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邱铁龙 《珠江水运》2014,(22):62-63
沿海挡潮闸为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沿海挡潮闸的现状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固改造,而在加固改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安全管理的问题,这关系着挡潮闸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进行沿海挡潮闸加固改造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有关的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文渊 《水道港口》1999,(1):27-28,38
<正>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拥有19000km的海岸线,在河流人海处兴建了许多挡潮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外河水位随潮汐的涨落而变化,而内河水位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闸基渗流是典型的非恒定渗流。 1998年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在东滩人海中心河上新建一座挡潮闸,在进行该工程设计时,遇到了闸基非恒定渗流扬压力的求解问题,现有挡潮闸设计资料没有介绍闸基非恒定渗流扬压力求解的具体方法。笔者从一般非恒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出发,求出沿海地区常见挡潮闸闸基扬压力的理论解,对同类闸基渗流分析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苏北沿海的王港河口为原型,建立潮汐河口三维水动力概化数学模型,分别对挡潮闸迁移前、后的闸下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闸下潮位、流速及流向的特征变化,分析挡潮闸外迁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挡潮闸外迁后,闸下潮波变形现象减弱,涨、落潮历时趋于相近、不对称性减弱,有利于改善涨落潮流输沙不等现象;闸下水动力环境增强,平均流速增大,垂向各层流速的分布更加均匀,且表、底层流速比增大,有利于加强闸下冲刷、减轻淤积;闸门外迁对河口外的流速分布影响较小。上述结果可为类似的强潮流河口挡潮闸外迁论证以及外迁后的闸下淤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沿海挡潮闸下游消能防冲的设计一般位于特定的位置,从而导致设计的过程比较复杂。在处理挡潮闸下游消能的过程中,如果处理的方式不当将引起闸下港道冲刷的情况,严重一点还会破坏消能的设施,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通过目前沿海挡潮闸下游消能防冲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全面了解防冲系统的特点,以此得出较好的消能防冲效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整个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姜红权  胡俊 《中国水运》2014,(3):300-301
在船闸引航道筑一道挡潮闸,把引航道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域,要保证船闸在不停闸的前提下,完成该项工程,施工期临时通道的布置显得格外重要。文中结合三堡船闸的实际提出了挡潮闸施工期间临时通道布置方案,并简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将最有可能的2个方案从造价、安全、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供项目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燕尾港挡潮闸是连云港地区内河与沿海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市内三条航道汇集该港,从该闸进出的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占连云港市地区的1/2.燕尾港挡潮闸闸区的船舶事故发生率占连云港整个地区的9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1990年至1998年8年间,燕尾闸区内外共发生重大碰撞及沉船事故21起,直接经济损失达61.5万元;其它事故27起,损失约20万元.  相似文献   

7.
李峰  吕赛军 《中国水运》2010,(9):153-154
根据挡潮闸闸孔设计要求,采用变量流的动量平衡原理,结合工程汇流特点建立滨海新闸干流计算模型,对滨海新闸进行调洪演算,从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闸孔规模。  相似文献   

8.
锤击打入式预制桩断桩成因及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和沉桩挤土效应机理,分析了某核电站排洪沟挡潮闸打入式预制桩断桩事故的原因,提出了与高应变检测相结合进行断桩处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河口挡潮闸闸下低潮水位资料周期性缺失可能导致闸下潮汐调和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从而直接影响到闸下水位过程的预报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闸下低潮缺失水位的修正方法,利用潮汐过程曲线的对称性对低潮缺失水位资料进行初步修正,然后根据调和分析自报结果对修正数据进行迭代更新,直至潮汐调和常数不再变化。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闸下水位过程的自报精度,其成果在2014年宁波高背浦闸闸下测站的潮汐预报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挡潮闸作为河口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广泛采用。河口建闸在为河口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闸下泥沙淤积问题,限制了河口资源的综合利用。介绍我国建闸河口闸下淤积情况,并阐述国内外学者针对闸下淤积问题进行的机理探讨和模拟研究。总结出影响闸下淤积形态的多个因素,包括潮流作用、闸下引河长度、河口泥沙的动力特性、闸下港道类型以及建闸位置等。提出以前的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性地建议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