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行规范中手工拌和确定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不足,研发了稀浆混合料拌和仪。采用手工拌和与机械拌和的方式进行了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可拌和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机械拌和在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优于手工拌和,建议采用机械拌和时的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应大于150 s。最后,利用拌和仪分析了集料的洁净程度、外加剂、水泥剂量、用水量等因素对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影响,得出细集料亚甲蓝值对拌和时间影响显著,应尽可能的降低细集料含泥量;Al2(SO4)3对拌和时间的延长存在最大有效剂量,需根据实际确定;水泥用量对不同混合料体系拌和时间影响不同;水量对混合料的拌和状态的调节有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四川德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重型机械厂和德阳市机电产品设计研究所共同努力下,在陕西省公路局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一公司二队的大力协助下,国产拌和刀具的研制与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1987年6月,在交通部公路一公司的京—哈线施工现场上进行装机试验,对刀具材料性能和使用,进行了工业性综合测试,获得了在不同拌和下的技术参数。此种经济型拌和刀,由第二重机厂,经过多次配方和选  相似文献   

3.
程英伟  何晓鸣 《公路》2012,(4):54-58
利用正交试验对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在固定配合比的前题下,以拌和方案、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施工的各种拌和成型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同步法拌和+沥青加热温度为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6℃+成型温度为165℃"。最后分析了几种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振动搅拌技术可使水泥更好地分散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并且使混合料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但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设备是工地施工中的大型振动搅拌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尚无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可用,以致于无法准确分析振动拌和与非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指标。针对此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室内集料击振筛进行改装,以模拟水泥稳定碎石的工地生产振动拌和设备。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与工地振动拌和设备的等效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室内振动搅拌机的原理与参数分析,室内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室内与工地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等。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结果优于工地振动拌和的设计结果,而且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工地振动搅拌机拌和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时间,使改装的室内振动搅拌机达到了工地大型振动搅拌机的同样效果,可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非振动拌和技术相比,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混合料分布均匀且路用性能较好。为了进一步分析粉煤灰对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结合黑河至大连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过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强度试验,对掺加粉煤灰的振动拌和与传统非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两种拌和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无限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比传统拌和的大。研究结果对高等级公路基层材料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几种振动拌和方案的分析,讨论了对振动拌和方案的选择方法及影响因素,认为对于RCC和SFRC,较好的振动拌和方案为振动与搅拌相结合;根据RCC和SFRC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结构流变特性,选择了周期式立轴振动拌和方案,并对其试验样机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使用该样机并合理选择参数,可使搅拌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SMA)的拌和工艺为将集料与纤维拌和后与沥青进行拌和,再与矿粉拌和。采用HON7686添加剂改善SMA混合料性能时,涉及到其添加时机问题。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添加工艺,如集料+纤维+添加剂+沥青、集料+添加剂+纤维+沥青、集料+纤维+HON7686改性沥青等进行拌和,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对不同拌和工艺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拌和工艺对混合料性能影响显著,集料+添加剂+纤维+沥青,最后再与矿粉进行拌和是其最佳拌和工艺。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结合清连高速公路碾压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开展了影响碾压贫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因素的试验研究,优化了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设计12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陶泥取代水泥的混凝土4组,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混凝土4组,取代量分别为10%,20%,30%,40%;陶泥和粉煤灰共同取代水泥的混凝土3组,取代量分别为10%(陶泥)+20%(粉煤灰),20%(陶泥)+10%(粉煤灰),20%(陶泥)+20%(粉煤灰).进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陶泥降低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随着陶泥取代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呈下降趋势;相同取代量时,陶泥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低于粉煤灰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陶泥取代水泥量10%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随着陶泥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明显增强;可采用复掺粉煤灰的方法改善陶泥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拌和温度下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对AC-16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关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利用等体积原则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此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拌和温度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和力学性能随拌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现场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唐涛 《路基工程》2016,(2):99-102
由于橡胶颗粒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因此橡胶颗粒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除冰融雪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空隙率为评价指标,分别从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和成型温度5个因素对橡胶混合料成型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级配设计及成型拌和工艺参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84,(12)
LD160B型稳定土拌和机是由北京市公路管理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门头沟公路管理所机械队和北京市筑路机械修理厂等单位共同研制成功的。它是由LD160型路用动力车(即多用机头)和拌和作业装置组合而成的轮胎式路面施工机械。其作业装置为单转子后悬挂式,拌和转子为反转,能拌和灰土也能拌和砂砾料。其特点是:破碎效果好,拌和均匀,效率高,机动灵活,便于转运。  相似文献   

13.
针对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尚无严格的纤维拌和均匀性评价方法问题,用Image-Pro Plus中的AOI提取了不同状态的PVA纤维,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加权四边距标准差理论,选用拌和时间对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纤维拌和均匀性开展研究,得出了判断PVA纤维拌和均匀性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VA纤维加权四边距标准差可以对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纤维拌和均匀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高强混凝土的试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寄予  郭京波  曾凡奇 《公路》2004,(9):141-144
介绍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思路,并根据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和要求配制出满足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C60高强混凝土。进行了立方体和棱柱体试件的抗压试验及弹性模量试验,分析了水泥浆含量对拌和物工作性及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浆含量是影响高强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简单有效的确定温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根据Superpave体积指标设计思想,提出采用试件的体积指标控制温再生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在最佳沥青用量的基础上,测定不同拌和、压实温度下试件的体积指标,根据设计空隙率确定压实温度,并进行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40%RA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为4%时,拌和温度可降低至155℃,压实成型温度可降低至140℃,在此拌和、压实温度条件下,温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正在研究作为处理产业废弃物和节能措施的再生利用沥青路而废料的种种方法,并正在向工厂化发展。日本道路有限股份公司从七七年以来把再生利用做为一个课题,多次进行各种试验,试制了新型再生沥青拌和设备,并在新泻县路面上进行了试验。本文介绍这种再生沥青拌和设备以及试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六年度交通部优秀科技成果评奖工作于七月二日至四日进行。交通部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委员会对上报请奖的132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出优秀科技成果46项,其中,授于二等奖的4项,三等奖20项,四等奖22项。在本年度的获奖项目中,有筑路机械新产品2项:LHB60型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HB1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由吉林省养路机械修造厂开发的 LHB60型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可以拌和沥青混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在福建泉州召开了机械化养路专题技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向会议提交的论文、资料涉及机械养路的组织管理、养路工艺、新型养路的组织管理、养路工艺、新型养路机械开发、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新技术推广等,展示了近几年来公路养护机械化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和令人鼓舞的发展势头。一、旋风炉成功用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石料烘干是消耗能源严重的一道工序。目前,在国内外的拌和机上大多使用柴油作燃料,每烘干一吨石料一般需耗柴油7公斤,人称“油老虎”。  相似文献   

19.
依托高速公路水稳基层铺筑实体工程,在相同的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振动拌和水稳基层混合料强度提升效果及微观的拌和均匀性进行试验分析。现场检测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芯样相比常规拌和芯样其强度提升近40%,且振动拌和芯样的强度试验变异系数更低。采用SEM扫描电镜对6 h及7 d后的水稳混合料微观形态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拌和工艺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其水泥分布和粗集料裹附更为均匀,水泥结团现象消失,水化反应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20.
针对WB-1型沥青温拌液拌和的AH-70沥青AC-13、SBS改性沥青AC-13、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AC-13等3种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检测,为WB-1型温拌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