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13 500 t散货船气囊下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气囊下水工艺的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下水方案合理可行,气囊的数量和布置满足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给双壁钢套箱围堰气囊法下水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以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2号主墩圆端形双壁钢套箱围堰为例,研究双壁钢套箱围堰气囊法下水的设计方法。结合围堰拼装场地地形条件进行坡道与气囊布置并进行后端地笼计算。将围堰下水过程分解为多个工况进行静力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考虑气囊受力不均对围堰角度的修正。运用能量守恒原理简便求解围堰下水时的初速度和围堰入水后的漂移长度。采用该方法指导芜湖长江公铁大桥2号主墩围堰下水,过程顺利、可控,证明该方法正确可行。该方法可同时适用于圆形、矩形、哑铃形等各类双壁钢套箱围堰气囊法下水设计。  相似文献   

3.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双塔混合梁斜拉桥,22号墩哑铃形承台采用超大钢吊箱施工,钢吊箱采用气囊法下水.施工时采用(¢)1.5 m、(¢)1.8 m规格的气囊,设置了牵引与止速设备、下水后的稳定装置及脱缆设备.经钢吊箱下水工况分析可知:气囊布置合理,气囊承载力及钢吊箱下滑力均满足要求,钢吊箱最终吃水深度4.65m.钢吊箱下水施工时,按间距4 m左右布置气囊,对气囊充气后进行松墩、撤墩,启动绞车使箱体向下滑移直至自滑(滑移中采取充、放气的方法调整气囊间距),解除底托板,进行脱扣作业,使钢吊箱快速下水自浮.该桥钢吊箱气囊法下水施工顺利,入水状态及最终吃水深度均与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三峡重大件滚装运输船下水安全,在分析船舶受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斜架车布置及强度校核方法,实船下水证明了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保证斜架车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柏殿  张延河 《公路》2012,(8):100-105
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是主跨为818m双塔混合梁斜拉跨江大桥。北主墩位于长江主航道,下部结构施工难度大,承台采用整体式双壁钢吊箱作为挡水结构,钢吊箱为哑铃形结构,采用船厂分片加工后整体拼装、气囊法下水、拖轮拖带、三船抬吊吊安工艺进行施工,工序复杂。  相似文献   

6.
围堰气囊下水法因为适应性强,投入少等优点,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目前尚无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对围堰下水过程的静力与动力进行理论分析,推导计算围堰下水过程中的入水角度、前端入水深度以及运动速度等参数信息。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分析精准、可靠,已在多个围堰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钢套箱首节段下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钢套箱为哑铃形结构,首节段的整体下水是其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其结构特点介绍了南塔钢套箱首节段的下水条件、下水方案以及确保下水安全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逢雨必涝"的城市洪灾现状所反映出的城市下水管网规划与建设的先天不足,寻求对城市下水管网检测与维护的技术解决办法。通过介绍当今国内、国际上先进的管道检测、维护技术,就不同技术类型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得出,下水管道的检测、维护技术的科学化发展和平衡,与我们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池州市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78+228+638+228+78)m,主梁采用PK型分离双箱形式,南岸桥塔墩采用高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基础采用高低刃脚异型双壁钢围堰施工,钢围堰长50.4m、宽28.4m,重约1 532t。根据该桥桥塔基础建设条件,钢围堰采用先无底围堰、后钻孔方案施工,采用气囊法下水。钢围堰在船厂分块加工制造,在船坞内采用卧式拼装成型,利用橡胶气囊法滑移下水,利用地锚和卷扬机滑轮组反拉牵引控制钢围堰滑移速度,借助拖轮将钢围堰浮运至桥位处,完成钢围堰下水施工。  相似文献   

10.
天下水     
在我国这个绿色星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像水一样“轻践”自己了。植物往高处长,人往高处走,鸟往高处飞,而水却偏偏要往低处走。不管它的过程是平静地流淌,还是奔涌咆哮,它们的目的地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的最低处。地成洼地,它流向洼地。地有缝隙,它渗入缝中。不管挡在它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1.
何源  杨钊  杨擎  钟涵  吴诗琦 《隧道建设》2020,40(3):426-434
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工程具有近海域、大潮差、大坡度、大直径、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等特点,盾构始发涌水、涌砂风险 极高。为有效减小盾构始发穿越富水砂层的突涌问题,采用大直径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设备,从加固松软地层、切断地下水来 源和减轻突涌后果3 方面入手,提出三重管旋喷桩加固技术、降水技术和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包括大 直径钢套筒及支撑体系设计与安装技术、大型钢套筒及反力架变形监测技术、钢套筒内始发泥水建仓技术。钢套筒密封代替常规 帘布橡胶洞门密封装置,变局部密封为整体密封,大幅度降低了盾构进入富水粉细砂层时洞门涌水、涌砂的风险,提高了盾构始发 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顶推施工中导梁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仲初  张华平 《世界桥梁》2005,(4):41-43,47
导梁的长度、刚度及重量在顶推施工阶段对顶推主梁的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合理配置是全桥顺利顶推的关键。从顶推施工阶段主梁的内力分析入手,并结合某大桥利用有限元程序进行了导梁结构参数对主梁内力影响的敏感性分析,为顶推施工中导梁的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始发段具有覆盖土层薄、左右线间距小、始发进洞坡度大、曲线始发、始发井空间小等特点。通过相关工程经验比选,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和冻结加固,由于始发段不能在始发架上转弯,因而采用割线始发技术;始发进洞时,洞门密封钢环的密封方式与安装精度决定了始发阶段的密封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洞门密封方式;由于始发井设计长度方向空间不够,将钢负环设计为常规管片的分块方式,采用管片拼装机进行拼装;针对南京纬三路工程地质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始发泥水建压技术。采用以上关键技术,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始发阶段盾构实际掘进姿态与设计姿态保持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始发架牢固可靠,钢负环拼装定位精确,密封钢环密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朱世友  李元海  林志斌 《隧道建设》2012,32(5):613-618,648
为了控制盾构施工的风险和提高盾构设计与施工的决策效率,采用资料分析、理论计算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对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决策相关基础与应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分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加固方案下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存在的风险问题;2)通过对端头地层稳定性的研究,提出端头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别方法,构建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知识库;3)建立一个包含100个工程的案例数据库,为决策系统提供了数据库支撑;4)基于工程案例数据库,研制具有地层稳定性判别、加固方法选择、加固范围确定、反力架支撑验算、风险分析、施组设计标准化等功能的盾构始发与到达设计与施工决策辅助系统,有助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科学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15.
石亚磊  高墅 《隧道建设》2017,37(Z1):178-183
核电厂取水隧洞紧邻常规岛及泵房结构,施工场地有限,无法进行盾构整体始发。通过对盾构台车管线改造及延长、出渣皮带口前移、电瓶车短编组等方法,在盾构1#和2#台车之间进行分离,实现盾构分体始发,待掘进出盾构整体长度后进行正常掘进。盾构分体始发技术在电厂取排水隧洞建设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电厂多厂房结构同时建造时场地狭小的问题,可在今后的电力取排水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柳献  杨振华 《隧道建设》2020,40(11):1552-1557
现场实测数据表明,盾构隧道始发与到达段各断面纵向压力较小,可能导致环缝漏水。为解决此问题,通过求解描述隧道变形特征的微分方程,获得隧道始发与到达段纵向力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纵向拉结构件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采用拉结措施的情况下,进出洞口附近纵向力最小,接近于0; 2)距离洞口越远的断面,其纵向力越大; 3)采用纵向拉结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大始发与到达段断面纵向力。在对纵向拉结构件进行设计时,其最小横截面积由隧道刚度和环缝止水垫闭合压力决定,其最小长度由隧道和地层之间的切向黏结刚度决定。  相似文献   

17.
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曲线连续箱梁桥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涛  李军堂  毛伟琦 《桥梁建设》2006,(Z1):119-1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桥梁主梁施工的专用设备,具有跨越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曲线连续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思路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在不具备整体始发空间的条件下双护盾TBM分体始发顺利实施,以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为例,针对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始发场地有限的客观条件,以实现施工功能为导向,通过配套设备的优化布置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双护盾TBM自身配置实现有限场地内最经济的TBM分体始发,并对分体始发的基本方案进行探讨。经研究分析可知: 1)分体始发时双护盾TBM需具备的基本配套系统为高(低)压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冷却水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脂密封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豆砾石回填系统、注浆系统、导向系统及除尘系统; 2)通过管线、线缆的延伸,双护盾TBM可在主机与后配套之间或主机与部分后配套之间任何位置断开。  相似文献   

19.
刘方明 《隧道建设》2014,34(4):343-350
为满足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的需要,对该站原分体始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对地铁车站的影响,总结出地铁车站在大盾构整体始发条件下结构设计的处理方法及难点。根据车站工程地质,利用混凝土梁柱临时托换体系满足始发要求,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及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转换始发的关键技术。得出采用临时结构托换技术解决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是可行的,且临时结构托换体系对原结构尺寸未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验证了混凝土梁柱体系在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临时转换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