附湿地生存的白鹤等候鸟的生存.文章指出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旅游价值,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强调了湖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并从中获益,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以促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互动效应,真正实现鄱阳湖湿地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拆除农村老屋时应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与建设和谐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休闲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文明发展概念下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可以有效的推动城乡之间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统筹发展。江苏省作为"鱼米之乡",有着良好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资源,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立足于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江苏省休闲生态旅游的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探讨,以期为深度推动江苏省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崇义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该县红色旅游发展具有地理、生态等各方面优势,但交通、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也面临极大挑战.该县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念,利用当地优势,从红色旅游形式、宣传促销力度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入手,全面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竞争力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客观评价研究已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指标变量的选取,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得分排名以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绿色低碳循环公路建设是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方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大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建设思想一脉相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倡导完善法律法规,实行严格制度约束,以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应当以主流价值观塑造为抓手,将生态文明融入当代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融入人民生活,将生态文明思想灌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社会积极生活心态的一部分,加速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对河北省承(承德)赤(赤峰)高速公路在选线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整个阶段与茅荆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承赤高速公路的选线设计及施工建设对茅荆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资源会产生永久性的破坏和污染,但同时也改善了保护区的交通现状及保护区之间的连通性.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展现及区域生态旅游网络的建设,此外承赤高速公路通车后原住民会逐步迁出保护区,有利于茅荆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水环境为例,利用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鄱阳湖水环境信息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已有水环境相关资料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水资源信息的基本管理及水质的可视化分析,为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对保护鄱阳湖湖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岛城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别众多,可依托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开发,建立农户 旅行社(酒店)联合开发的模式,以期促进青岛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自然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对人类的危害,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等前瞻性观点,这是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大桥东塔基采用冷冻法施工在我国桥梁界尚属首例,桥址处的地质水文条件十分恶劣,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鄱阳湖大桥东塔基冻结法施工监理进行研究,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永恒的艺术。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风采稍瞬即逝。旅游业的开发融入文化资源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而后重点分析了环巢湖区域的文化资源。在大合肥建设的背景下,从发展环巢湖旅游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环巢湖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正在走向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也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正在向生态循环经济社会转化。现代城市是人类社会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塑造、积淀出来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已成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聚集地。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探索与构建先进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论证分析,从循环经济模式、生态理念规划、政府宏观调控和构建生态文化等方面对生态城市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博览会与江西红色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办红色旅游博览会是实现江西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产业大省目标的重要举措。探讨红色旅游博览会与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举办好红色旅游博览会,促进江西红色旅游发展。通过自2005年以来5届红色旅游博览会的考察,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以及它们对江西红色旅游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博览会举办的层次、水平和质量,需要采取的创新举办形式、打造旅游精品、改善软硬条件、强化市场对接等更为积极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路环境保护是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提出为未来公路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鉴于此,结合我国公路交通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公路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公路交通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