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煤矸石做为试验路补强层材料的设计、施工后的测试结果,说明煤矸石做道路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操作性和良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料击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枣庄矿区煤矸石料应用现状,取样进行了不同粗颗粒含量、不同击实功等情况下的击实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击实煤矸石料的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干密度随着粗颗粒含量、击实功的增加而增加;击实煤矸石料的CBR值满足规范的要求;粗粒料的掺入有利于提高煤矸石料路基的承载能力;煤矸石料的回弹模量随击实功的增加而增加;击实后浸水破碎率明显比击实破碎率幅度小;击实功是保证煤矸石材料填筑路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枣庄矿区煤矸石填料强度高,水稳性较好,适合路堤填筑施工.  相似文献   

3.
姜利  董建勋  张锦生 《公路》2012,(3):122-125
在对未燃煤矸石进行室内试验和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应用到改扩建公路路基填筑中去.考虑未燃煤矸石容易发生自燃,为进一步掌握未燃煤矸石路基温度变化,在试验路段埋设了测温元件并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未燃煤矸石路基未发生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验证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路基的稳定性.最后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未燃煤矸石路基不同季节下温度与深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未燃煤矸石路基温度一深度数学模型,通过采用未燃煤矸石进行路基填筑,为进一步利用未燃煤矸石进行路基填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煤矸石做为试验路补强层材料的设计、施工后的测试结果,说明煤矸石做道路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操作性和良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隔热保温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归纳分析了目前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试验方法,采用防护热板法对不同产地煤矸石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定,对比了煤矸石材料导热系数的差异,并分析了导热系数与煤矸石材料密度、含水率的关系。结合导热系数与热物性系数的关系,对比分析了煤矸石材料和普通粘性土材料对道路冻深的影响,道路的计算冻深与实体工程监测结果一致表明煤矸石材料可以降低道路的最大冻深,对于降低路基高度和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路面结构提供设计参数,试验研究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并利用Shapiro-Wilk检验法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此,针对现行规范确定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推荐值的不足,运用数理统计中区间估计的方法得出了设计参数95%置信概率的置信区间,并综合考虑施工变异性等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适当折减、视材料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得出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设计参数的推荐值,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基层结构路面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矸石在依(兰)—七(台河)高速公路桥涵背回填中的应用,取样进行了七台河几种有代表性的煤矸石承载比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煤矸石不同粗颗粒含量的承载比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的承载比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93%压实度下的几种煤矸石承载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提高煤矸石粗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煤矸石的承载能力;已燃煤矸石冻融稳定性明显优于未燃煤矸石冻融稳定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压实度下煤矸石承载比控制指标.通过对煤矸石进行系统的承载比特性试验,为依七高速公路桥涵背回填煤矸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煤矸石的试验研究及煤矸石用于修建公路底基层的实践,阐述了一种解决材料短缺,实行废物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掺土煤矸石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琼  熊炎 《路基工程》2008,(3):43-44
为了研究煤矸石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适用性,对济东高速公路获嘉段沿线四个煤矿的煤矸石进行掺土改良的试验研究.煤矸石掺土比例分别为2:1、3:1和4:1,分析了其颗粒级配,进行了压缩、渗透和直剪试验以及CBR值的测定,并与全煤矸石试验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土煤矸石工程物理力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煤土比例为4:1的掺土煤矸石试样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杨军 《中外公路》2003,23(1):25-27
简述了煤矸石的特性,并通过对煤矸石及其混合料的试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煤矸石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中的成功应用,为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煤矸石粉作为填料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洗煤厂取煤矸石样品后,将其破碎加工成天然煤矸石粉填料;将天然煤矸石粉在750℃下充分燃烧,制成煤矸石灰填料。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粉和煤矸石灰中的火山灰成分使其可以作为活性填料应用于沥青混凝土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室内试验:干燥和饱水条件下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间接拉伸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掺传统石灰石粉填料的沥青混合料对比,煤矸石粉和煤矸石灰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高温稳定性和回弹模量;煤矸石粉和石灰石粉作为填料等比例掺配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水稳定性,而且煤矸石灰比煤矸石粉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由间接拉伸强度试验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混合料的韧性指标,该指标可以表征材料的能量吸收力或柔韧性,煤矸石粉沥青混合料的韧性比石灰石粉沥青混合料更好。  相似文献   

12.
姜利  董建勋  张锦生 《公路》2012,(9):23-26
通过取样对不同粗颗粒含量煤矸石的击实特性、承载比特性、渗透性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煤矸石具有强度较高、透水性较好、易于压实等工程特性。结合煤矸石在依七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回填中的工程实际应用,总结分析了桥涵台背回填煤矸石施工工艺及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煤矸石作为一种煤炭开采地区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煤矸石路堤现场填筑和隔水试验研究,证实只要保证其填筑压实质量,煤矸石路堤能具有较好的隔水性.文中说明了煤矸石路堤填筑施工技术,介绍了煤矸石路堤渗水和浸泡试验的实施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宁东地区煤矸石用于道路基层的可行性,设计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基层材料。认为宁东地区的煤矸石,经过合理设计与试验验证之后应用于道路基层是可行的,并将产生较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准确、真实、客观的试验检测数据不但能够对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反映,也是控制、指导与评定工程质量的重要根据。从对施工材料的检测、探地雷达的使用、标准试验、跟踪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方面阐述公路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从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合理配备检测人员与设备等方面介绍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煤矸石填筑高速公路路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元泉  胡益众 《公路》2005,(10):82-85
本文旨在介绍煤矸石的材质特性,作为路基填料需要满足哪些要求,施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路用煤矸石对保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为在国内公路工程行业推广煤矸石(新材料)施工(新工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彭立  刘泽 《中外公路》2013,33(1):268-273
以煤矸石为填料,土工布为筋材,进行了一系列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测试了土工布与煤矸石间的界面摩擦特性,获得了不同压实度煤矸石与两种土工布(PES 100-50、PES-PP 100-50)间的直剪和拉拔界面强度及摩擦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与土工布的直剪和拉拔剪应力与位移的关系为非线性,剪应力峰值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直剪试验曲线呈稳态型,而拉拔试验曲线为软化型.两种土工布与煤矸石的直剪界面强度和拉拔界面强度均随煤矸石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符合莫尔库仑强度型;两种土工布与煤矸石间有较好的拉拔摩擦特性,直剪摩擦系数为0.86~1.50,拉拔摩擦系数为0.43~1.16.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矸石在依(兰)-七(台河)高速公路桥涵背回填中的应用,取样进行了七台河几种有代表性的煤矸石承载比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煤矸石不同粗颗粒含量的承载比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的承载比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93%压实度下的几种煤矸石承载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提高煤矸石粗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煤矸石的承载能力;已燃煤矸石冻融稳定性明显优于未燃煤矸石冻融稳定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压实度下煤矸石承载比控制指标。通过对煤矸石进行系统的承载比特性试验,为依七高速公路桥涵背回填煤矸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宁横(宁乡—横市)公路水泥稳定煤矸石基层施工情况,对施工中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控制要点等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煤矸石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师旭超  金萍  周岸 《路基工程》2008,(2):153-154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适合作路基填料,不仅解决了煤矸石的堆积占地问题,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