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四面八方     
《上海公路》2012,(2):I0002-I0002
江西今年再建126条ETC车道在与沪苏皖闽联网基础上,力争与浙湘鄂联网 今年。江西拟再建126条ETC车道,ETC系统将覆盖全部新建高速公路。据介绍,江西今年将全力做好ETC车道建设及赣通卡宣传推广工作,力争实现与浙江、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ETC联网,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严厉整治偷逃通行费行为。将计重收费整车称重试点和“绿色通道”车辆检测试点列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公路》2004,(1):42-42
20 0 3年 1 2月 9日 ,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宣布 ,全省公路载货汽车计重收费正式启动。江苏在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统一设置计重设备 ,按照车货实际总质量计重收取通行费 ,超限车辆加重收费系数 ,超限 30 %~ 5 0 % ,系数为 1 .5 ;超限 5 0 %~ 1 0 0 % ,系数为 2 ;超限 1 0 0 %以上时 ,系数为 3。目前 ,江苏实施计重收费的收费道路和站点布局包括已联网收费的高速公路、尚未入网的宁杭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 1 0 4国道等 2 0条国省道干线普通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收费站点 1 2 2个、普通公路收费站点 32个。江苏省交通厅、物价局、财政…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开始以来,采用的是广东省车型分类标准,即对客车实行按车型收费,对三类及三类以上货车实施计重收费,超载加收,当时称重设备精度为五级。随着全国收费联网的实施,需按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更改分类标准,即对客车收费标准不变,对货车实施完全计重的方式进行收费,广东省按全国的要求完成了此项工作。在运营一段时间后,为提高称重精度,减少收费过程中的纠纷,拟对原五级精度的称重设备改造成二级或二级以上设备。主要介绍了精度达一级的整车式计重设备的土建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4.
新规     
《上海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管理规定》颁布《上海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管理规定》日前颁布,将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8年底本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试运行,目前整个高速公路路网ETC车道已达到111条,ETC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东货车全计重收费政策的落实,珠三角部分高速公路车道数少及车道扩建难,无法满足大车流量通行能力,已出现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依托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复式收费模式,利用一台称重设备和车牌识别仪,通过车道外部设备共享,优化收费软件,解决车辆排队功能,实现了货车全计重复式收费,有效提高车道通行能力,可供全省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模式由计重收费改为按车(轴)型收费,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近年来高速公路各轴型货车车流量占比变化等数据,揭示收费模式调整给货车空驶、载重、车型结构分布等带来的影响,分析货车车型设计应对收费模式改变的合理方案,预测未来我国货车车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利用数据查询语言(SQL),对计重信息经过数据预处理与分析得到车流量构成比例、车货总质量、通行费收入及超限率等数据,提出一种较为实用、合理、科学的高速公路货车实际费率算法,建立了各类轴型货车实际费率计算模型,并以云南省经营性高速公路为例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不仅为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实施后效果评价、车辆通行费定价成本监审以及区域公路运输量统计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完善计重收费理论和定价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对交通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唐山市高速公路以及其他普通收费公路实行货车计重收费的管理体会,回顾了计重收费实施进程,分析了计重收费的利弊,对新形势下收费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根据工作实际探讨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计重收费下收费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计重收费下货车收费时间,指出计重收费导致货车的平均收费时间和方差明显增大。根据收费时间的正态分布特征,利用M/G/K排队模型建立了计重收费下收费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以某高速公路收费站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计重收费下收费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277-277
<正>8月1日起,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面联网。上述地区安装ETC的客车无需再在收费站人工缴费,可直接通行上述5省1市高速公路的ETC缴费通道。杭州市公路局表示,此前,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4省1市的ETC已经实现互联,但由于技术标准等原因,浙江约12万辆安装ETC的车辆仅适用于省内高速。基于此,浙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最后一项"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收费方式中存在车型划分不合理、车型判别难度大、大吨小标等问题,提出要建立治理“两超”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实施计重收费,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量轴次和当量系数理论的计重收费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当量轴次和当量系数提出当量系数法,建立收费标准的确定模型和方法。由该方法得到的收费标准能够在满足公路投资者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现象的蔓延。首先通过分析各省现行的计重收费方案选择出较为合理的收费模式;然后,提出一种当量系数法,运用当量轴次理论建立不同车型、车货总重的车辆引起的道路破坏费用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分车型收费的数学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扩展构建计重收费标准计算模型,从而得出基本费率和超限加收系数;最后,通过在河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中的应用,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03,(10)
交通部日前颁布的《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新标准将于 2 0 0 3年 1 0月 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将车型分为五类 :客车 7座以内 ,货车载重小于 2 t(含 2 t)的属于第一类 ;客车 8到 1 9座、货车载重 2~ 5 t(含 5 t)的属于第二类 ;客车 2 0~ 39座 ,货车载重 5~ 1 0 t(含 1 0 t)的属于第三类 ;客车超过 40座 ,货车载重 1 0~ 1 5 t(含 1 5 t)以及 2 0英尺集装箱车属于第四类 ;货车载重超过 1 5 t,40英尺集装箱车属第五类 ,分类后不改变收费标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新标准10月起实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高速公路网的通行压力正日益增加。因此,选择适合的运营管理体制和结算模式,高效的建立起跨区域电子收费系统网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可行性评价的方法,以长三角ETC(首例)不停车联网收费为例进行可行性实际分析。最后,针对ETC的具体实际应用,对其理论和使用现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02年4月12日,经过近10年论证,德国议会通过了《高速公路养路费法》,决定对所有超过12吨的货车(含挂车),不论是否空载,均按其轴数及废气排放的等级收费,平均每公里9~14欧分不等。按照德国联邦政府及其交通部的最初设想,新收费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技术条件:自由流收费,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月1日起,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计费方式由计重收费调整为按车(轴)型收费,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且推广不停车收费方式。计费方式调整的积极影响第一,统一执法标准,实现了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车型分类标准的统一,提升了各地交管部门执法的便利性和合理性。第二,便于货车实现不停车快捷通行,提升通行效率。第三,有利于提高车辆实载率。空载车辆通行费上涨,倒逼物流企业和货车用户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计重收费政策,在已知分轴型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货车收费额计算方法。将车货总质量分为正常装载质量和超载质量,分别计算这两部分的收费标准。最后,利用江西省高速公路货车载重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ETC中心主任王刚11月22日在北京表示,目前全国ETC装车用户已超2 500万,停车场业务将是ETC未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王刚介绍说,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于2014年3月正式启动之初全国只有606万ETC用户,一年多时间增长了三倍,到今年9月28日,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岛和西藏之外的29省市区已实现ETC联网运行。这张高速公路网连起来长达12万公里,全国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198-198
近日召开的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透露,在今年底前,北京等14省市将实现系统联网运行;到201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区市的系统联网运行。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我国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规模有了较快增长。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专用车道超过7 100条,发展用户超过1100万。  相似文献   

20.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关键技术应用研究(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  奚志勇 《上海公路》2009,(1):59-63,66
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联网系统的正式开通,证明上海市在该项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成功。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在ETC技术应用研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自动车辆识别技术(AVI)和电子标签(OBU)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