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汽车装用ZK—1型化油器油压自控器后,随着各种工况的变化可自动调节或截断供油量。特别在发动机怠速、汽车减速、滑行和以发动机制动时,节油效果十分明显。道路试验表明,平均节油率为8%,在汽车减速工况时平均节油率达27.3%。  相似文献   

2.
HJK 怠速、负荷节油器,是运用于各种231型化油器的一种综合节油装置。它能根据汽车运行中实际需要使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由大马力转变为小马力,要使变化过程中的发动机最经济的工作,必须相应迅速变化供油量。以至完全停止供油。HJK 怠速、负荷节油器就是根据这种工况的变化,能自动调整混合气浓度,或完全停止供油的装置。在不降低发动机最大功率和使用功率的情况下,节油率在一般道路为10%左右,同时不需对原化油器  相似文献   

3.
动态跳跃点火(DSF)为一项全可变停缸技术,发动机的每一个气缸都可以动态地执行停缸操作。其控制逻辑对停缸作出适当搭配,在兼顾NVH的同时,赋予了发动机更广泛的停缸范围,停缸缸数增加,节油能力优于传统停缸技术。基于车辆实测解析评估,一款1.4T轿车改装DSF在中国工况CLTC_P下的节油效果近于怠速起停的收益,例如7%左右。DSF在不同工况下节油效果有差别,数据显示NEDC循环下节油率略优于CLTC_P循环。DSF可以与48 V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米勒循环发动机及均质稀燃发动机技术相配合,达成综合节油,这些组合为汽车厂家满足第五阶段油耗目标值提供了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4.
48VBSG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内燃机结合48V BSG电机的弱混合动力系统是应对未来油耗法规的一种高性价比方案,其节油效果明显、成本低、开发难度小.为研究48V BSG混合动力系统对于现有车辆性能的改善效果,对一台量产SUV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发动机上加装了48V BSG电机系统,实现了加速助力、能量回收、发动机高速起动等混合动力功能.在该车上,对上述混合动力功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并进行试验验证.改造前后的N EDC循环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降低燃油消耗9.1%、THC排放34.3%、NMHC排放35.4%、NOx排放60.6%,并能大幅降低车辆起动的振动噪声水平,提升车辆动力性.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了米勒循环高效发动机在台架上测试节油率与实车测试节油率的不同,通过仿真分析台架测试节油率为6.4%,实车测试节油率为5%。通过分析得出米勒循环高效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热机效率,但是其冷却液升温慢,起燃时间长,导致节油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正上汽通用GL8豪华商旅车搭载技术成熟的PRO为LTG的2.0T发动机和第三代PRO为M2D的6T50E自动变速器。全系标配发动机启停系统,在综合工况下可以节油3%~5%,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发动机启停开关位于中控台换挡手柄旁边(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台1.5L的进气道喷射增压(PFI)汽油机,在保持原机匹配好的VVT角度、喷油压力和喷油相位不变情况下,采用低压废气再循环(LP_EGR)。通过优化发动机参数得到:发动机在EGR区域能起到较明显的节油效果。在中低转速的中大负荷区域节油7%~20%不等;发动机的抗爆震性明显改善,点火角最多可提前13.75度曲轴转角(CA);大部分中低负荷工况的NOx排放减少约20%~60%,最大降幅约为100%。但约占工况18.4%的大负荷工况排放恶化,负荷越大恶化越严重;HC排放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工况的HC排放减少约15%~75%,最大降幅约为86%。综上所述,LP_EGR可使该发动机的油耗、抗爆震性和HC排放有明显的改善。而NOx排放在中低负荷工况改善较多,但大负荷工况恶化。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茏其中第七条(二)规定“混合动力乘用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鬈以上。在其附表中又规定,混合动力乘用车BSG车型补助标准为4000元。混合动力车如果节油率达到40%以上,最大电功率比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低黏度机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选用5种机油(3种不同黏度低黏度机油SN 0W-20、作为基础油的SL 5W-30和高黏度机油SL 10W-40)进行了一系列的台架对比试验,包括发动机机械损失试验、外特性试验、万有特性试验、基于NEDC工况的模拟工况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油相比,使用低黏度机油时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降低了1%~2%,而在3种低黏度机油中,黏度越低,节油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常见的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简介。描述了一种48V混合动力车型开发过程中通过优化改善发动机与BSG电机的控制,在怠速(或低速行驶)且大功率用电工况、ABS工况以及急加速工况下存在问题的解决。为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及性能目标,需注重发动机控制系统与BSG电机控制系统的协同匹配。对于后续深度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具有很好的积累及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3款奔驰A180轿车,行驶里程为49 578km,车主反映该车发动机自动启停ECO功能无法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后,首先查阅该车的维修保养记录,此车正常保养,无其他维修。试车发现发动机自动启停ECO功能无法使用,且ECO图标无法在仪表上显示出来,但按压ECO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上的指示灯可以正常亮起。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目前已有的几种混合动力BSG系统结构及其各自特点,以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对BSG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及各种工况下与发动机配合输出的扭矩分配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功率分析及车辆需求的BSG系统设计方案。基于本文设计的低压BSG系统已经应用于长城某轻混样车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12,(7):I0005-I0005,177
全新一代的XTRONIC CVT,最大的改进是加入了ECO节油模式,通过加入了ECO MODE智能节油模块,来控制CVT的变速反应.在起步和行驶时的稳定性更好,从而降低油耗。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1:2017款北京奔驰C200L自动启停故障发动机无法自动启动故障现象一辆2017款北京奔驰C200L,搭载274 920发动机,VIN码为LE42051421L******,行驶里程为30 297km。据车主反映:该车等红灯时,ECO启停功能激活,发动机自动熄火,但在绿灯亮时,松开制动踏板并踩油门,发动机无法自动启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评估将传统硅油风扇优化为电控硅油风扇后的节油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和风扇试验台架的间接测试电控硅油风扇节油率的试验方法。首先在风扇试验台上测量风扇转速与能耗的曲线关系;其次基于底盘测功机开展万有特性试验,得出油耗、发动机转速和阻力功率的万有特性曲线;然后再采集评价工况下每时刻发动机转速和风扇转速;最后结合风扇能耗曲线和整车万有特性曲线,使用专用软件间接校核出匹配电控硅油风扇的节油率,并在某台样车上使用该方法开展试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该间接测试电控硅油风扇节油率的试验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正>车型:底盘号WDD246243,装配直列四缸270发动机,双离合器变速器。行驶里程:14000km。故障现象:客户抱怨最近ECO 启动/停止功能不能用。故障诊断:首先验证故障现象,中间面板上的ECO指示灯正常点亮,为绿色。仪表上无任何报警,但进行路试时的确发现启动/停止功能不能用,踩住制动踏板停稳后发动机不会自动熄火了。先简单介绍一下此车的启动/停止功能原理。车辆静止时,ECO启动/停止功能自动关闭发动机,并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拖拉机汽车研究所对提高上海牌轿车压缩比的节油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大量试验,将原发动机气缸垫厚度由2毫米减薄为1.3毫米,使压缩比由7.7提高到8.1。这样,不仅提高了热效率,且因挤气间隙缩小而增强压缩涡流,提高了中低速负荷的燃烧性能,使城市常用工况节油率达5~8%。  相似文献   

18.
某1.0L自然吸气汽油机增压升级后,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比原机高,引起了对汽油机增压升级后节油机理的疑义。利用GT-Drive平台搭建模型模拟同一车型分别搭载该1.0L增压样机与1.3L自然吸气式汽油机的燃油消耗,并分析不同使用工况下整车的节油潜力。结果表明,与搭载1.3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搭载该1.0L增压发动机在保持整车动力性不变的条件下,整车油耗平均下降5.18%。同时,通过分析排气背压对节油潜力的影响,提出了增压样机进一步节油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斌炫 《驾驶园》2011,(12):41-41
近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卡车节油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经过近两周时间的激烈角逐,参加本届卡车节油大赛的12家卡车企业都喜获大奖,其中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凯普特C/N系列轻卡分别荣获该组别轻卡"节油冠军奖",ZD30发动机荣获"节油发动机奖",这也是"凯普特"和"ZD30发动机"继第三届卡车节油大赛后又一次获得"节油冠军"的宝座。与此同时东风股份的参赛团队也荣获"团队协作奖"。  相似文献   

20.
EGR在柴油机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将微粒捕捉氧化系统和EGR系统相结合 ,提出一种将EGR应用于柴油机的可行方法 ,并测录了NOx ,CO ,HC排放随EGR率的变化及EGR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发动机处于中小负荷工况时 ,采用EGR的效果很显著 ;当EGR率为 30 %左右时 ,发动机的排放及综合性能较好 ;发动机在大负荷工况时 ,不宜采用E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