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对脑积水患者多采用放射性核素脑脊液循环显像 ,本文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脑积水的影像特征 ,着重于观察脑积水形成后对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的影响。目前国内少见对小儿脑积水的99mTc 双胱乙酯 (99m Tc ethyl cysteinatedimer ,99mTc ECD)显像诊断报告 ,本文对 2 0例临床确认的脑积水患儿进行99mTc ECDSPECT脑灌注显像 ,并与X CT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 11岁 (平均 5岁 ) ,均经临床和CT检查排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正常婴幼儿不同部位脑外间隙宽度,观察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脑积水的定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集213例正常婴幼儿头颅MRI平扫数据,测量前纵裂及双侧额前间隙的宽度。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各年龄组的脑外间隙宽度;秩和检验比较性别、颅内侧别之间的脑外间隙宽度差异;散点图拟合回归曲线观察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婴幼儿脑外间隙宽度随年龄增长呈先增宽后变窄的趋势,且具有2个转折点,4月龄脑外间隙最宽,1岁以后趋于平缓。脑外间隙宽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内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间隙宽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生理过程,尤其是<10月龄的婴儿;病理性外部性脑积水的准确诊断不仅要参照不同月龄的脑外间隙宽度参考指标,更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相似文献   

3.
<正> 自从德国deyden首次提出颅内压测量已一世纪有余,而将颅内压测量运用于临床也已三十多年。在近甘年中,颅内压监测仪的适应症巳明显增多,包括头部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脑瘤、脑积水、低氧性脑损害和脑炎。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下面这篇文章中,分别叙述一位67岁老人和他74岁姐姐所患正常压力脑积水。据我们所知,这样的病例在同一家族中出现从前还未报导过。正常压力脑积水(N PH)的患者常常先出现步态紊乱、随后出现轻度精神错乱及痴呆,同时伴大小便失禁。但没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照象〈CT〉显示脑室扩大,脑脊液化验检查无异常,放射性核素脑池扫描和持续灌注的压力测定表现脑脊液  相似文献   

5.
以往治疗头颅电烧伤,尤其是高压电烧伤常致头皮坏死、炭化、颅骨外露、坏死,为颅骨坏死区钻孔,逐步清理坏死骨片肉芽创面植皮,或去除坏死颅骨后皮瓣修复。我们自1991年~1996年采用在无感染的创面上保留坏死颅骨,皮瓣覆盖治疗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2~51岁,为高压电接触头颅烧伤,烧伤总面积4%~17%,头颅皮肤缺损6cm×8cm~9cm×12cm,坏死颅骨约4cm×7cm~8cm×11cm。修复组织:局部皮瓣3例,前臂皮瓣带蒂转移2例,头皮扩张器1例.本组患者除伤后早期有短暂昏迷外,无其他并发症.头颅CT检查未发现脑挫伤及颅内…  相似文献   

6.
一个13岁的女孩在过度换气时不断地出现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的症状,似乎可以得出癔病的诊断,但经检查发现该患者的一侧颈内动脉和Willis动脉环的一部分发育不全。这种发育不全在低碳酸血症的情况下(即过度换气时)引起了同侧大脑半球供血量的不足而造成该侧的脑损血缺害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 肾上腺肥大,双侧无肾较为罕见,我院自1957年以来仅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畸形儿之母,29岁,以三胎二产37周妊娠,自觉腹部缩小一周就诊,经B 超诊断为脑积水,脊柱裂,羊水过少,入院引产。1982年曾足月自娩一男性畸形儿(脑积水,脊柱裂),1984年足月自娩一正常女婴,无畸胎家族史。入院后,二次行雷凡诺引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 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MIBI)脑 SPECT显像在脑肿瘤中的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 ,对 1 0例正常对照者和 30例脑内病变患者进行99m Tc- MIBI脑SPECT显像。结果 :对照组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 ,脑肿瘤组表现为阳性结果者 1 9例 ,显示出脑实质内有局限性核素浓聚 ;表现为阴性结果者 6例 ,均为脑肿瘤术后无复发者 ;5例非肿瘤组良性病变患者均表现为阴性结果。本组术前诊断脑肿瘤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为 1 0 0 %。表明该显像方法可用于脑肿瘤的诊断 ,尤其是发现并鉴别脑肿瘤术后残留、复发及软化灶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脑积水治疗应消除病因,重建脑脊液(CSF)通路,达到CSF分流,以往常用脑室腹腔分流(VPS)、脑室心房分流(VAS)及腰池腹腔分流(LPS)等。我们对21例不同病因的脑积水施行了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VSSSS),获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 应用Feeney法制成鼠脑损伤模型 ,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研究血浆内皮素及伤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迅速发生 ,创伤组血浆内皮素含水量及伤侧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 P <0 .0 1 ) ,亚低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伤侧半球脑含量均较创伤组明显降低 ( P <0 .0 1 )。结论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浆内皮素的产生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基于患者的头部CT数据,构建了颅骨的三维模型;数字化设计了钛板颅骨修复假体.虚拟装配结果表明该修复假体与缺损部位良好吻合;采用有限元法对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进行了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假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下一步数字化制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基于患者的头部CT数据,构建了颅骨的三维模型;数字化设计了钛板颅骨修复假体.虚拟装配结果表明该修复假体与缺损部位良好吻合;采用有限元法对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进行了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假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下一步数字化制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颅骨外伤性、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观察了10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和X线表现。10例中,受伤时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7岁。骨折多见于额骨和顶骨,多发生于颅骨生长的活跃期。骨折同时伴有硬脑膜的破裂是该病的主要病因,颅骨下硬脑膜分离和局部缺血也是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原因之一。头颅X线片复查和骨折局部软组织包块穿刺是颅骨生长性骨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颅骨外伤性、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观察了10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和X线表现。10例中,受伤时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7岁。骨折多见于额骨和顶骨,多发生于颅骨生长的活跃期。骨折同时伴有硬脑膜的破裂是该病的主要病因,颅骨下硬脑膜分离和局部缺血也是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原因之一。头颅X线片复查和骨折局部软组织包块穿刺是颅骨生长性骨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神经科从1960—1978.4.在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6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本文就脑电图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做了初步总结分析,摘要如下: 本组病例均系我科住院患者,绝大部分病例在脑电检查前,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所致之脑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少数脑栓塞,其中颈内动脉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随着神经外科的进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活检也与日俱增。国内有关文献报导不多,且多为临床分析。病理报导很少,对其病理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命名分类仍然混乱。为此,将我院56—73。7。的798例推管内及颅内肿瘤和一例鼻背星形细胞瘤、一例右耳下脑膜瘤,共800例做一分析,并就分类命名及病理诊断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初步看法。病理资料均为活检标本,各例病史及切片均经复查。对各种炎症肿块及发生于颅骨丽未侵入脑脊髓者均未计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数字化塑形钛网与术中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形效果,评价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数字化钛网修复组和术中手工塑形对照组,各30例,前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进行修补,后者采用术中手工塑形钛网修补。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所需螺钉数目、术后随访患者满意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数字化塑形钛网组手术时间比手工组缩短约60 min(P<0.05),钛钉用量明显少于手工塑形组(P<0.05),患者满意率(96.7%)优于手工塑形组(86.7%),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与传统术中手工塑形相比,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复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塑形的钛修复体高精准度恢复生理曲度外形、术后并发症少等多重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赘瘤,源出于胚胎残存的脊索细胞中,此瘤发生于人体之中轴骨骼,上可起于颅脑基部,下各脊椎平面及至其末端骶尾部,然临床上除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颇脑基部外,绝大多数均见于脊椎之末端部,解放八年来,此病国内仅报告五例,我院自一九五五年至今年四月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不同碘营养状态下大鼠脑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激素结合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利用低碘饮食复制了Wistar克汀大鼠模型。取第 2代缺碘动物 ,自分娩之日起 ,分别给每窝母鼠和其哺乳的仔鼠供应不同含碘量的饮水以补给不同量的碘 ,并依次分组。选用 2 0日龄的仔鼠进行实验 ,对 4组动物模型甲状腺功能状态及脑内T3 受体性质和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①甲状腺功能比较 :血清TT3 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FT3 浓度低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4 .0 % (P <0 .0 5 ) ;作为甲功重要指标的TT4和FT4在低碘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3.5 % ;适碘组与正常组比 ,TT4和FT4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 ;高碘组除了FT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 ,其TT4和F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仅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6 1.86 %和 6 2 .0 %。②脑T3 受体参数比较 :各组Ka近似而变化不大 ,各曲线斜率近于平行 ;低碘组最大结合容量MB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 ,也显著高于适碘组35 .3% (P <0 .0 5 ) ,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碘组血中TT4和FT4低于正常组而脑中T3 核受体结合容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甲低脑中受体有代偿性升高。高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