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运情报》2007,(2):7-7
美国众议院于1月9日以299票对128票的多数赞成,通过了往美国的船舶和客机运输的货物必须全部接受检查的反恐对策法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航海技术》2006,(4):76-76
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规定绝大多数进入美国的集装箱必须在美港口接受安全检查,以防止恐怖分子把核武器走私进入美国。法案规定,在 2007年10月1日前,进入美国集装箱中的98%必须接受有关核物质方面的检查。法案还规定在未来6年内政府还将拨款24亿美元用于加强  相似文献   

3.
港口动态     
《水运文献信息》2006,(11):31-31
美国通过港口保安法案;南安普顿港计划扩容;迪拜港集团在美开展第二轮港口招标;PSA5年内将建15个新集装箱泊位;汉堡港对我国集装箱船全面开放[编按]  相似文献   

4.
美国     
《中国船检》2007,(4):9-10
美国参议院引入新压载水法案;巴西斥巨资“国轮国造”;美国制造商利用无源RFID标签追踪工业级集装箱;美国多式联运网络不堪重负;海外船务集团受重罚  相似文献   

5.
刘萧 《中国船检》2012,(7):84-84
2007年,根据美国国会法案911调查委员会建议法案规定,美国提出:2012年7月,所有开往美国的集装箱必须在外国港口装船之前接受100%安全扫描,而未经过扫描的集装箱则禁止停靠美国港口。该计划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业界的重重质疑。在2012年5月,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曾向国会致信,希望将实施100%扫描的最后期限延期2年,到2014年7月实施。2012年6月6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智能港口安全法案(Smart Port Security Act),确定2014年7月为对航运集装箱实施100%扫描的最后期限。  相似文献   

6.
刘有钟 《集装箱化》2003,(12):22-23
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飞跃局面为主因,全球航运业得以走出低谷,迅速复苏,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班轮公司老总们愁面苦脸的模样了.今年年初以来全球集装箱班轮经营大户连续订造大船与增设新航线.新增的航线中多集中于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亚美线与亚欧线.但今年下半年起,出现明显地拥向亚欧线之趋势.最典型的事例是,有的大船东在其所订的新船还需等待3年才能到手,就表示这些新船将投入欧亚线,可见其热切之心.另一个典型事例是以经营亚洲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为主的中型船东们也在想投入这条航线,以此开辟新领地.  相似文献   

7.
金秋9月,班轮市场气候宜人。需求-市场持续繁荣,供给增速继续放缓,市场运价在跌宕起伏中终于全线摆脱了低迷的困扰,并相继步入上行通道,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也终于迎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9月份,美线需求持续强劲,大陆出口航线持续火爆。至月中,船公司的平均利用率已连续5周保持在95%以上,美东线继续好于美西线,华南市场供不应求矛盾相对突出。国际零售商联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8月份,美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势强劲,其中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吞吐量增幅分别达到21.40/0和9.7%,均创过去5年来最高水平。由于PIERPASS措施成效显,预计2006年美西港口将平安中喜迎硕果。9月份,欧地线需求火爆态势依旧,且需求增幅不断加快。由于圣诞需求提前释放,加之货主在节前出货倾向比较明显,船公司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爆舱和甩货问题。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头7个月,亚欧西行线累计完成箱运量380万TEU,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9月份,近洋线需求持续回暖。由于日本航线淡季接近尾声,船公司平均舱位利用率已陆续恢复到80%以上中韩航线需求反弹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许路  陈春峰 《集装箱化》2003,(5):32-33,15
1 24小时新规定剖析2002年10月31日,美国海关根据“集装箱安全倡议”(CSI)计划,提出了有关装船前24小时预申报货物舱单的法案。基于这项已生效的新规定,对所有挂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舶,美国海关单方面强制要求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和无船承运人必须于境外港口装船前24小时,用电子方式向美国海关的“自动舱单系统”(AMS)预先申报所有集装箱内所装载货物的舱单资料,否则承运人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航运市场国庆和中秋两大节日的接踵而至,抑制了大陆出口贸易狂热的攀升势头,各典型航线运价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行情,但市场运价总体仍维持坚挺走势。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10月15日收报1178.35点,同比上月微升1%,同比上年增长7.3%。主要表现为:美欧线运价高位盘整,近洋线费率大幅回落。10月份,美国线受黄金周影响不大,多数船公司平均舱位利用率仍保持在100%以上,华东和华南航线持续爆舱。和洛杉矶两港阻塞问题未出现明显改善迹象,部分船公司美西线已开始跳港,亚洲对美国出口货物有逐步向美东、美西北和加西港口分流的趋…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班轮市场表现各异。由于供求市场双双萎缩,航线运价涨跌互现,投机成为左右当前运价走势的主要动力。1月1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收报1150.24点,环比上月基本持平,同比上年增长11.3%。“欧线活跃,美线疲软”是1月份班轮市场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主干航线运力的连环升级和此起彼伏的贸易摩擦,削弱了需求市场的上升动力,也使得航线运价的上升幅度日益趋向缓和。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6月17日收报1165.08点,同比上月增长1%,同比上年增长4%。主要特点是:远洋线运价升势受阻,近洋线费率持续低迷。6月份,美国线运价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温和增长,但旺季特征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临近岁末,圣诞节的喜庆代替了航运市场的喧嚣,忙碌了一年的商客此时已无暇顾忌商战的钩心斗角和利益得失,纷纷弃市休商,市场交投清淡,班轮市场逐步进入传统需求淡季。12月16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收报1093.35点,同比上月下降2.8%,同比上年下降7.1%。主要表现为:美欧线运价持续下滑,南北线费率大幅攀升。12月份,美线运价持续下滑,但跌幅呈现缓和迹象。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据克拉克森预计,今年亚欧线与泛太线的集装箱贸易量将分别增长15%、12%,由此,集装箱运输需求将超过供给。不过,在得出这一乐观预期的同时,该公司也提醒业界对运价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信息     
《中国海事》2007,(4):72-74
公约与法规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减少海运污染3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削减使用柴油船舶的废弃物排放法案。这项法案使美国轮船排放标准与其他国家的控制标准保持一致。该法案来源于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在1997年限制轮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废弃物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已超过码头设计时的核定能力(见表1)。据统计,2003年上海港月均集装箱航班为1494班,比1998年的630班增长了1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递增28.5%左右。2003年完成1128.2万TEU,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4%,2004年计划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0万TEU~1450万TEU。上海港1997年以后内贸集装箱运输开始迅速发展,至2003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56.4万TEU,增长42.8%。从航线构成看,2003年国际线占吞吐量的78.6%,内支线占吞吐量的7.5%,内贸线占吞吐量的13.9%;从进出口结构看,逐渐发展到出口大于进口,2003年进、…  相似文献   

16.
主干航线运力的连环升级和此起彼伏的贸易摩擦,削弱了需求市场的上升动力,也使得航线运价水平恢复的难度不断加大。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7月15日收报1159.81点,同比6月基本持平,同比上年微升1.3%。主要表现为:美欧线运价高位盘整,近洋线费率持续低迷。7月份,美国线运价稳中有升。由于需求持续强劲,美西线平均舱位利用率已超过90%,部分船公司开始爆舱;而美东线爆舱行情已持续三周,短期内看不出任何缓和迹象。至7月中,即期市场报价稳定在美西线2350美元/FEU,美东线4200美元/FEU水平。比较而言,美东线运价升幅较为明显。由于货主对美…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装卸货及拼拆: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集装箱业务操作中必须做到: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业务程序执行作业,开箱、关箱及铅封都不得有半点马虎;装卸货时要注意箱内货物的标志和重心所在及特殊情况。在这些环节中,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操作人员都不能忽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中间任何人出现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货物损失或人身伤亡。  相似文献   

18.
周宏楷 《世界海运》1998,21(1):45-46
1997年美国海运改革法案体现了大货主与大船东的利益。该法案要求在航运市场实现充分的竞争。虽然该法案的生效前景并不令人看好,但其意义仍颇大。文章通过与1995年海运改革法案的比较,阐述了1997年法案的背景、内容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京生 《港口科技》2010,(11):45-45
2010年9月27日晨,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随着中海集团天津至南沙内贸精品线“新美洲”轮集装箱装卸作业中第10158个集装箱吊装上船,天津港集装箱单船装卸箱量最高纪录由此刷新。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班轮市场重复了昨天的故事。由于美欧主要贸易商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欢娱中,需求市场反弹力度不大,运价总体仍被淡季的阴影所笼罩。1月13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收报1055.53点,同比上月下降3.5%,同比上年下降8.2%。主要表现为:远洋线运价跌幅放缓,近洋线费率持续低迷。1月份,美线运价持续下滑,但跌幅趋向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