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路快速线路和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机械化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斌 《铁道建筑》2006,(6):79-81
介绍国外铁路道岔的机械化铺设情况,结合我国铁路道岔的铺设现状,研制适用于既有线路及新建快速线路、客运专线的道岔铺换机组及机械铺设大号码道岔的施工工艺。为新建快速线路、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的高质量铺设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大号码道岔结构特点和铺设精度要求,确定其施工工艺和施工具体过程,并指出铺设施工中应解决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我国即将开通运营的第一条有砟轨道客运专线一合宁线的实践,详细介绍了有砟高速道岔的铺设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我国有砟高速大号码道岔的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号码道岔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秦沈客运专线绥中北站拆除过渡轨、人工原位铺设 3 8号道岔的施工经验 ,介绍大号码道岔的换铺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国产单开道岔桥上道岔板铺设测量技术的空缺,结合新建沪杭高速铁路,正线国产42号高速道岔整体道岔板铺设施工测量采用数据采集软件及SSPS-Boegl道岔精调系统,分析研究道岔板铺设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测量方法。总结桥上高速道岔板铺设的精密测量技术,得出高效可行、满足精度要求的道岔板铺设测量技术与控制精度的施工工艺。此技术操作灵活简单、便于控制测量误差,有利于标准化作业与管理,填补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国产桥上道岔板铺设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介绍几种使用机械进行秦沈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大号码道岔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砟轨道长枕埋入式高速道岔施工,技术标准要求高,需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通过组装、初调、精调固定、混凝土浇筑、轨道精调等工序完成铺设,故掌握其施工技术及工艺尤为重要。此文以沪杭客运专线海宁西站无砟道岔铺设为例,根据高速道岔铺设和使用特点及主要技术标准,就铺设流程和工艺进行详细论述,可为今后客运专线高速道岔铺设积累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瑜南  糜强 《铁道货运》2010,28(7):45-48
货物装载加固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随着高速道岔的发展,大号码道岔产品的长度越来越长,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42#道岔为例,对该道岔产品的装载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分析与计算。经实践证明,该方案可以保证运输安全,为今后类似大号码道岔产品的装载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满足哈大高铁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缩短列车运行时间,研究设计时速350 km 60 kg/m钢轨62号高速道岔,使道岔侧向容许通过速度提高到220 km/h。本文主要阐述62号道岔加工的关键技术以及辙叉组装和道岔整体铺设技术,以提高大号码道岔研究水平。研究结论:通过对62号道岔关键制造技术的研究得出:(1)在制造过程中控制长细比达到2 168的钢轨件发生变形,对整组道岔的试制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钢轨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道岔的组装、试铺以及上道后的运行状态,是道岔制造的关键;(3)道岔的关键件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尖轨、心轨、翼轨等钢轨件的加工,同时也包括垫板加工和硫化处理;(4)道岔组装和整组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道岔铺设组装平台的改造、道岔铺设组装基准的确定、道岔的初步组装、道岔铺设的精调、工电联调等;(5)该62号道岔于2011年铺设在哈大高铁线路上,经过三年多的上道运营,实践状态良好,可广泛应用于侧向通过速度220 km/h的高铁线路。  相似文献   

10.
秦沈客运专线轨料运输的介绍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新技术,轨料的运输组织与普通铁路建设有较大区别。此结合秦沈客运专线的施工实际,对长轨铺设、大号码道岔的作业模式和运输组织做一介绍,并对工程列车的游车和不满载系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高速道岔铺设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施工方法难以满足高速道岔铺设的标准和要求,必须研究有砟高速道岔施工的新技术,以提高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研究结论:结合甬台温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高速道岔施工情况,国内首次研制了有砟高速道岔基地组装平台,开发出高速道岔平台预组装、整组运输及铺设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道岔铺设基地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施工,完全符合铁道部关于高速道岔施工技术的要求。该成套施工新技术先进合理,有效提高了高速道岔的铺设质量和铺设效率,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为高速道岔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合桥上无缝线路和无缝道岔的技术特点,桥上铺设无缝道岔对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速铁路咽喉区和渡线道岔区特点,确定无砟轨道无缝道岔对桥梁结构变形及梁缝位置的要求,提出道岔区桥梁设计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典型道岔区桥梁布置以及结构形式。高速铁路道岔区桥梁设计以道岔与桥梁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轨道作用力的影响,通过车-岔-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确保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客货共线铁路轨道铺设技术的进步,双块式轨道、枕式无砟道岔等新的轨道结构大量应用,原《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客货共线铁路发展需要,部分新技术内容施工标准缺失,而且其中的部分条款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新技术的推广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深入现场,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铺砟整道、无缝线路铺设、道岔铺设、轨道与相关专业接口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施工技术要求及控制标准,研究编制《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对新研究编制的规程的主要编制原则、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实施要点等进行阐述,便于使新标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60-12TS改进型Vz 200道岔是我国近两年来铁路大提速所采用的主要道岔。由于过岔的列车行驶速度普遍较高,如何避免道岔因预铺及维护不善导致道岔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不必要的伤损甚至对列车的过岔走行条件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介绍60-12 TS改进型Vz 200道岔在运输、预铺及维护等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对该道岔在预铺中易忽视的问题及预铺和维护的程序等方面的简介,为线路的工程施工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线路要求标准高,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有时不得不将道岔设置在框架桥上.为了最终实现岔区板式无砟轨道布设于框架桥上,研究总结具体的施工技术.研究结论:框架桥上岔区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包括铺设高强度挤塑板和滑动层、浇筑底座板混凝土、铺 设道岔板、灌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剪切连接道岔板和制作侧向挡块等.框架桥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大量新建线路需要引入既有车站或枢纽,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线无砟轨道地段插入道岔的功能需求日显迫切,已成为制约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结合某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高铁站的接轨方案,提出拆除既有无砟轨道、新铺无砟道岔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全隔离板墙,封锁一线施工,相邻正线单线行车,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系列措施,可确保施工安全和缩短工期,减少对运营的影响。该方案解决了高铁车站或枢纽无砟轨道接轨的技术难题,实现新建高速铁路线路与既有枢纽的成功引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轨高速线路(120 km/h以上)的规模化建设,传统的WLAN技术难以满足高速线路车地无线网络高速切换、大带宽应用要求。通过对TD-WiFi技术特点、系统方案、运营测试数据与权威机构实验测试数据等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武汉地铁11号线的创新应用,提出基于TD-WiFi技术的高速线路车地无线网络组网解决方案,为160 km/h以上线路建设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道岔是高速线路中必不可少的轨道设备,岔区结构复杂,轮轨接触应力大,更易造成轮轨损伤磨耗及疲劳破坏,威胁高速车辆行车安全,且道岔较区间线路造价昂贵,维护保养困难。因此,了解道岔构造和车辆过岔时的动力学性能,优化岔区轨道廓形及轮轨匹配关系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势在必行。从高速道岔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数个拥有高速道岔自主产权国家的道岔发展,对比分析了岔区线型、道岔结构特点。通过岔区轮轨关系分析及车辆动力学仿真研究,总结了国内外道岔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岔区不同断面进行轮轨匹配研究,提出岔区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以期为高速道岔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经过现场实践,尝试在高速铁路利用轨道车进行信号电缆敷设的施工技术,经过在郑西客运专线客运北环线工程中验证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后期及其他高速铁路信号电缆敷设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岔融雪系统对于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铁路线路普遍安装使用的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高速铁路道岔融雪系统。该系统是将地源热泵和铁路道岔融雪相结合的一种更节能、环保、有效的用能方式。通过对道岔融雪耗能和热流体传热基本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系统设计的常规方法,为铁路道岔融雪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