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船用通风机减振降噪的探讨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用通风机的性能、噪声和振动是衡量风机好坏的重要指标。性能关系到通风效果,噪声和振动关系到船员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本文首先对船用通风机从进口到出口进行了整体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叶轮和蜗壳进行了优化设计,使之合理匹配,从而提高风机性能,并从源头上降低空气动力噪声。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型机相比,改进之后的风机在设计工况处噪声值降了5dB。同时,本文还通过减小叶轮的偏心距来进行减振研究,使通风机组的结构噪声比原型机下降2dB。  相似文献   

2.
离心通风机降噪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低噪声风机结构和振动模态试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计船用低噪声离心通风机,使之达到低噪声的目的。对风机的主要部件,如叶轮、叶片、进风口及风舌间隙,进行了最佳的气动力设计,应用振动模态试验技术,分析风机的振动模态与噪声的相干关系,在风机的机壳内粘贴模态阻尼板,改变了风机的模态,增加了阻尼,从而降低了风机振动产生的噪声。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役舰用离心通风机振动大噪声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通风机结构,设计实现了新型通风机的叶片、蜗壳和电机等通风机关键部件,经过性能测试和近140余台的实船应用表明该型离心通风机比普通离心通风机振动低2个数量级、噪声平均地6分贝、体积平均减小30%、重量平均减轻30%、功耗平均降低20%,可显著降低离心通风机的振动、噪声并提高舰船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小伟  裘达夫 《中国修船》2011,24(6):11-12,14
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大多数船舶还在服役,其通风系统设备老旧,通风效果差、通风机运行时振动大、噪声大、功耗高。文章介绍了在航状态下某型舰船全船离心通风机改装修理的情况,描述了新型通风机的技术特点、通风系统改装修理的工艺流程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进出口管道开口的大型船用离心风机,其内部非定常流动诱发的噪声是气动噪声和振动噪声的耦合且噪声以基频为主。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定量研究了风机最高效率点(BEP)的基频噪声辐射,包含叶轮气动噪声、壳体气动噪声和壳体振动噪声。基于声学有限元方法,利用FW-H方程耦合URANS流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了离心风机的噪声辐射;以流动诱发壳体振动的压力脉动为噪声激励源,基于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壳体振动噪声辐射。结果表明,壳体基频气动噪声是风机噪声的主要贡献量(87 dB),其次是叶轮基频气动噪声(71dB),壳体基频振动噪声最小(57 dB)。噪声叠加使总噪声辐射增加了0.9 dB,但是声场的指向性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船用低噪声风机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应用振动模态试验技术,分析了的振动模态与噪声的相干关系,在机壳内粘贴模态阻尼板,改变了风机的模态,增加了阻尼,从而 风机的振动噪声。  相似文献   

7.
丁可金 《船舶工程》2017,39(3):44-48
非定常激励是离心风机内部振动噪声的主要气动因素,压力脉动是反映通风机内部流动非定常激励特性的标志性参数,本文对某型离心风机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仿真计算,通过内部流动分离、压力变化、压力分布等情况,探索分析了压力脉动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近蜗舌区域压力脉动量值分析,获得了离心风机内部典型位置压力脉动沿轴向分布特性和频率特性,为离心风机流体激励的改善及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付泽民 《江苏船舶》2000,17(5):15-17
通过建立振动力学模型 ,对船用通风机不稳定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 ,查找出风机振动的主要原因 ,探讨减振的有效途径 ,并通过实船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船通风机尺寸大、安装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通风机结构。通过叶片、蜗壳和电机等通风机关键部件的一体化融合设计,大大降低了设备尺寸。数值计算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在尺寸优化的情况下,新研离心通风机的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该型一体化离心通风机结构能很好地解决船用电动离心通风机性能需求与尺寸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在船舶与海洋平台中,空调管路系统噪声是舱室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风机与管路元件流动噪声通过管路系统与管口传递至舱室,风机振动通过管路传递至甲板引起结构辐射噪声。本文开展空调通风系统噪声源及其传递路径分析,在掌握主要影响因素与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消声布风器、微孔消声器与管路弹性吊架等减振降噪元器件的设计与仿真分析,取得了优于传统元件的降噪效果,为船舶空调管路系统及舱室噪声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噪声源分析是船舶减振降噪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相干和偏相干分析方法,对船体结构振动的特征频率进行分离,进而分析设备源对船体结构的能量贡献,达到了对设备噪声源进行排序的目的.实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相干和偏相干方法进行船舶噪声源分离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十年来大型挖泥船的噪音数据进行搜集,并对已采用的新型减振降噪措施及其应用进行研究,文章提出挖泥船减振降噪设计应重点考虑总体布置、大型旋转设备选型及大型泥管的避震等综合措施与应用。经实船验证综合方案效果明显,为今后挖泥船设计建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实际经验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管路系统低噪声弹性支撑安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支撑是减小管路系统噪声源向船体结构传递的主要措施,但安装数量较多且受安装条件限制,部分管路支撑直接与船体结构相连,导致弹性支撑也是振动传递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单位激励下管路系统各弹性支撑点的频率响应特性,分析了弹性支撑安装间距、刚度及位置等因素对管路振动噪声特性的影响,提出管路系统弹性支撑的低噪声安装方法,为舰船管路系统弹性支撑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船舶低噪声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动力装置引起的机械噪声是影响船舶舒适度、船舶电子设备可靠性、船员工作环境的最主要噪声源,也是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随着船舶动力装置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船舶的噪声级越来越高,简单的振动噪声处理已难以满足其噪声和振动限值的要求。为了研究控制船舶机械噪声,提出了船舶低噪声设计方法,建立了全船振动噪声评估及控制方法的设计流程。并以某型船舶低噪声设计为例,通过实船测试,验证了船舶低噪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低噪声船舶的设计中,如物探船、游船、火车渡船等。  相似文献   

15.
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立冬  喻浩  王暖 《中国造船》2002,43(2):44-49
本文针对某型号测量船主要噪声振动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减振降噪综合治理研究,其中主机采用低频大载荷隔振器的单层隔振、辅机采用浮筏隔振装置、机座采用局部阻尼处理等措施。由于该船采用了先进的浮筏技术及其他隔振措施,在提高船上测量系统读取数值精度的同时,大大改善了船上水声设备测绘工作环境和船员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该船的设备使用寿命和船员体力极限。本船自噪声在低航速时已淹没在海洋背景噪声之中。特别是该船减振降噪装置在系统的声学匹配设计方面取得了进展,经实船验证,效果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法可行,对减振降噪技术在各型舰船上的工程应用开发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小水线面双体船声学有限元模型,以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噪声为激励,计算该船型水线以上振动噪声源产生的水下辐射噪声。探讨船舶水线以上振动噪声对其水下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为整船水下辐射噪声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乔一 《船舶工程》2017,39(9):8-10
本文采用有限元(FEM)和边界元(BEM)相结合的方法对船舶水下辐射噪声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建立三维结构有限元模型,包括船体结构、压载、主要动力设备及其隔振方式等,然后结合实船测试的柴油发电机组、推进电机机脚振动和轴系中间支撑基座振动数值,及船模试验得到的螺旋桨脉动压力,计算获得流固耦合下结构的响应,最后将船体外壳水线以下结构响应作为约束条件,通过边界元的方法对水下辐射噪声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对船舶设计阶段水下辐射噪声初步评估方法进行修正,同时对比水下辐射噪声实船测试结果,计算准确性较高,修正后的计算评估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了设计阶段水下噪声的评估精度,为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控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控制舰船机械噪声出发,对舰船机电设备在不同环境及不同安装条件下的噪声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舰船典型机电设备如泵、离心通风机、空调机组等的激励特性及其测量进行研究。为今后准确测量舰船机电设备噪声振动及激励特性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某型汽轮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机组的振动和噪声,在对机组进行改型的过程中,拟更换汽轮机转子支撑轴承。以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方程,利用Dyrobes软件对圆柱瓦轴承、压力坝轴承、四油楔轴承和可倾瓦轴承的特性进行计算。从轴承油膜压力分布、油温、功耗、耗油量、稳定性和对外传递载荷等方面对4种轴承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转子采用压力坝轴承可改善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转子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轴承的外传力,达到降低机组振动和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