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大跨隧道超浅埋段护拱反吊暗挖法设计及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刚  秦辉辉 《隧道建设》2011,31(4):489-493
通过介绍护拱反吊法在大崛坑1号隧道中部超浅埋冲沟段暗挖施工中成功应用,并利用三维数值计算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对护拱反吊方案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护拱反吊法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护拱反吊法在控制围岩变形,抑制塑性区发展以及对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改善等方面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大跨隧道超浅埋段暗挖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坤  杨会军  孔恒 《隧道建设》2015,35(4):311-315
在浅埋暗挖隧道扣拱开挖支护施工中,易产生应力集中、塑性区域叠加、地层反复扰动、力学转换复杂、不平衡推力等现象,影响拱部初期支护稳定性,易引起边跨混凝土开裂,出现渗漏水。介绍浅埋暗挖隧道扣拱施工工序及施工要点,通过对地层应力、变位的监控量测,分析力学特性、变形规律,并对各工序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1)应力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随着施工工序的变化,应力也相应变化,拱肩变化最为明显,拱顶变化较小; 2)不同工序的施工引起的变形不同,初期支护拱架割除产生1~2 mm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30%; 3)确定了初期支护割除对拱顶下沉的影响范围为掌子面前方、后方,纵向距离为6 m,约等于2倍洞径。  相似文献   

3.
贺维国  胡慧 《隧道建设》2005,25(Z1):28-31
广州地铁三号线林和西站是目前广州地区跨度最大的超浅埋暗挖双联拱隧道,对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吕勇刚  秦辉辉 《公路》2012,(4):244-248
介绍护拱反吊法在大崛坑1号隧道中部超浅埋冲沟段暗挖施工中的成功应用,并利用三维数值计算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对护拱反吊方案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护拱反吊法在控制围岩变形,抑制塑性区发展以及对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改善等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分析总结护拱反吊法作用机理,为今后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暗挖大跨地铁车站"洞柱法"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车站穿越粉细砂层、热力隧道、上水、污水、燃气管道等不良地质,周围毗邻使馆区等重要建筑物的特点和难点,介绍了暗挖三联拱地铁车站采用"洞柱法"施工所采取的优化方案、超前探测加固措施以及二衬施工中采用的主动换撑技术,确保了地下车站结构施工的环境安全、地表一级风险源管线安全,满足了工期要求.最后,探讨了目前城市大跨暗挖隧道施工中沉降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沉降分配系统,取得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隧道穿越复杂地层塌方处理的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穿越复杂地层,施工中的塌方发生,针对吉茶高速公路麻栗场隧道塌方情况,进行了塌方原因的分析。文章通过麻栗场隧道塌方处理实例,浅述塌方处理的对策与采用"护拱法"、"护拱法"+"拱上拱"及"护拱法"+"密排工字钢拱架"等方法,进行塌方处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步骤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孟伟  叶铭 《隧道建设》2015,35(3):250-256
人工填土层有土质疏松、稳定性差、无法形成自然应力拱等特点,导致隧道暗挖修建时易出现支护体系受力较大、地面沉降过大甚至塌方等问题。以北京地铁某停车线工程在人工填土层中修建暗挖四连拱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从支护体系受力、地面沉降、风险控制、施工工期等方面对"导洞法"、"侧洞法"及两者相结合的"导洞+侧洞法"进行比选,得出采用"侧洞法"施工为本工程最优方案。"侧洞法"能有效避免中隔墙的水平位移问题,控制沉降较好,且二次衬砌能尽早封闭成环,减小初期支护受力过大的风险,并在施工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武汉罗家港互通主桥采用85 m下承式简支桁架拱,为双向6车道城市桥梁。桁架拱桥横向布置2片拱肋,间距29.4 m,拱肋矢高16.9 m,矢跨比为1/6;拱肋、系杆及腹杆均采用带板式加劲肋的焊接箱型截面,拱肋间设置3道箱型截面风撑;桥面系采用密布横梁的正交异性板;桥墩采用m型门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拱桥采用支架拼装、顶推施工。  相似文献   

9.
曾冰海 《隧道建设》2010,30(4):456-460
结合已成功修建的沈阳地铁一期工程青年大街站施工,介绍洞桩法(PBA)暗挖三跨三联拱地铁车站二次衬砌扣拱施工中的模板架设及混凝土浇注等具体技术环节;同时,针对容易出现防水质量问题的扣拱与边墙反缝施工,进行经验介绍;最后,结合施工前的数值模拟及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对多跨地铁车站扣拱施工过程地表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扣拱施工是PBA工法中的关键性工序。  相似文献   

10.
董子龙  隆卫 《隧道建设》2013,33(6):489-498
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03标段兴工街站开挖断面为343.8 m2,洞顶埋深7.1~11.1 m,采用暗挖顺作法施工。为有效控制地表、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等变形或沉降,同时确保支护结构受力稳定,防止掌子面及隧道坍塌,采取在车站拱部全长范围设置超前大管棚+小导管,增加二次初期支护及纵梁,加强拱部支护结构刚度,形成拱盖,设置边墙锚索维护直墙稳定,并按照双侧壁导坑法分6部组织拱部开挖、台阶法分层分块组织中下部开挖,特别是中下部开挖采取竖向松动爆破拉中槽、边墙光面爆破跟进支护的方式,减小了对拱部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全面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工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海军  王明年  张万斌 《隧道建设》2015,35(12):1271-1274
为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针对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施工方案条件下,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结构均能保证施工安全;对称中隔壁法和平行中隔壁法在结构安全和变形控制上较为有利。平行中隔壁法中的主辅洞间隔、同步并行施工方案是最经济、最快捷、最环保的方案,其综合进度指标比普通中导洞法提高107%,比三导洞法提高79%,可大幅提高连拱隧道的施工效率。上台阶开挖和拆撑为控制变形的关键工序,辅洞拱部与中墙搭接处、辅洞仰拱与中墙搭接处为结构安全控制部位。  相似文献   

13.
开敞式TBM隧道仰拱衬砌同步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TBM掘进与仰拱衬砌同步施工,缩短工程关键线路工期,提高隧道施工效率,设计出双通道仰拱同步衬砌台车。台车断面为非对称结构形式,以满足TBM掘进施工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布置及运行。台车采取"前斜坡段+前道岔段+4个标准段+后道岔段+后斜坡段"的布置方式,台车下方划分成多个作业面,具备仰拱混凝土浇筑准备、浇筑、养护等的功能;根据施工支洞距离长、坡度大以及TBM掘进段交通条件受限的特点,采用支洞轮式运输和主洞有轨运输的联合运输方式,保障物料运输快捷有序;台车前后采用升降坡轨道搭接装置,实现TBM配套标准轨道竖向搭接的平顺过渡。工程实践表明:仰拱同步衬砌台车应用效果较好,施工进度最大可达到648 m/月,在不影响TBM正常掘进的前提下可有效缩短关键线路工期。  相似文献   

14.
岩湾隧道特大型溶洞处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锟 《隧道建设》2015,35(1):79-82
湖北恩利段高速公路岩湾隧道ZK250+135~+166段有特大型溶洞发育,隧道穿越溶洞中部,周边存在大范围的空腔,采用普通结构隧道无法跨越。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运营安全及工程进度,采用洞渣回填、桥跨和拱形防护等处治措施,即:洞渣回填至仰拱顶作为施工通道及拱形防护的基础;桥梁作为行车道部分,上部结构采用2×16 m的连续组合梁桥,下部构造桥墩采取桩基接帽梁、扩大基础桥台;拱形防护(钢筋混凝土套拱+混凝土护拱和沙袋缓冲层)座落在回填的洞渣上,防止可能发生的洞顶坍塌对隧道防护造成结构性破坏。施工和运营初期的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技术措施可靠、合理,可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结合山西省离石黄土连拱公路隧道,进行黄土连拱隧道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研究:正洞上下台阶法与侧壁导洞法施工方案比较研究;先左洞(靠山一侧)施工方案和先右洞施工方案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偏压黄土连拱隧道应采用先开挖靠山一侧的侧壁导洞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城市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和常规双线隧道布局受限难题,建立采用大直径盾构建造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的建设新思路。以北京地铁14 号线东风北桥站(不含)-将台站-高家园站-望京南站(不含)为背景,介绍利用外径为10.22 m的大直径盾构进行区间隧道施工以及在区间隧道成型基础上采用洞桩法(Pile Beam Arch,PBA)扩挖地铁车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重点介绍区间与车站施工衔接工序(穿越风道)和管片拆除等关键技术。工程实施结果表明: 大直径盾构施工及其暗挖车站扩挖技术是一种工艺新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建造技术,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受控,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7.
赵立锋  邓剑峰  安乐 《隧道建设》2015,35(10):1066-1070
盾构在市区交通流量繁忙地段穿越浅基础石拱桥,经分析需要对石拱桥进行加固才能满足盾构顺利通过,在传统加固桥梁过程中地面道路不具备交通导改条件(分流通过桥梁车辆),进而影响对桥梁加固,通过对桥梁进行增加内拱圆箱加固及优化盾构掘进参数,确保盾构掘进施工质量和管片施工质量,在满足桥梁安全情况下保证盾构顺利通过了石拱桥,并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8.
宋瑞霞  赵永虎 《公路》2021,(2):312-316
以董志塬区银西高铁黄土隧道为例,对不同埋深条件下隧道仰拱的基底接触压力和钢拱架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隧道基底接触压力变化时间较深埋隧道略长;不同埋深隧道仰拱处最小基底接触压力均出现在拱底中心处,最大基底接触压力均出现在拱脚处,且同一部位浅埋隧道基底接触压力明显大于深埋隧道基底接触压力;在仰拱的同一部位处,深埋隧道钢拱架应力明显大于浅埋隧道钢拱架应力;仰拱部位钢拱架承受压应力为主,浅埋黄土隧道仰拱部位的钢拱架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拱底中心,可达约12MPa;而深埋隧道拱脚部位的钢拱架压应力最大,可达26~33MPa。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隧道仰拱设计优化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伟  尚军  陈鸿 《隧道建设》2017,37(Z2):234-239
为提高隧道仰拱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进度,结合仰拱二次衬砌一次施工不少于24 m的要求,中条山隧道引进铁路单线隧道全液压履带式栈桥进行仰拱二次衬砌大区段施工,以改善作业环境,保证施工安全,提高仰拱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也减少仰拱二次衬砌施工与掌子面开挖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为类似工程施工组织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