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保证重庆北站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面交通以及地下停车场的正常运行,提出火车站地下广场内桩基托换并盖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技术:先采用桩基托换上部结构,然后以托板为基坑顶板进行盖挖施工地铁车站。既有桩基和结构的临时支撑以及托板与既有桩基、钢管柱的节点处理是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在桩基托换过程中,根据既有桩基上主梁数量设置H形临时支撑体系,并及时连接相邻临时立柱,形成整体;在托板与既有桩基节点处,凿除既有桩基基础部分混凝土,保留既有钢筋,长边方向底板部分纵筋从未凿除的桩体钻孔通过,短边纵筋绕行;钢管柱与托板节点施作时预留桩顶钢筋,将其伸入到托板中,连接成一个整体,一同灌注混凝土。现场监测最大变形为16.6 mm,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桩基托换并盖挖施工技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406-409
本文对大直径盾构的端头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工程建设的实例,讨论采用素混凝土桩的加固方法,解决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安全及长距离掘进中途实现常压换刀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工程加固效果明显,盾构始发成功,地表下沉较小,无坍塌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地铁车站建设与城市交通拥堵的矛盾,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下穿延安中路段的区域采用了顶管法实施。介绍了静安寺站大断面顶管工作井的结构设计方案,采用了施工支承梁和临时混凝土斜撑的复合壁式框架体系对端墙结构进行了水平托换,解决了施工阶段的水平框架梁和使用阶段的楼板无法结合设置的矛盾,并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吴文亮  王建军  孙凡皓 《隧道建设》2018,38(7):1220-1227
针对福州地铁2号线紫阳站-五里亭站盾构区间五里亭立交桥桥桩侵入隧道影响盾构掘进,且存在低净空、污水管干扰、场地狭小等施工难点问题,提出将桥梁施工工艺、钢管贝雷梁临时支撑、同步顶升、绳锯切割及全回转钻机拔桩等多项工艺有效衔接的二次体系转换法桩基托换施工技术。介绍该二次体系转换法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其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1)采用该桩基托换施工技术,桥梁裂缝最大为2 mm、梁底最大位移为3.9 mm、墩底最大沉降为3.8 mm、托换体系最大位移为24 mm、邻近桥墩最大沉降为1.2 mm,既有桥梁与周边环境可控。2)与常规托换梁托换后盾构破桩方法相比,工期缩短2~3个月,费用节省约50%,可克服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规避盾构带压开舱和破桩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韦青岑  张俊儒  何基香 《隧道建设》2018,38(6):1014-1021
佛山地铁2号线换乘车站张槎站基坑宽50.3 m,深16.9 m,局部位于既有禅西大道桥下(净高仅7 m)。为解决低矮空间下超宽深基坑支护、既有高架桥桩基托换等难题,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1)采用高桩承台桩基托换技术对位于车站中央桥桩进行托换,托换承台高于车站基坑面,基坑内支撑穿过新旧桩基形成对撑,内支撑与新旧桩相对独立; 2)地下连续墙幅宽调整为4 m,采用小型钻机成槽,以改善桥下施工工艺; 3)地下连续墙与两侧既有桩之间增加防塌孔措施; 4)基坑内支撑均采用混凝土支撑并加临时立柱以增加内支撑稳定性。以上措施解决了托换体系与车站基坑相互影响的问题,确保了低矮空间下超宽深基坑施工安全及既有桩基的安全。经数值计算论证、现场施工验证,提出的超宽深基坑内既有高架桥梁桩基托换关键技术是合理、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铁3号线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东 《隧道建设》2015,35(8):821-827
地铁线路与市政桥梁互相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同时保证地铁建设与既有市政桥梁结构的安全。依托成都地铁3号线高新大道站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工程,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结合桥梁桩基托换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基础上,依照地铁车站设计与桥梁托换结构一体设计的原则,提出"托换结构与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结合,主动与被动托换相结合"的方案。结果表明,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在不中断桥梁上部通行,车站在其下采用明挖法施工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桥梁的结构性能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计算手段,研究地铁车站穿越既有桩基过程中,地表沉降、既有桩基变位以及在建车站主体结构应力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车站下穿既有桩基托换过程中地表沉降最大值为85mm、承台桩基最大沉降为46mm,其沉降位移均满足规范允许控制值;但桩基托换过程中在建车站主体结构基本上均超过了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需要配筋予以加强。研究结论对类似穿越工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城市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和常规双线隧道布局受限难题,建立采用大直径盾构建造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的建设新思路。以北京地铁14 号线东风北桥站(不含)-将台站-高家园站-望京南站(不含)为背景,介绍利用外径为10.22 m的大直径盾构进行区间隧道施工以及在区间隧道成型基础上采用洞桩法(Pile Beam Arch,PBA)扩挖地铁车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重点介绍区间与车站施工衔接工序(穿越风道)和管片拆除等关键技术。工程实施结果表明: 大直径盾构施工及其暗挖车站扩挖技术是一种工艺新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建造技术,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受控,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中盾构双线始发、同步掘进的难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牛街站—金融街站区间为依托,探索地铁正线非开挖条件下,双线盾构侧向独立始发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盾构侧向始发技术的控制条件,研究形成以大跨度PBA盾构始发横通道、超前暗挖段、出土通道为主组合而成的暗挖单通道组合结构,建立双线盾构侧向独立始发、双线同步掘进的结构体系,实现布置灵活、占地有限、环境安全风险可控的盾构侧始发技术方案。同时,通过建立地层—结构数值模型,考虑组合结构整体开挖施工顺序、暗挖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措施、地层加固措施等关键技术因素,对暗挖单通道组合结构开展结构和环境风险预测分析,验证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7)
针对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大直径盾构双线隧道近距离下穿佛莞城际番禺大道站,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车站结构和盾构隧道的受力和变形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站结构及隧道变形计算结果均小于规范限值,车站地连墙、底板弯矩增量稳定;实测车站结构沉降和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发生在盾构双线施工完成,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接近;双线盾构的掘进对车站侧墙、抗拔桩和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左线掘进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与盾构施工密切相关,右线、左线盾构依次掘进对车站底板沉降影响具有叠加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大直径盾构近距离下穿建筑物受力变形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季维果 《隧道建设》2014,34(9):895-899
针对盾构在大连地铁2号线西安路站至交通大学站区间小半径曲线隧道单井口的复杂始发条件,从进度、成本、可行性等方面对盾构分体始发和整体始发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整体始发方案。通过自制皮带机和管片小车,从始发方向和盾构掘进姿态调整等方面进行控制,解决了整体始发阶段出渣、管片运输和盾构姿态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小半径曲线隧道上盾构单井口整体始发。  相似文献   

12.
王刚 《隧道建设》2013,33(12):1059-1063
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为北京首座上下线隧道盾构共用同一个盾构井始发的车站。如何减小上线盾构始发期间盾构对车站中板结构的影响及确保下线盾构施工的正常水平运输,是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方案比选,提出采用竖向钢支撑代替型钢支撑对后浇中板进行加固。对建议方案进行受力检算,显示方案满足相关要求。方案实施后,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李立 《隧道建设》2013,33(12):983-988
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工程位于中心城区,周边环境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结合地铁南段工程整体概况,分析工程特点和难点,分别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关键工程(盾构近距下穿既有站、盾构长距离下穿民房区、叠落盾构始发接收及施工、暗挖横通道内盾构调头吊出等)以及工程所采取的设计方案、技术创新及相关技术措施。通过对南段工程特点、技术创新、建设经验等进行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钟志全 《隧道建设》2020,40(8):1197-1202
新加坡地铁C715项目盾构隧道工程始发竖井空间狭小,采用常规分体始发工艺存在掘进效率低、管线消耗量大、设备运行效果差等工程难题。通过改造8号后配套台车、出渣设备及管片转运小车,重组地面后配套台车,增设PLC中继柜,提出一种在长度仅22 m竖井中的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可节约大量电缆管线,有效提高掘进效率,顺利完成管片转运及拼装,并解决长距离连接管线造成油脂堵管及线路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的盾构分体始发。  相似文献   

15.
熊桂荣 《隧道建设》2013,33(12):1064-1070
为了在北京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完工前实现盾构后配套的组装,确保盾构早日始发,以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负3层轨行区范围内中板支撑体系采用型钢排架代替满堂红脚手架。详细阐述了型钢排架的设计、验算和施工工艺,提出了安全质量控制要点和改进措施。得出: 该型钢排架支撑体系能在满足混凝土施工受力要求的前提下,为盾构后配套在车站轨行区范围内组装提供有效空间,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使盾构的下井组装、调试与提供始发条件的车站结构同时施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佘才高 《隧道建设》2016,36(1):58-65
以南京地铁3、10号线过长江隧道为背景,针对其距离长、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国内地铁行业首次提出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分别从设计与施工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出发,通过工程类比、仿真计算、现场试验等研究手段,确立了11.2 m外径的单管双线三层内部结构的地铁过江大直径盾构隧道横断面,解决了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环分块形式,提出了利用隧道顶部富裕空间的纵向通风模式。实践证明,在直径为10~12 m类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常压换刀的应用中是可行的、安全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影响下车站和隧道连接节点的变形特性,保护地铁线路运营的整体安全,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展开研究。根据上海地区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开挖施工过程中车站与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分布特征,并采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共用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位置对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车站与隧道节点的曲率半径、相对弯曲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判断其安全状态。测试结果与数值分析均表明,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比隧道最大沉降处更加不利;节点的曲率半径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弯曲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基坑与车站完全共用地下连续墙或远离隧道时,节点处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14,34(3):226-236
随着盾构下穿既有构筑物的情形越来越多,盾构施工难免会对既有工程的安全使用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以北京地铁15号线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施工工程为实例,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土体注浆和未注浆工况下盾构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的过程进行模拟,得出土体在注浆情况下既有结构的变形明显减小。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差不大,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正确性,从而为今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车站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