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由桩、网和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作用机理复杂。通过潮汕车站试验段中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段进行的路基现场试验,对桩-网复合地基中基底土压力、桩和土的沉降及地基侧向位移等进行观测测试,分析了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变化过程、沉降及侧向位移规律,有助于桩-网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的承载机理和应力传递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CFG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速铁路严格的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对作为主要地基处理方式的CFG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精度提出了挑战.以京沪高速铁路徐沪试验段为依托,分析了常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应用于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上的不足,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地基土中附加应力计算不准确;进而根据CFG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提出了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附加应力的方法及相应计算条件,再联合分层总和法中的e-lgp法计算CFG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桩-网结构路基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但目前对桩-网结构路基沉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结论:首先简要分析了桩-网结构路基的作用机理,然后概述了目前桩-网结构路基沉降常用的计算方法,并以京沪高速铁路某断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复合模量法和桩身压缩量法求解加固区沉降,利用布氏法和日本的L/3法求解下卧层的沉降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说明这种方法计算桩-网结构路基沉降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桩网和桩筏板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中的软基加固处理,在大幅降低地基沉降的基础上可有效控制工后沉降。本文基于某高铁软基加固段桩网复合地基和桩筏板复合地基现场沉降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桩网和桩筏板两种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点及沉降控制效果,并对桩网和桩筏板结构形式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进行研究。根据两种刚性桩加固方案对沉降变形实际控制效果,提出现有刚性桩加固方案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方案选型,对铁路、公路等工程路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福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段工程,对桩-网复合结构形式加固的软土地基,以现场实测资料为验证,分析了桩一网复合结构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规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工后沉降推算。  相似文献   

6.
依托京沪高速铁路李窑试验工点,对深厚松软土层中CFG桩桩筏和桩网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桩网复合地基的路堤底面地表沉降比桩筏复合地基的大20%.桩网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分别占相应总沉降的28%和72%;桩筏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沉降分别占相应总沉降的25.5%和74.5%.桩网复合地基CFG桩桩顶和桩间土间的沉降差远远大于桩筏复合地基,二者最大比值超过10倍;桩筏复合地基CFG桩桩顶和桩间土之间的沉降差很小,可忽略不计.就沉降和承载力特性而言,桩筏复合地基的整体性好于桩网结构.  相似文献   

7.
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计算结暴表明: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拉膜效应、应力集中与土拱效应,将软基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移至桩承担,从而有效减小软基表面的总沉降与不均匀沉降,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实际工程效果。此外,针对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填土高度、格栅拉伸刚度与桩模量三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获得了与加固技术相关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8.
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在广东某环城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设置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研究路堤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深入分析其沉降变形、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网的受力等性状。试验成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量,可以用于填土高、软土厚度大的路段;路堤荷载下管桩与桩间土沉降不协调,土工格栅调节桩土分荷比的作用非常明显;长桩区格栅上、下的桩土应力比相差较大,桩土应力比最大值接近80;未达到持力层上的短桩桩土应力在14-22之间比较小,格栅兜提作用随桩土沉降差增大而得到发挥;在传递荷载方面,格栅作用要强于土拱的作用,满载时各向桩顶传递30%左右的荷载,土工格栅应变最大仅为1%,且桩帽边缘处应变最大,桩间应变最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的砂井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砂井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设计并完成了一组室内砂井复合地基模型对比性试验,获得荷载分配、位移变化与应力分布等有益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计算理论,分析了砂井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与变形特性,得到砂井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井顶应力分担比随荷载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砂井可显著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沉降特性,但存在"群桩效应",即井数越多时,载荷试验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加大,故工程中应慎选井距,且当以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时需考虑适当折减.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较普通铁路更为严格,复合模量作为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衡量加固区土层刚度与应力扩散作用重要指标,而目前结合面积加权法获取复合模量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探索更为合理桩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计算方法已经成为工程界面临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法、剪切位移法等,对桩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进行修正计算,并将成果应用到甬台温客运专线DK273+300搅拌桩联合插塑板(长板-短桩)多元复合地基断面与DK234+600浆喷桩和布袋桩联合处理软基断面沉降计算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公式计算复合模量较利用面积比公式计算值大,且不同修正法得到完全不同的计算值,在沉降中要慎重选取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可以为客运专线软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CFG桩复合地基能够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优点,近几年来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结构的构成,并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和受力情况的分析说明,可以为铁路路基桩网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际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路堤地段,地基处理采用了桩顶设置"桩帽+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桩网复合地基与桩顶设置"碎石垫层+混凝土板"的桩筏复合地基两种CFG桩复合地基形式.对这两种复合地基的由来、桩土荷载调节原理、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我国的研究进展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Ansys有限元软件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桩、土模量,面积置换率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沉降量与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分析了褥垫层模量与厚度对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技术升级改造,时隔5a后对原有砂桩-网复合地基进行2次预压,能否满足高速铁路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成为关键问题。分析了砂桩地基固结变形规律,利用模糊数学(Fuzzy)理论的“升半柯西分布”,建立隶属度函数描述砂桩-网复合地基从固结排水到复合地基的转化程度,提出固结度表达式,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表达式计算精度。并对考虑土体应力历史影响的e -lgp曲线法计算2次预压沉降量进行探讨,该方法可最终实现工后沉降精确估算。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地基桩网结构的加固机理及其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桩网结构复合地基具有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优点,近几年来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目前加固软土地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桩网结构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及对铁路路基软土加固设计方法的探讨,可以为铁路路基桩网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工程,开展CFG桩+垫层+筏板处理地基试验。实测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筏板顶面土应力、钢筋应力及桩身应变;分析路基沉降变形、桩土应力比随填筑高度和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地基面桩土应力分布、筏板顶面土应力分布、钢筋应力分布、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分布;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CFG桩-筏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研究成果有助于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承载特性和应力传递机理的研究,并为京沪高速铁路及其它相关工程的桩-筏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及沉降变形观测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包括观测断面的选取及布置原则、测试内容、测试元器件的布设、沉降预测方法及预测计算、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及分析,通过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对指导同类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桩帽尺寸调整的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中的桩帽尺寸优化调整问题,采用楔形土拱模型和荷载传递理论分析桩帽尺寸对桩网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及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依据桩土总沉降位移和沉降差控制标准,提出基于桩帽尺寸调整的桩土沉降控制方法,给出桩帽尺寸确定原则。研究结果表明:桩帽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桩体分担荷载,并进一步引起桩体沉降位移的增加和桩间土沉降位移的减小,且桩顶位置桩土沉降差随桩帽尺寸增加保持递减趋势。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和公路工程中的桩网复合地基布桩参数确定及桩帽尺寸优选提供必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正确选择能满足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和设计参数,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针对CFG桩加固京沪高速铁路某一松软土地基试验段,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桩筏复合地基和桩(帽)网复合地基两种方案、不同桩间距、有无桩帽和桩帽大小等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为CFG桩复合地基在松软土地基上的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路基的沉降过程非常复杂,常规的一维固结理论不可能考虑到影响和制约路基沉降的所有因素,因此计算得到的路基沉降值往往与实测值有很大差距,而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控制要求极其严格。基于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桩-筏复合地基的实测沉降值,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桩-筏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化过程,寻求一种适合大面积堆载情况下桩-筏复合地基沉降的分析方法,为我国高速铁路车站站场基础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