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造船》2015,31(6):13-19
随着海上边际油气田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各种新型的LNG海上转运装置。围绕两船旁靠状态下LNG海上转运装置(装卸臂)的研制,系统介绍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以及装卸臂达到的参数。通过船型论证、两船并靠装载配置研究和两船并靠水动力分析研究,据此确立装卸臂目标参数,并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发,开发拥有自主特色的并靠时船对船悬挂软管式LNG装卸臂。由于海况复杂,转运系统方案的选择,设计参数的确定都与两船在海上的运动参数有关。为了获取相关的运动参数,分别进行了两船并靠状态的数值模拟计算及物理模型试验,预报不同作业海况下的各种运动参数,取得了装卸臂设计的目标参数。装卸臂设计涉及低温流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关键部件包括底座、回转支承和回转驱动装置、塔身、吊臂、恒张力波浪补偿、对接引导系统和紧急脱离系统等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2.
范旭 《船电技术》2021,41(6):89-94
旋转接头用于实现船用LNG装卸臂低温管路系统的旋转动态密封,是船用LNG装卸臂的核心部件.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LNG装卸臂旋转接头整体进行静力学承载仿真,分别针对双排滚道滚珠数目146、120、100、80、60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上下排滚珠的最大切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随滚珠数目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佳滚珠数目为120.最后根据滚珠的最大接触应力与最大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总结针对旋转接头滚珠应力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3.
产品速递     
TTS交付世界最大的自动系泊系统 TTS是世界领先的船用起重机、装卸设备和系泊设备供应商,总部位于挪威。日前TTS瑞典公司在瑞典特瑞堡港成功交付并安装了目前世界最大的自动系泊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船舶安全,需对大型船用泵组电气控制自动切换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本文介绍大型用泵组电气控制设备自动切换故障排查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采用Labview控制系统使得运行泵和备用泵能自动切换。用Labview软件设计开发运行泵和备用泵自动转换系统,着重分析船用泵组的自动切换和顺序重启,最后针对船用泵一个重要故障进行了模拟仿真并验证。结果表明,大型船用泵自动切换中电气控制故障排查系统同时系统具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能强和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船用起重机是一种水上作业的特种起重机,主要负责船舶甲板货物的装卸、海上平台施工的吊装等任务,是船舶海上运输的重要配套设备。随着大型集装箱船的吨位和载货量的增加,船用起重机的工作载荷和作业半径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对船用起重机的结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船用起重机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世界各国都对船用起重机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船用起重机也向着轻量化、高强度、高温定性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船用起重机的吊臂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Ansys对吊臂结构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并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船用起重机吊臂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船用起重机是一种水上作业的特种起重机,主要负责船舶甲板货物的装卸、海上平台施工的吊装等任务,是船舶海上运输的重要配套设备。随着大型集装箱船的吨位和载货量的增加,船用起重机的工作载荷和作业半径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对船用起重机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船用起重机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世界各国都对船用起重机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船用起重机也向着轻量化、高强度、高温定性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船用起重机的吊臂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Ansys对吊臂结构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并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船用起重机吊臂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船用泵组在故障时能实现主备用泵的自动切换,采用PIC控制系统,以软件编程控制替代大量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设计开发船用泵组的自动切换系统,以实现主备用泵的多地点控制,并使系统抗干挠强,精确度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津临港工业区某粮油码头工程实例,着重分析在粮油码头上应用移动式装卸臂的可行性,结合粮油码头装卸工艺系统的总体布置情况.介绍移动式装卸臂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移动式装卸臂的配置情况,并通过与软管装卸方式的对比论述采用移动式装卸臂的优势.可供同类码头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船用分布式单片机控制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较低的不足,提出船用分布式单片机自动容错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船用分布式单片机自动容错控制系统结构设计,以及系统外部连接的设计,实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依托自动容错控制系统容错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完成了船用分布式单片机自动容错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了提出的系统设计,实验数据表明,运行提出的分布式单片机自动容错控制系统较传统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提升11.74%,适合于自动控制集成性高的船舶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船用泵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原理,采用低压电器开发一套船用泵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实训台,对实船泵组装置进行仿真并对各类故障进行模拟。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思路、模块组成和使用方法,对学习和掌握泵组检测与故障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船用高强钢EH36 100 mm厚拼板平对接焊焊接工艺,应用埋弧自动焊,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制定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工艺能满足深水三用工作船对船体局部强度的要求,成功解决了船用高强钢超厚板的焊接工艺难题。  相似文献   

12.
陆健 《船舶》2019,30(1):64-68
船舶营运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对管系中的阀门进行开、闭控制,来实现船舶正常姿态和货物正常装卸,如果阀门控制发生故障,将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船舶正常营运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开发了船用阀门遥控控制系统,根据船舶规范及船舶自动化的要求设计出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PLC程序和人机界面程序。  相似文献   

13.
《船艇》2002,(11)
一种能取代老产品的开关式船用自动充电器在青岛北洋电气厂开发成功并投人批量生产。这种采用 PWM 脉宽调制技术型号为 KCG2的开关式船用自动充电器,以 MOSFET 场效应大功率晶体管和脉宽调制集成控制器为主要部件,  相似文献   

14.
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COSCO)麾下的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简称连远流体公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恢宏!无论办公区还是厂区,无论是设备还是管理,无不展示出一流国企的实力和风采.该公司以生产化工、石油、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装卸设备等为主打产品,其中船用装卸臂在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占地100亩的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拥有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车间4座及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部队、民航、市政等油气储运行业.作为国内流体装卸设备行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该公司现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业绩最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港口件杂货船舱内装卸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开发灵活高效的件杂货船舱内专用伸缩臂履带叉车并投入使用。新型舱内伸缩臂履带叉车采用稳定性更好、舱内抓力更大的履带底盘,上车架可360°回转,并采用可上下摆动和左右小幅摆动的货叉架以实现无死角作业。新型舱内伸缩臂履带叉车专为相对恶劣的舱内作业环境而设计,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类型机械可以显著提高件杂货船舱内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船用收油系统的双臂型结构和单臂型结构的优缺点,设计了可开合的刚性双收油臂结构型式,合理选择了缸套和活塞杆的铰点位置,优化了收油臂三角开合机构,以使液压缸具有最小的推拉力和行程,达到增加收油臂使用寿命、降低驱动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波 《港工技术》2007,(1):10-12,36
简述天津港东突堤北侧改扩建集装箱码头工程在全国首次大规模采用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简称轨道桥)装卸工艺。通过开发PDS半自动系统,在堆场电子地图的支持下,实现了适合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半自动操作方式。经测试完全达到生产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姜阳  张娜 《中国港口》2009,(11):52-54
我国船用保税燃料油市场发展不成熟.进口渠道不合理.致使我国船用保税燃料油市场价格较高,服务水平较低,国际市场份额低。而我国的港口外贸运输吞吐量、国际海运装卸货总量却持续增长.客观存在较大的船用保税燃料油市场需求。因此.我国船用保税燃料油市场供应和与航运市场需求极不相配。  相似文献   

19.
基于UG的系列船用螺旋桨三维建模和数控编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桨是一类复杂的自由曲面零件,根据螺旋桨的主要设计数据和叶切面的投影原理,以VC++和UG的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Grip为工具开发了船用螺旋桨的参数化建模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螺旋桨数控编程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将知识工程技术引入螺旋桨的数控编程中,构建了螺旋桨的广义知识库和加工知识模板。运用知识推理进行螺旋桨的加工工艺决策;并且在UG的平台上,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完成了船用螺旋桨的自动数控编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船用螺旋桨CAD/CAM系统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和海上平台起重机规范,在50 t折臂式船用甲板起重机的设计项目中,提出该类型起重机垂直设计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成功应用到该项目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