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研究目的:本文针对站场与信号系统工程接口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诸如系统匹配设计、车站股道有效长与站台设置、安全线、延续进路、到发线中岔以及车站道岔设置等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有关研究内容和结论对改进铁路站场与信号专业接口设计质量,提高铁路工程设计的系统性有积极意义。研究结论:(1)采用CTCS-0级列控系统的铁路不宜选用大于18#的道岔,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铁路不宜采用9#及以下的道岔;(2)在线路中心线距站台边缘为1 750 mm的正线区域列控系统限速80 km/h,站内线路及道岔设计宜与列控限速相配套;(3)客专车站股道有效长、站台位置及长度、机车停车标位置等应与出站信号机、警冲标、应答器等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并满足列控系统技术要求,受地形地貌限制股道长度及站台长度难以满足列控系统正常技术要求时,需要采取特殊信号措施加以解决;(4)安全线设置地点不宜远离两线交叉点,必要时应结合牵引计算采取红灯前移或其他列控措施满足安全和效率的需要;(5)站场设计应尽量避免在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线路换算坡道大于6‰,超过时应采取措施满足设计行车间隔时分的要求;(6)多于两条正线的车站道岔布置应满足可动心道岔心轨处转辙机安装尺寸的要求;(7)CTCS-2/3区段道岔布置应考虑轨道电路绝缘节设置要求;(8)本研究结论可为铁路站场和信号工程接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杭衢铁路引入既有杭长高速铁路江山站杭长场为例,对新建铁路引入既有高铁车站因受站场轨道等限制,既有到发线股道有效长缩短,不满足信号相关规范要求等问题,结合具体站型以及运营要求,根据列控系统的控车特性,采取特殊设计,以满足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铁路货运的优势,加强铁路运输能力的运用,对马坝站进行站场改造。将马坝站9~12道共4股道由调车线改为到发线。对9~12股道进行挂网,并对站改引起的咽喉区接触网进行迁改,通过对马坝站改造接触网供电分段设计、咽喉区设计、平面布置设计优化,实现马坝站站场改造接触网设计优化,并对今后类似电气化铁路站场改造的接触网设计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站场BIM设计专业软件较为欠缺,为了提高设计效率,统一设计标准及数据格式,基于Bentley的基础图形平台Micro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对站场设计构件进行对象化、实体化处理,并提出站场股道设计、路基设计、构件设备库等BIM设计方面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思路。研究表明,在参考股道位置的基础上,软件可自动化生成站场股道、路基、设备等模型;以轻量化数据库对模型信息进行存储,可实现业务模块与既有商业平台的分离与封装,降低设计软件对商业平台的依赖。该研究为实现轨道交通全专业数据互通和正向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站场总体布置图绘制时多耦合约束的难点,基于分阶段处理耦合约束的思想,提出"断面扫描法"处理设备坐标的相对位置约束,而后将"自适应分段多比例法"用于解决比例协调约束,在最后的约束调整过程中,应用"相交可行域法",实现道岔及股道相关约束的自动处理。该研究可快速建立站场设备从原方案到总体布置图的坐标映射,实现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总体布置图的自动生成。研究成果已在若尔盖、开原西等多个站场设计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西安北站真空卸污设施设计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北站是目前亚洲车场规模最大的特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场布置为一站三场,共18个站台34条股道,是站场真空卸污设施设计比较复杂的车站之一。郑西场真空卸污设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列车停留时间缩短,出现卸污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列车卸污停时整备要求出发,分析影响真空卸污能力的各种因素,并对真空机组配置及真空管道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复杂且多站场车站的卸污需要。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目前提速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如何既满足运营要求又能尽量利用既有设备、节省投资成为铁路改造工程的难点和重点。研究方法:依据相关规范制定出与既有复杂车站延长股道有效长相配套的经济、可行的信号技术条件。研究结果:结合车站配线形式,提出了优化后的股道双出站设计方案,满足了电气集中联锁条件。研究结论:在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中,可以通过信号设置双出站的方式将部分有运营需要的股道有效长延长,解决站场改造困难或其它特殊情况下延长股道有效长的技术要求;出站兼发车进路信号机选用增加蓝灯信号的特殊信号机构,采用特殊信号显示和进路办理方式;基于满足运营要求和尽量减少既有电路修改的原则,网络电路图中增加了列车终端等组合,并对信号点灯电路进行相应修改,实现了对长短列、调车进路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工程背景,针对起点~光谷火车站区间矿山法隧道下穿流芳火车站站场股道引起的地表变形,采用Peck经验公式对地面沉降进行了估算,并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侧重分析了台阶法开挖工况下站场股道及站台桩基的变形特性,并探讨了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不可避免扰动土体,引起站场股道的变形和位移,但变形值满足货运铁路的运营要求,说明台阶法开挖结合施工阶段安全防护措施的方案是可行的,矿山法隧道下穿铁路站场股道的设计是合理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既有站场股道有效长1 050 m改造的实例分析,以3种站场改造为例,由简至难对站改中的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进行剖析,充分考虑站改施工对运输能力的影响,以及在启用新联锁软件当天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站前工程的工作量,把握住站场改造施工时信号联锁软件启用时机的关键点,有效解决运输与施工这一对矛盾体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车站股道有效长是铁路主要设计标准之一,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土地资源利用及车站选址等。本文以客运专线车站为背景,运用列车运行控制原理及现行铁路运营安全规则,研究探索进一步缩短股道有效长的可行性和方法。研究结论:(1)客运专线车站股道有效长与列车编组长度、列控系统安全距离、出站应答器至出站信号机距离、有无折返作业等有关;(2)客运专线车站股道有效长与运营安全要求有关,本研究基于不考虑设置过走防护区以及完整的紧急防护区;(3)在不考虑设置过走防护区和完整紧急防护区的前提下,通过外移出站信号机至警冲标5 m,调整出站应答器位置等措施,可以进一步缩短客运专线铁路车站股道有效长约100 m;(4)对于运输不太繁忙的客运专线,可以采用设置接车进路延续进路的方案,在缩短股道有效长后保持一定的过走防护能力;(5)本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客运专线铁路车站股道有效长设计标准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为高速铁路站场设计提供方案图型及到发线有效长、道岔类型等相关技术标准。研究结果:应根据高速铁路引人大城市的具体情况设置高速铁路客运站:当高速铁路引入既有站时,集中一个主要客运站设置;当在既有客运站前方站汇人高速铁路时,在引入既有站设置;当高速线不具备引入既有站的条件时,考虑修建联络线接至既有站旁与既有站并列设置;当高速线从市区边缘通过时,高速站与既有站分别设置;其他情况,高速铁路引入城市与既有站平行并列设站(与既有站并行可设计等高方式或不等高高架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南京站用矿山法通过铁路站场的安全控制技术,即站场轨道采用施工便梁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隧道施工采用CRD法。  相似文献   

14.
重载运输是现代货运发展的方向,卸车站作为重载铁路运输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对通道运输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从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站内主要技术作业内容和卸车站能力3个方面阐述重载组合式列车卸车站平面布置方案的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式列车车场布置形式,以及卸车站基本平面布置可以采用尽头式和环形式2种布置图型.结合实例,在调机、本务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动车段场站布局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北京动车段的设计实例,论述北京动车段的功能定位、作业流程,分析北京动车段段址选择各方案的优劣,同时结合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论证北京动车段的车场布局方案,对于北京动车段内的各主要线路的选择及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了铁路动车段、所设计的核心及关键,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17.
铁路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某车站增设固定式真空卸污系统,主要解决车站列车卸污作业问题。测试某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性能,主要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车站运营列车进站后,测试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卸污作业耗时,包括单个污物箱清空时间与整列车所有污物箱清空时间,同时记录真空机组运行情况,并分析试验数据。数据分析显示该车站高速场真空卸污系统对两列车卸污作业耗时均小于40 min,具备高效、快捷完成列车卸污作业的能力,该系统可以在类似大型铁路枢纽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华铁路地区及金华东区段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研究年度运量预测、车流组织,提出运输组织方案,确定车站工作量。在上述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依据"先整体后局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计算"的原则,对改建站型方案、各场规模进行量化分析,形成改扩建框架,再细化研究各场平面布置方案。对区段站改扩建设计流程进行总结,试图找出流程化、标准化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分析铁路站场设计和行车设备管理的现状以及GIS的特点,阐述利用GIS技术组织铁路站场行车设备相关数据的方法,设计一个适用于现场工区和基层站段的行车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一种基于GIS的站场数据组织结构和车站进路生成算法,阐述在VC++中使用MapX控件开发站场行车设备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