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驾驶员的眼动特性能很好地表现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可通过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隧道内行驶过程中的眼动特性变化规律来分析公路隧道侧壁采用不同内装材料条件下照明环境所带来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运用Smart Eye Pro 5.7型非侵入式眼动仪系统,以高速公路隧道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眼动特性为评价指标,基于云南宝腾高速公路鹿山隧道工程实例,对三种内装材料下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区域、瞳孔变化及变化速率进行了实车试验,得出了驾驶员在上述3种工况下的眼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种条件下使用蓄能自发光内装涂料的公路隧道内驾驶员的注视特征明显优于使用其它材料的工况,瞳孔直径变化最小、变化率最平稳,即蓄能自发光涂料能显著提高驾驶员行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川西高原低交通量二级、三级公路隧道带来的照明能源浪费问题,文章利用TOBIIGLASESS2型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直接计算得到中间段不同照明工况下驾驶员在高原低交通量隧道的行车停车视距,并与《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2014版)中要求的最小停车视距进行对比,在确保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推荐此类隧道中间段照明设...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隧道交通的安全性,以特长公路隧道侧壁装饰为研究对象,对公路隧道侧壁装饰方案进行研究,包括图案设计风格、图案间距以及色彩组合等,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新设计的公路隧道侧壁装饰方案进行评价,验证新设计的公路隧道侧壁装饰方案对于缓解驾驶员在公路隧道内驾驶时容易出现视疲劳现象的良好效果,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强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对于后续高烈度区隧道的抗震设防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及分析,研究并总结了隧道结构各部分的震害特征。洞口结构的震害特征为:洞外结构受次生地质灾害影响严重,隧道洞口硬岩段支护结构震害极少,8度区隧道洞口软岩段出现二次衬砌开裂、渗水等轻微震害,11度区出现二次衬砌垮塌的严重震害;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为:跨非活动性断层隧道震害较轻,跨活动性断层隧道震害严重(二次衬砌垮塌、围岩垮塌等);普通段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为:隧道硬岩普通段震害极少,8度区围岩软硬交接普通段和9度区软岩普通段衬砌出现开裂、渗水震害,10~11度区围岩软硬交接普通段出现衬砌错台震害,围岩缺陷普通段出现了二次衬砌垮塌的严重震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富水砂层地铁隧道在动荷载作用下施工和运营阶段共同作用的安全问题,以南京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例,建立交叠隧道数值模型,分别对两阶段共同作用下的地铁沉降及运营期疲劳寿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下穿施工期间隧道沉降最大值为7.5 mm,采用洞内微扰动注浆+内张钢圈的设计方案可有效控制本阶段隧道变形;(2)5号线运营后,1号线隧底第1年沉降占比最大,约占10年期总沉降的65%,后沉降变化速率逐步收敛;(3)新建地铁5号线通过壁后注浆可大幅降低1号线长期运营沉降,确保1号线长期运营安全;(4)交叠处管片疲劳寿命最小,远离交叠区疲劳寿命越来越大,本工程整体性能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相似文献   

6.
依托大(理)丽(江)铁路三线大跨车站隧道工程,对隧道(出口端跨度大于20 m)洞口段(48 m)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对隧道围岩应力与塑性区分布状态的分析得出:大跨隧道核心土底部和边墙两侧出现了应力集中区域,拱顶部位易出现拉应力;临时横撑滞后4个循环(即8 m)可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应力分布形态和塑性区的发展;大跨隧道核心土塑性区完全贯通,最大塑性区出现于隧道两侧边墙中部.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在隧道应力集中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和合理的分部开挖,并从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出隧道围岩压力及钢拱架内力变化较小,说明隧道加固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甥性区范围和减弱围岩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7.
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通话或发短信会损害驾驶表现,但是,很少研究直接比较使用语音消息与文字消息的干扰作用。明确不同次任务对驾驶的影响是立法、车载设备设计和驾驶安全培训的基础。本文以驾驶模拟器与眼动仪为试验平台,比较了语音消息和文字消息对驾驶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语音消息和文字消息均会导致速度平均值、加速度和跟车距离发生更多变化,降低行车安全性。相较于文字消息,语音消息条件下车辆可以保持较好的横向稳定性与车道保持能力。在视觉行为方面,文字消息和语音消息均会减少驾驶员前方道路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降低驾驶员道路交通信息的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利用平导作为排烟道的平导抽吸排烟新模式,建立含平行导洞的特长隧道数值模型,研究平导抽吸排烟时隧道内的烟气蔓延特征及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使用平导抽吸模式进行排烟可以有效抑制主隧道内的烟气蔓延。火灾发生后100 s时,主隧道内基本上没有烟气,900 s时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烟气不再往主隧道两侧蔓延;随着平导两端排烟量的增大,烟气稳定时在主隧道内的蔓延距离逐渐变小。当平导两端总排烟量为600 m3/s时,烟气被完全控制在开启的3个横通道范围内;当开启3个横通道进行排烟时,顶棚最高烟气温升随排烟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对称开启2个横通道进行排烟时,隧道顶棚最高烟气温升随排烟量的增大变化不明显。在平导抽吸排烟模式下,隧道顶棚下方的烟气温度沿纵向呈指数衰减,并且烟气温度的衰减速率与横通道开启模式、排烟量的大小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9.
将埋地管道的悬空段简化为大挠度梁,考虑管梁的几何非线性,悬空段外土壤的纵向抗力非线性以及管道的内压和温差作用,并基于悬空段内外输气管道内力和变形的连续性条件,求解了悬空段内任意位置处的X70钢输气管道应变值。引入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准则,对某塌陷区悬空输气管道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输气管道拉应变最大值出现在管道穿越采空区的中央部位,并且向两侧逐渐减小。当悬空段长度小于等于40 m时,X70钢输气管道最大拉应变小于容许应变;当悬空段长度为50 m时,壁厚为17.5 mm、14.6 mm的输气管道最大拉应变超过容许应变,输气管道失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断层破碎带破坏围岩完整性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机理仍是一个模糊问题.文章以石吉高速五峰山一号隧道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有无断层、断层与隧道距离变化情况下的围岩破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与隧道距离在一倍洞径以内时,围岩不能形成完整的压力拱,断层的存在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隧道开挖对隧道周线两侧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单个视线诱导设施在单洞双向公路隧道不同路段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驾驶模拟技术提出了针对低等级公路隧道视线诱导设施综合评估的一般性方法。采用UC-win/Road软件构建低等级公路隧道突起路标、轮廓标、反光环以及侧壁涂料的仿真场景,并对33名驾驶人展开模拟驾驶试验,获得眼动数据以及驾驶行为数据,以此选取7项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排除无效指标后采取TOPSIS方法实现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等级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段、直线段、大半径弯道段对应的最优方案依次是反光环方案、侧壁涂料方案、轮廓标方案。  相似文献   

12.
拟建高尔寺隧道为国道318线改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为单洞双向行车特长高海拔越岭公路隧道。目前已建成的类似工程样本少,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没有避难设施的相关标准;针对寒冷地区隧道防冻胀设计只对防排水提出了要求,没有衬砌保温设计的相关对策;施工规范也缺乏高寒地区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要求。文章基于高海拔季节性冻融冻胀、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特征,通过论证选用了隧道技术标准、平纵线位和路面结构型式;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类似工程是否设置紧急逃生通道和结合运营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本隧道设计采用了车行平导,并对平导压入通风纵向分段数和横通道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制订了仰拱之下深埋中央排水管和衬砌外贴保温层的防冻保温措施;参考其它行业引入冬期施工的定义和要求,制订了高原施工供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地层隧道施工中,因为洞段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内往往出现很多严重病害,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展,因此必须加强该类型隧道的施工技术,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地层隧道事故及其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渗流规律与冻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隧道的温度和水流量测试成果,得出了寒冷季节隧道水流量和隧道衬砌后浅层围岩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防隧道冻害应有系统观念,一味提高隧道内温度或衬砌壁后温度未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试验隧道中采用了冻害综合防治措施,即:(1)加强拱顶围岩注浆;(2)选用低温柔性好的防水板;(3)喷射混凝土表面降糙;(4)采用LV法铺设防水层;(5)施工缝设置可排水止水带;(6)采用直接通至中央排水管的环向排水管并进行局部保温;(7)在衬砌下隅角背后设置保温层;(8)在衬砌壁后预埋电热带穿线管等,取得了良好的综合防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强震区隧道洞口段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对隧道结构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文章首先介绍了试验方案设计;接着对试验中测得的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应变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洞口段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横截面的应变分布规律,以及沿纵向的加速度反应特征;最后,对试验中的地震裂缝和衬砌结构的破坏等震害现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富水区隧道涌水遵循“以堵为主、防排结合”的处置原则,其中排水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是隧道安全施工与良好运营的关键因素。首先分析隧道排水体系,揭示其工作原理,然后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鸿图特长隧道富水断层区设置的不同环向盲管间距进行三维流固耦合模拟,通过分析渗水压力、锚杆受力及涌水量,揭示塑性区体积及分布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沿隧道轴向,支护结构孔隙水压力大致呈周期性分布,其周期近似等于环向盲管纵向间距;加密环向盲管,在降低支护结构受力并减小塑性区体积的同时,会增加隧道排水量;随环向盲管间距的增大,注浆加固圈塑性区首先出现在围岩好的区域,断层区出现塑性区最晚;断层区锚杆加固效果较差,可通过减小钢拱架环向间距以提高结构刚度,使注浆加固圈沿轴向受力更合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在建工程断层区环向盲管间距设置为3 m,断层附近区间距为4 m。  相似文献   

17.
断层影响带地应力特征及稳定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分析福建某隧道两断层影响带的地应力场特征,在其隧道中部断层影响带附近两钻孔中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影响带测试区地应力符合一般地应力分布规律,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有增大趋势,局部裂隙导致部分测点应力值偏高或偏低;两测孔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均为NNW向.该测试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基本吻合,也接近于同区域围岩完整区地应力测试成果.文章根据该测试成果分析了该测试区的地应力特征,并采用滑动准则下限验证了两测孔所在的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射流巷道式通风是一种常见的施工通风方式。为探明巷道式通风的流场及污染物分布特征,文章以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射流巷道式通风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内的通风流场,以及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时硫化氢涌出情况下有毒有害气体在隧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现有通风风量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隧道内存在低风速区,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其问题可通过增加对掌子面供风量和设置局扇的方式来解决;当风管风速达到26 m/s时,低风速区完全消失;在横通道前设置局扇,也可以使隧道内风速达到2 m/s,同样可以消除低风速区。  相似文献   

19.
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开挖,往往因岩体变形过分或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围岩失稳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锚杆作早期支护。文章以Ⅳ级软弱围岩为参照对象,利用相似模型试验进行了锚杆支护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围岩的渐进破坏特征、破坏模式以及锚杆的支护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将会在隧道周边形成一应力扰动区,而真正塌落成拱的只是该扰动区的一部分;由于有锚杆的支承作用,拱顶岩体的破坏呈分区破坏模式;岩体的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隧道两侧与水平面成45°+φ/2的扇形区域内;在隧道开挖后,拱顶上方岩体的切向应力升高形成承载压力拱,主要位于距拱顶约1.0~1.25B处(B为隧道跨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螺旋结构隧道的通风特性,选取云南某高落差螺旋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工况下的隧道通风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隧道内的通风气流分布受隧道螺旋结构影响不大,但在每台射流风机的作用区域内,风速在隧道内外侧的纵向衰减特征并不相同,并会发生部分气流回流的情况。在火灾工况下,存在一段长约30 m的烟气逆流区,相比正常通风工况,火灾工况下的隧道内平均风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