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正智 《汽车情报》2007,(27):14-23,26
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一些国家对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给予高度关注。但各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并不均衡,对小排量乘用车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研究世界相关国家小排量乘用车的发展,以及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历程,探索在能源、环保、安全、交通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国家尽快出台支持小排量乘用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使中国小排量乘用车得到快速、持续发展,也使中国汽车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北京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订措施支持小排量汽车,这是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近日在作客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节目时表示的。在回答北京市民对小排量汽车限行的有关问题时.张茅说.小排量汽车一是节能,停靠也比较方便.占路面积相对较少。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放开小排量汽车行驶限制的政策.下一步要根据国家的政策,结合北京市的情况研究“怎样来发展、支持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是一个被关注并争论已久的话题。日前,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再一次使“小排量车“成为公众、媒体及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意见”的颁布,表明了政府对发展小排量车的重视。同时,国家也正在制订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将促进小排量车的发展。本期“东方时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转机》将深入分析此次六部委政策的意义,以及目前我国小排量车的安全,环保状况。六部委的新政策中,强调了“节能环保”4个字。确实,随着汽车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成为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为此,政府陆续出台各项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法  相似文献   

4.
激战2009:SUV谋求转型市场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市场的低迷似乎并未触及国内增势依旧的SUV市场。就在2008年国内乘用车销售增长仅为7.27%的情势下,SUV依然保持了28%的高增长。2009年,面对燃油税征收等一系列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出,素有“油老虎”之称的SUV市场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过完农历春节,离国家六部委《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有关“清理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的最后期限也越来越近了。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对我国小排量车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机遇和商机。同时,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以及公众汽车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等,小排量汽车在中国必将有一番作为。本期“东方时评”指出,2006年将迎来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热销的春天。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和环保。然而,使用常规燃  相似文献   

6.
1排量大小不是决定汽车节能减排性能的惟一因素 现阶段,国家以财税政策为杠杆,来引导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是正确的。就普通民众而言,基于常识,其所了解的小排量汽车的概念,一般系指体积(尺寸)较小、油耗较低、排放较少的车型。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张谊  刘建摄影 《轿车情报》2010,(12):120-123
虽然SUV车型在小排量车里算是非常稀有的品种,但并非没,当然,小排量的SUV也并非一种风格,既有久负盛名的硬派越野吉姆尼,也有向越野车靠拢,性能轻松克服各种复杂路况的哈弗M1.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小排量汽车减征购置税政策的出台,使得小排量的销售异常火爆,但这种强势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文章分析了小排量车在品质、空间配置、节能环保及安全性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虽然政策刺激拉动了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但小排量车要真正赢得市场,取得消费者信任,还必须在这4个方面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但全国依然有80多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针对一些地方近年米出台的限制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道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汽车杂志》2006,(6):286-287
4月,乘用车销售46.84万辆,比上月下降3.62%,同比增长39.10%。4月,乘用车市场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依旧活跃,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销量与上月比降幅较为明显,其中SUV下降幅度最大。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的优惠政策之后,小排量车型市场总体需求趋向回升,除QQ外,夏利和自由舰由于价格普遍下调,4月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上海通用和大海大众在新产品旺销及价格下调的带动下,整体表现也较为突出,当月轿车销量再次蝉联冠亚军,与一汽大众、奇瑞、北京现代、一汽夏利、广州本田、神龙、一汽丰田和吉利占据轿车销量前10名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排量车的划分,东西方国家的标准不尽相同,其中包含了观念上的因素,也有地域经济发达程度的原因。西方国家划分小排量汽车的标准是排气量在1.6升以下的汽车;日本、韩国等国则将排气量在0.5~0.6升的汽车称为小排量汽车。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小排量汽车的概念通常是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汽车。国外发达国家为环保的需要,积极促进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如法国政府对大排量汽车加以重税,同时补贴小排量汽车的购买。在日本及欧洲等国市场,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约占汽车市场的60%-70%。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莫斯科市政府拟推出鼓励小排量车使用政策。莫斯科市民凡购买发动机容量在1.2L以下及车长小于3.5m的小客车,可从市政府相关部门一次性领取价值2.6卢布的汽油票,这几乎相当于1辆小排量汽车1年的油费。此外,莫斯科还计划将小排量汽车的停车费降低一半。  相似文献   

13.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第三章技术政策中规定发展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但我国60多个城市却正在实施小排量汽车限行政策。在有些城市禁止柴油汽车进城。这些地方政策都与我国最近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违背,必须加以纠正。我们呼吁对小排量汽车和柴油汽车实行限制政策的各级政府,应尽快取消这些限制政策,回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季徐罡 《轿车情报》2014,(5):243-243
通用汽车于全新一代Ecotec小排量发动机,进一步优化了通用汽车全球动力总成族谱。它针对通用全球汽车产品而研发,将应用于通用汽车旗下诸多热销小型车和紧凑型SUV,例如即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雪佛兰全新一代科鲁兹。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技术》2009,(5):24-24
4月7日,国家认监委下发《关于加强小排量汽车及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摩托车下乡产品认证监管工作,严把摩托车下乡产品质量,以确保国务院摩托车下乡政策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自从去年实施的≤1.6L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到了今年进一步减半之后,小排量汽车的市场销售份额大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小排量汽车消费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很大。  相似文献   

17.
刘杰 《轿车情报》2006,(4):86-92
近期,国务院转发了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和环保总局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各地必须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并在《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所有限制要在2006年3月以前彻底清除。乐骋和206的推出,正好与国家的政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孙明溪 《汽车杂志》2007,(6):247-247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政策确实有了一些变化,曾经在大城市被排挤的小排量汽车已经逐步被解除了限制。然而,我发现,许多购车者购买小排量汽车的主要原因都是出于自己的经济能力所限,有经济能力的购买者大多还是会选择大排量的车子。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汽车诞生的最初目的,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实汽车最基本的功能是将人舒适地运载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概要,提出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及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低,提出了2010年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阐述了国内微型汽车发动机主要企业的现状,并对我国微型汽车发动机市场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长城汽车将利用国家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时机,开发小排量的轿车、SUV,长城酷熊1.5L计划3月上市,5月、8月计划上市两款CROSS轿车,10月代号CH031的全新轿车将上市;国内最小排量的SUV——1.3L长城迷你SUV计划于5月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