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而智能座舱作为现阶段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汽车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配置之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成为智能座舱开发的技术主流,面对日趋复杂、庞大的智能座舱软件系统,如何设计有效的测试方法、应用高效的智能座舱交互式功能测试手段适应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策略、保证座舱开发质量将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
朱庭男 《时代汽车》2023,(19):115-117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成为汽车制造商们竞相争夺的市场。本文从智能座舱的概念、发展情况以及场景化创新趋势入手,探讨智能座舱场景体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在智能座舱创新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策略。研究发现,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汽车驾驶体验,为汽车制造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为研究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对汽车产业生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智能座舱关键技术及其衍生的产品和产业链发展情况,以及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对汽车产业链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网状的产业链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汽车智能座舱成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渐渐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向着智能终端方向发展。汽车座舱作为人与车的直接交互窗口,决定着人的驾驶体验和乘车体验,一直以来备受汽车消费者关注。5G作为当下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低能耗及大容量的优势,使得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成为“出行、生活、社交”一体的智能空间,同时也推动着汽车座舱向智能座舱的发展。首先对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以及智能座舱的概念进行梳理,然后结合5G背景对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讨5G自动驾驶时代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提高,汽车座舱逐渐向以人机交互为核心、多屏联动的智能座舱发展。在芯片研发制造、虚拟化技术大力发展下,在一颗性能强大芯片上运行多个车载操作系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屏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成为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提出基础软件技术成为智能座舱新的发展驱动力,将为座舱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场景化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带来极大变革。因此,软件技术及跨域融合能力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产品差异化、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方向,汽车行业将迎来新的浪潮,同时也对全产业链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将向智能座舱演绎。目前,智能座舱领域的争夺战颇为激烈,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等争相发布智能座舱概念。同时,此次疫情更加速汽车向智能电动化发展,未来智能座舱作为汽车的标配将陆续普及,成为消费者购车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智能座舱是面向未来的产品,伴随车联网、AI、增强现实(AR),以及5G等新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从最早期的机械式座舱到现在的智能座舱,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座舱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止,汽车座舱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在“华舆奖”中国年度典范智能座舱评选的过程中,通过扫描整个市场的智能座舱,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座舱和前瞻技术的深入解读,我们发现当前的智能座舱呈现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下,业界已逐渐形成共识,未来行业的竞争或将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大维度展开。目前来看,智能座舱的争夺战颇为激烈。在本期杂志中,本刊编辑部策划了"智能座舱"选题,采访到来自佛吉亚、大陆集团、EB和迈来芯4家公司的管理高层和技术专家,他们纷纷表示,智能座舱的重要趋势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在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下,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巨变,传统车企纷纷宣布转型为科技出行公司,前有丰田、大众、宝马,后有长城、吉利等。业界已逐渐形成共识,未来行业的竞争或将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大维度展开。目前来看,智能座舱的争夺战颇为激烈,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争相发布智能座舱概念,消费需求升级更驱动这些方案陆续落地。在汽车座舱这一细分领域,佛吉亚一直是全球领先的内饰、座椅老牌供应商。敏锐洞察产业之变,佛吉亚聚焦"智享未来座舱"战略,相继收购一系列汽车电子企业,整合成立了"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事业部,与内饰、座椅业务联动,成功转型为智能座舱系统集成供应商,其对行业与技术有着全面、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11.
侯海云 《时代汽车》2022,(2):160-161
长期以来,常见的汽车内部座舱设计都是以机械触控按钮为主,触控板面整体信息显示简单、集中且功能比较分散,对于驾驶者和乘坐者来说功能够用但较为不便捷。近几年,伴随各类电子产品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开始融入汽车行业,并应运产生了汽车智能驾驶座舱,对于这类型电子智能座舱,行业内定义较少且不太明确。大范围内对智能座舱的定义是通过借用各种智能化信息方式和手段,来满足驾驶人和驾驶者在车中的各种需求。汽车中智能座舱相比较普通座舱具有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征。能够根据自身的便捷特点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如今,大部分汽车驾驶座舱依旧延续机械化设计。本文基于智能驾驶需求,浅谈智能座舱升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四化的开展,汽车已经开始从简单的交通工具逐渐向智能终端转变。智能座舱作为用户和车辆进行交流的界面,逐步成为企业产品智能化的新破局点。而HMI人机交互设计作为座舱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量化人机交互特征性研究也成为了企业的关注重点。本文首先分析智能座舱及HMI人机交互设计在汽车研发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之后对基于驾驶模拟的人机交互评价体系进行介绍,最后通过对HMI交互方式的演化进程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汽车产品内涵和外延的深度变革。汽车已经开始从最初简单的交通工具逐渐向智能终端转变。智能座舱开始作为汽车整个内饰环境向未来延展创新的重要一环,愈发成为当前汽车厂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智能座舱产品丰富的人机界面,车载双联屏越来越成为SUV车辆的标配产品,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提高车载双联屏产品的EMC性能也成为很多汽车行业内EMC工程师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本文结合车载双联屏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一些EMC设计风险的分析方向。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汽车驾驶舱视觉舒适性能够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的稳定性,因此汽车驾驶舱的人机工程布置和内饰设计需要考虑减少驾驶舱眩光的产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SPEOS的汽车驾驶室眩光评估方法。利用光线追踪法分析产生光反射部件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在考虑材质属性、外界环境、真实光学效果和阳光照射方向的前提下,利用视觉仿真精确映射汽车驾驶舱的眩光位置。以某型SUV驾驶舱为例,通过光线跟踪分析发现,组合仪表不会有光线的直接照射产生眩光,中控大屏幕会有通过天窗和右边侧窗玻璃的光线直接照射产生眩光;通过视觉仿真分析发现,组合仪表由于光线折反射导致轻微眩光,中控大屏幕眩光面积较大;前挡风玻璃区域在中午和下午眩光较为严重,左边外后视镜区域在下午有空调镀铬装饰和风口造型的成像;中控大屏幕贴合AR防眩光膜优化后,分析结果表明,整块屏幕视觉效果趋于一致,视觉功效有显著提高。通过制定驾驶舱炫目主观评价流程并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得出驾驶舱眩光主观评价分析结果与仿真方法评估结果一致,表明该评估方法在新车研发和车型改款试制前期对驾驶室眩光分析和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智慧排水系统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城市新型智慧排水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了排水信息化系统现状问题以及不同人群对智慧排水的需求。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阐述了新型智慧排水系统需求导向、场景引导,数字赋能、业务创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等总体设计原则,介绍了智慧运维、智慧调度、智慧服务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和感知执行层、ICT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等6个层次的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17.
智能预应力梁的变位控制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活载与恒载比值高的情况,提出了在梁中使用随活载变化而变化的智能预应力方法,即根据梁承受的荷载情况,配置适当的伸缩机构,通过伸缩机构的顶升、回缩改变梁中的预应力大小,从而实现梁的变形始终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研究中以一根跨中挠度为控制目标的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分析,演示了智能预应力的工作过程,同时在研究中考虑了荷载移动速度,探讨了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可控性,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控制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内饰中,零部件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机械紧固,卡接和胶带粘结等四种常见的方式。文章简单介绍了几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从力学性能及对驾驶舱环境的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气味)两方面分析了丙烯酸泡棉胶带粘结替代其余三种连接方式的可行性,并简单介绍了丙烯酸泡棉胶带相比其他胶带的优点及其在汽车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进步及更新,传统意义上机械式操作的汽车音响,空调,仪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化产品所覆盖。在不断的电子技术变更过程中,对于各种电控产品的EMC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对于汽车音响,仪表等有TFT显示部分EMC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并且围绕汽车音响显示屏部分EMC为中心诠释综合系统设计理念。提高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