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距离越江区间隧道在工程建设中面临众多的技术难点。结合南京轨交10号线穿越长江工程,对隧道结构、防水设计、防灾系统、盾构长距离掘进施工、盾构始发接收方案等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为国内首例在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实施"先隧后站、盾构隧道扩挖"修建地铁车站的工程。文章介绍了该站左线站台隧道在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挖形成地铁车站的主要修建技术及施工特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采用盾构与明(暗)挖法相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是城市繁华地区修建地铁车站有效解决区间盾构隧道与车站施工相互干扰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富水复合地层已成为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复杂地层条件之一,研究该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文章以大连市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论述了盾构选型和盾构始发等施工技术;并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复合地层长距离小半径掘进、富水碎裂带掘进、硬岩掘进刀具控制等工程难点,分别从隧道轴线控制、掘进速度控制、刀具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工程实践证明,经过严格选型的盾构适合大连的地质条件,而且对于富水复合地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满足了本标段区间盾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2222标侨香站—香蜜站区间、香蜜站—香梅北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中克服了全断面硬岩地层、上软下硬地层、下穿建筑物、空推段施工等技术难题,于2010年9月10日实现了全线贯通。文章针对本标段内两个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及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从工程施工管理上提出了具体的控制要求,并介绍了本标段盾构施工风险控制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盾构通过矿山法施工隧道段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段在盾构工法中施工难度最大,尤其是在始发阶段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区杨盾构区间盾构通过40 m长的矿山法隧道为例,介绍了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关键技术及其成功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盾构施工中遭遇障碍物(如桩基、围护结构等)的情况。结合上海轨交13号线武宁路站—长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工作井内通过单侧长距离水平冻结后采用矿山法进行暗挖清障的方法。该方法在清障期间不影响地面环境且不影响本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施工中,单圆盾构经常会碰到"放不下"、"碰不得"的工程技术难题,急需研发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结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案例,通过对不同隧道断面方案的比选,从隧道限界、管片结构、环境影响、车站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隧道断面——类矩形隧道断面,并在试验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平安里站~北海北站矿山法区间为背景,研究了矿山法区间下穿既有盾构区间过程控制措施,通过采取组织、安全和技术保证措施确保了矿山区间施工时既有盾构区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土压平衡盾构长距离穿越砂性地层,往往会产生刀盘刀具磨损严重、砂土液化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塌陷、螺旋机喷涌致使盾构掘进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紫金山站-东明路站区间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了盾构在砂性地层中施工所采用的各项针对性措施,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土建2222标侨香站—香蜜站盾构区间,分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法施工存在进度缓慢、刀具磨损严重、喷涌等难点和风险。为提高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的掘进效率,文章给出了具体的盾构掘进参数;针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易发生结泥饼和喷涌等问题,从其发生机理出发,研究了相应碴土改良技术;针对上软下硬地层周边环境复杂、开舱作业风险高的问题,研究了带压开舱换刀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双圆盾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双圆盾构是一项全新的施工工艺,在中国尚属首次应用.双圆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所引起的地层变形以及盾构轴线控制、管片拼装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点需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加以探索、解决.文章通过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施工参数和技术措施,对双圆盾构施工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初步摸索出一整套适于双圆盾构的施工工艺,可为今后双圆盾构工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当盾构区间下穿或近接侧穿桥梁时,会引起地层变形,从而对桥梁桩基及上部结构产生影响。结合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祁门路站—桐城南路站区间侧穿南二环—徽州大道立交桥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区间侧穿施工对桥梁桩基及上部结构的影响,根据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提出了适合盾构施工参数及控制指标、桥梁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和穿越施工时的针对性保护措施。经实际施工,确保了盾构机侧穿时立交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已经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国外一些著名的海底盾构隧道,如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荷兰W esterschelde隧道;国内盾构技术也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上海大连路、复兴东路过江盾构隧道,还有在建的上海翔殷路越江公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和已经开工建设的武汉、南京、上海长江桥隧工程等。这些海底、江底隧道的修建为盾构隧道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大直径、高水压、长距离推进等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结合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建设条件与国内外的施工成功实例,对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客-大盾构区间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盾构法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工法要点,对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客-大区间盾构施工的技术方案做了初步总结与评价,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体会,深入研究了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可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盾构法施工技术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防水设计应该依照"以防为主、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管片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接缝防水为重点,采用合理的设计理念和适应的防水材料确保盾构区间隧道良好的防水效果。结合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五象岭站(原银沙大道站)—玉象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结构防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层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对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某标段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冻结加固工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应采取的必要施工技术措施,并提出施工过程值得改进的方面,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基础上通过浅埋暗挖等工法扩挖形成地铁车站可以解决车站段与区间段施工工期的矛盾,避免盾构机拖拉过站,减小车站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文章依托北京地铁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工程,开展了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方案研究,设计了采用PBA工法扩挖形成两连拱车站和三连拱车站两种方案。采用MIDAS对两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推荐采用三连拱扩挖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并对三连拱车站结构合理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轨道交通双圆区间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双圆隧道的发展、特点及相关试验,通过上海轨道交通双圆区间隧道的施工,摸索和汇总出了双圆盾构在上海软土地层中掘进的规律特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双圆盾构施工工艺,为今后双圆盾构工法的全面扩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上下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大剧院站至湖贝站上下重叠小净距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实例,针对重叠盾构隧道的施工关键问题,进行了受力分析,提出下洞采取钢管支撑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实测进行了验证,为后续项目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进洞技术在盾构隧道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防止在进洞施工时出现坍塌、涌水等事故是施工的重点.文章以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三元里站区间隧道广州火车站站的进洞施工为例,论述了进洞施工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