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风险高、投资多、周期长、影响大的建设工程.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却仅仅停留在一个微观的数据管理层面,安全风险全局管理、安全数据的深层次利用与综合性展示已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因此,本文提出了建设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从系统的功能、架构与业务实现流程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阐述. 目前,系统已在天津地铁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多系统、多专业间的联动将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综合监控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统,其通过集成、互联多个专业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功能。本文介绍了互操作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需求及基础,并结合综合监控系统现状,构建了基于互操作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为互操作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政策动态     
《轨道交通》2014,(4):21-21
住建部出台办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工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验收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首先论述了重大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其后就安全信息化管理展开了分析,最后就具体的重大交通建设工程案例,论述了安全管理体系化与信息化的应用,仅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遥  欧阳新加 《城市交通》2021,19(5):105-110,130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存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其运营安全问题一直是城市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案例、专家意见、相关理论研究的收集和分析,总结识别出城市轨道交通易发事故的危险源.利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根据深圳市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的特点,识别出大客流拥挤踩踏、公共卫生安全、安保区结构被破坏、行车关键设备、自然灾害五种重要风险.针对事故风险点提出健全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全方位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多平台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和优化维修计划四大运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朱瑶宏 《轨道交通》2011,(11):36-39
近年来,轨道交通作为快捷有效并且安全的运输模式,成为各中小城市交通建设的首选方案,甚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呈大规模、多线路、网络化的特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大多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工程地质复杂,地下管网密布,建设安全风险大,各类事故不断。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殊的环境,一旦发生严重事故不仅会使公众和社会蒙受极大的损失,还会有损城市和政府的形象【2】。因此,如何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科学、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乘客服务、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应急处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各城市地铁智慧化建设的成果实例,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建设思路:以车站自动化系统为基础来实现设备管理的智慧化;结合地铁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人员管理的智慧化;利用智能设备、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乘客服务智慧化;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流程机制实现应急处理的智慧化。详细给出智慧车站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分析。通过车站智慧化建设,达到提高乘客服务质量、保障运营安全、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13,(3):48-48
促进交通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安全管理的手段比较贫乏,比如例行的开会、检查、处罚、搞标准化等等,我们还有没有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京港地铁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引入外资的合作经营企业,京港地铁公司依托香港地铁的丰富运营经验和优势资源,在企业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为北京市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平台以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为核心,主要应用于交通建设工程。平台应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全过程监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将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沟通,达到对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统一化、有序化、信息化监督管理的目标。介绍了平台框架、主要功能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06,(1):60-61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专业繁多,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才能确保行车安全。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综合监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综合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获悉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洪先生将在2006年亚太轨道交通大会上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本刊特对陈洪先生进行会前专访。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是在建筑密集的城市建造,其质量管理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对国内外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日渐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角色在多约束、长周期、大投入下的复杂系统工程,采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实现其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全面协同的关键. 详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的复杂性,总结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包括4种主要应用模式:面向建造、面向协同设计和分析、基于商业软件平台、基于开放式平台的BIM工程. 在分析当前研究及应用不足的基础上,归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面临的三大问题挑战:全生命周期大量模型共享的统一性问题;基于BIM的多专业、多CAD/CAE软件协同问题;全生命周期海量信息数字化、高效率、低成本管理与应用问题. 为弥补现有不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向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管理及平台、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三维设计、面向智能建造和运维的BIM规范性设计、基于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的BIM表达与共享、BIM技术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法制化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制良性运行的根本性制度保证,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行业的高速发展。通过对中国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法律法规的现状分析,总结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同时借鉴日本铁路、中国台湾捷运和内地铁路行业法律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构想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传苓  覃矞  林群 《城市交通》2011,9(3):24-29
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后,其规划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与城市及交通系统的协调,还需考虑网络化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要求,这给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实践,分析当前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对策,包括加强政府主导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轨道...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实现城市交通节能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系统自身的节能工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分别从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理阶段,提出轨道交通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而且对于沿线房地产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定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地价影响函数模型,对武汉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价影响函数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定量研究证实了城市轨道交通时房地产价值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近年来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总额快速激增,轨道交通企业的资产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资产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伦敦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梳理,提出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参考的借鉴经验.在充分考虑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启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主要对策:树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一资产分类标准及登记规则;引入第三方管理和定期审核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资产维护与更新改造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现状基础之上,提出了利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新方法;运用改进的动态规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最优化工期。该改进的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本,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线路已逐渐成网,轨道交通换乘站也越来越多,作为客流内部集散的重要节点,如何保证其安全有序的运行是摆在运营管理人员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本文以先进的客流检测系统为基础,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监控等需求的前提下,集成数据传输、统计分析、信息发布与应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提出了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检测与信息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在西单交通换乘枢纽.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预判和处理客流拥堵等应急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