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汽车内饰的色彩、纹理搭配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同色彩的搭配会带给使用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文章将通过对各类色彩情绪的搭配、分析,探索如何提升商用汽车内饰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规律性,并将其应用到商用汽车内饰色彩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内饰设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而内饰材料的运用也趋于多样化。汽车内饰一方面是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同时汽车内饰设计整体反映了工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饰材料的运用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内饰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内饰氛围灯可以提升内饰的照明效果,营造温馨的内饰氛围,提升车辆内饰效果和档次。氛围灯一般通过颜色、亮度的调整及律动方案的应用,人车进行情感交互,增强用户驾驶体验。本文针对汽车内饰氛围灯的作用、位置、发光形式结构设计进行简单叙述。未来,随着LED光源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内饰氛围灯的布置位置和发光形式会进一步突破,给用户带来更多灯具效果体验。  相似文献   

4.
汽车内饰产品是让驾驶者体验驾驶乐趣、满足市场消费心理、体现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文章以轿车内饰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整车产品开发设计中几大关键要素并结合实际工作的设计过程与制造工程,反映出内饰造型设计已成为衡量一辆汽车的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内饰的开发除了内部空间的功能之外,还要让乘客感到舒适,视觉的美观,操纵方便。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感知质量越来越被用户重视,汽车设计中更加注重感知质量提升。文章通过案例对比和分析,分别从外观、气味、触感、声音和便利舒适性等方面,梳理论述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要点。明确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设计验证确认手段虚拟评审和现实评审,特别是内饰硬模验证方法。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提升给出了具体措施,丰富了此领域设计方法,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袁唯 《轿车情报》2007,(6):106-111
概念车是各大车厂展示其综合实力、最尖端科技的最佳试验载体。以往概念车的开发重点集中在车身造型的创新和突破。当人们对汽车的使用要求逐步提高,车厂意识到内饰的设计也十分关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强调车内空间开发和内饰设计的概念车逐渐增多。虽然内饰概念车的兴起也是不可抵挡的趋势,但和扯着环保大旗的新能源概念车相比,似乎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外形、内饰、动力系统,前两者只是对于空间、造型和材料的概念设计,动力系统不是增加功率就能成为概念车主题的,关键要有核心的替代能源方案和可行性。随着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对于新能源技术的掌握和快速发展,使得推出新能源概念车的速度和规模,以超出人们想象的程度进行着,成为目前概念车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大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感知质量在客户的选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主观性、时效性,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通过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多年的研究,从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功能需求出发,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功能属与感知质量的关联性,探索汽车内饰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为汽车内饰感知质量的评价及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20,(5):81-81
日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智能座舱专家延锋对外公布了一款智能表面技术展示模型。新款智能表面展示模型共包含多达7项的人机交互界面,无缝集成在各类内饰表面。通过重新定义多种用户体验,满足汽车制造商的差异化需求,并将创新的操控概念应用在可定制的复杂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甘景香 《专用汽车》2023,(12):68-70
汽车内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销售,对设计师来说,做好CMF设计能够赋予汽车内部更好的空间氛围,让内饰有效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基于创新角度而言,设计师应当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着手,对材料、色彩以及表面处理工艺予以合理协调,确保汽车内饰能够带给消费者良好的驾驶和乘坐体验。据此,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汽车内饰CMF设计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汽车在全世界范围保有量的不断飞速增长,是人类面临全球变暖,石油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基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各大车企相继开发出各种类型的电动新能源汽车,电动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而汽车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内饰面料不仅要满足实用性、经济性、耐久性的要求,还应该向着人性化、舒适化、美观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针对这些新的功能需求,文章从新环保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技术发展服务下,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为了更好的提升汽车服务综合建设水平,需要明确汽车服务发展的理念和关系。从汽车服务方式入手,注重新能源的服务拓展。依据现有的专业化领域,实施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总结汽车销售服务客户调控管理的方式和标准。依据新能源用户的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传统汽车的用户需求,分析当下的发展趋势。从售后服务方式入手,总结用户对于整体汽车销售服务的要求和观念,重点解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从汽车服务的流程、机械、客户等思路入手,总结确定大概汽车新能源销售服务的发展趋势。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服务模式的发展标准和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加强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服务管理,实现新能源汽车服务的综合运营。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起步较晚,用户满意率不高,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跳脱出固有的被动服务的思维模式,借助信息化的强大力量刻画用户画像,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主动推荐售后服务系统,由"用户主动预约"向"主动预约用户"转变,扭转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态势,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革新,为汽车行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出行方面汽车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方式。而随着全球能源及各类环境问题的出现,在汽车上使用新能源技术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子诊断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伴生技术,对汽车的维修及安全保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关系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能够帮助用户进行合理维修并延长汽车的使用时间。本文以电子诊断技术为对象,结合其在实际维修过程中的使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使汽车销售量大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化问题愈发严峻。面对此类问题,新能源汽车不断衍生,且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业所研发的核心项目。为更好的诊断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我们可将电子诊断技术应用其中,以便更好的开展汽车维修工作。对此,文章就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展开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的重要意义是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基于未来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培养能够支撑我国产业的创造性卓越工程人才.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的学生紧跟目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本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产教结合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晓娟 《时代汽车》2022,(4):107-108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技术的前景,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讲述了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充电需求。同时,部分充电站规划不合理导致充电站空间布局和服务容量与实际充电需求不匹配,充电站利用率低和用户充电不便并存的现象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产业痛点。充电站的合理布局规划是优化电动汽车使用体验和充电体验、降低用户“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优化城市电动汽车交通网络和电力网络的关键,也成为当前电动汽车及智能交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提供该领域较为全面的综述视角,首先概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情况、设施类型、相关标准,总结从“车端”、“站端”出发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估计方法,然后从选址、定容、求解算法维度分析充电站规划模型,列举国内外在多优化目标、多约束条件、多阶段规划的覆盖模型、截流模型等规划模型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经典模拟网络和实际城市环境中的测试、应用情况,最后对目前充电站规划领域存在的充电需求估计准确性、充电站与未来需求的匹配度等问题进行总结,对“车-桩-路-网”互联时代下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储能、灵活充放电的特征进行有序充电引导、新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的协同规划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用户长时间停放车辆,不合理使用电器设备的用户习惯,车门未关闭等场景,造成蓄电池亏电发生。本文重点介绍了整车蓄电池亏电时,通过大数据抓取,规则逻辑判断,以短信、APP及电话提醒用户行车充电或提供异常亏电的分析建议,减少车辆蓄电池亏电导致无法启动的问题,降低道路救援事件的发生,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市场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将BOPPPS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望有效解决学生对课程兴趣低,学生课程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并继而推广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