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依照现行公路设计标准,平面与纵面线形通常是在二维(2D)空间分别考虑,文中作者运用其提出的模式,研究了三维(3D)线形对视距设计要求的影响.结论显示考虑了3D的设计要求与2D有明显差别.在一定竖曲线线形和挖方边坡的条件下,基于2D的设计会过低或过高地选用所需的半径.在填方段,当凸形竖曲线与长平曲线组合时,基于2D的设计过高地估计了所需的竖曲线长度.总之,基于2D的设计虽能满足公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但作为结论,应当发展基于3D的设计标准并应用于公路的几何设计.  相似文献   

2.
石继刚  吴波 《国外公路》1999,19(6):28-33
头灯视距(HLSD)已成为凹形竖曲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夜间行车者需要足够的视距停车并依靠公路标线去保持匀速和正确的车道定位。鉴于独立的凹形竖曲线是基于停车视距的需要进行的二维设计,故目前的设计标准采用了最小凹曲线长度,然而很少有人研究三维公路线形中的HLSD。现在,HLSD的三维分析研究人员开发有分析模式表明二维分析可能高估了与凹形竖曲线组合的平曲线上的HLSD。该文更精确地研究了路堤汤面  相似文献   

3.
陆锡铭  宣道光 《公路》1995,(1):14-17
当道路通过跨线桥下为凹形竖曲线时,应校核设计净空能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为此,根据技术标准要求,推导了所需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公式计算分析了在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部分任意点纵坡的变化规律,找出了竖曲线中产生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纵坡的条件以及路段长度,对大半径竖曲线在高速公路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合理设计竖曲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编写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规范》在纵坡制动距离计算程序以及竖曲线设计控制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项研究明确指出了AASHTO法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修正方案。新方法还可以同时计算出制动时的最不利坡度和制动距离、停车视距,最终得到竖曲线最小曲率。较之目前利用AASHTO设计参数来说,新方法能够设计出更长和更平缓的竖曲线。  相似文献   

8.
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是公路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中改进线形设计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最为有效,优良的线形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公路设计一开始就应该重视线形的安全设计。从公路线形方面(直线、平曲线、竖曲线、线形组合等),视距方面及线形组合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使公路线形更适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兴  徐晖  白兴蓉  覃仁昊 《公路》2022,(4):133-140
贵金古高速公路杜家山特大桥主桥为跨径120 m的上承式简支钢桁梁,跨越煤矿采空区。综合考虑路线、桥面布置和结构受力等因素,决定主桁采用上承式普拉特式桁架,桁高12.5 m,标准节段长度12 m。桥面系采用混凝土与密集横梁结合体系。桥梁位于缓和曲线上,采用悬臂变宽解决桥面变宽问题,采用腹杆变高、上弦杆变高以及混凝土板变厚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曲线超高变化的问题,避免了单一方法造成的施工难度过大或桥面恒载过大等问题。设计计算时,采用极限状态法指导设计,基于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钢结构桥梁规范要求。设计时引入BIM技术,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用AutoCAD结合Excel对公路竖曲线进行设计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将竖曲线用AutoCAD精确地展绘在横纵比例不等的纵断面图上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11.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几条高等级公路设计资料和经验,结合学习公路路线新规范,就直线长度,小偏角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不同坡度差设置竖曲线的视觉影响,凹、凸型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和相邻反向竖曲线径相衔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纵断面设计中的竖曲线半径对道路的排水影响较大。竖曲线半径越大,行车越平顺,但是不利于排水。对竖曲线半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及竖曲线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排水的角度考虑竖曲线半径的设置。对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竖凸曲线与平曲线组合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鉴了国外对曲线前必需视距(PVSD)的研究成果,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竖凸曲线上的视距变化,提出了符合中国的竖凸曲线与平曲线组合设计新方法,并用交通事故为指标对新旧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视距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竖曲线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我国规范规定: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圆形与二次抛物线线形几乎没有差别,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大半径的圆形竖曲线。但由于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存在着视距不足的缺点。因此,本文引进国外新的竖曲线——分段式三次抛物线设计方法^[1],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并通过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证明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优越性,同时提出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设计曲线图,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公路坚曲线是采用的圆形竖曲线。1972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各级公路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也作了明确规定。过去我们设计竖曲线用苏联《圆形竖曲线测设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是有些问题的。苏联《圆形竖曲线测设表》采用的是平曲线公式,即: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如纵坡变更大于设计准则规定的数值,就须插入竖曲线。在山岭复杂地区,纵坡较大,变更纵坡地段较多,因此需要设置竖曲线的地方就愈多。为简化竖曲线设计中的计算工作,编有竖曲线测设表。目前所见的竖曲线测设表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竖曲线测设表”(中央交通部公路总局译印);另一种是“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安东诺夫著,汪新宁译)。但这两种表在使用上都还存在着某些缺点。  相似文献   

17.
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半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断面设计中,坚向线半径的设计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计算竖曲线的半径的计算方法,以便求得既符合实际要求又经济合理的竖曲线半径,并用BASIC语言利用PC-E500机编写源程序进行计算,在野外设计时既快捷、准确、又方便、实用,这对公路纵断面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公路纵断图上竖曲线的设计绘制方法,一般是先定出切线后再插入竖曲线,并参考使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公路技术资料七之“圆形竖曲线测设表”附图1为旧法之纵断面图。1953年苏联Н.М.安东诺夫提出“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一书(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汪新宁译)。新法具有一定优点,但计算时间略长一些。曾在山东省丘陵区长80公里的某线试用新法设计,自制竖曲线模板亦不困难,试用的结果尚无很大困难之处。现公路总局设计文件示例中,指出一二级路竖曲线使用Н.М.安东诺夫新法设计,其他等级路线仍用旧法。旧法存在的缺点除王心方同志所述者外(见1957年第4期“公路”月刊),另一缺点是绘制纵断面图过于复杂。为改进目前纵断图上竖曲线计算绘制办  相似文献   

19.
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半径的设计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计算竖曲线半径的计算方法,以便求得既符合实际要求又经济合理的竖曲线半径.并用BASIC语言利用PC-E500机编写源程序进行计算;在野外设计时既快捷、准确.又方便、实用,这对公路纵断面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斜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用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