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某地铁站台公共区的部分区域模型,根据不同形式镂空率吊顶设置了多种工况,对该区域的火灾烟气扩散以及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响应时间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小镂空率格栅吊顶对烟气上升过程影响明显,烟气沿着垂直格栅的方向扩散,格栅镂空率和格栅方向直接影响到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不同格栅间隙对于烟气扩散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典型火源燃烧试验分析了地铁车辆段内的烟气蔓延特性,对高大空间常用火灾探测器在地铁车辆段内的探测性能及抗雾霾干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光截面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相结合的探测方式,可有效实现地铁车辆段内的火灾早期探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光纤光栅温度测量的原理,描述了光纤光栅感温探测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和各模块的功能特点.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火源位置及不同的火源功率,在模拟地铁区间隧道中开展了全尺寸火灾试验,研究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响应性能,测量隧道拱顶处最高温度以及报警响应时间,并根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情况来确定火灾规模.研究发现,在隧道内纵向风速较大时,火焰及烟气会发生倾斜,导致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器报警位置发生变化.讨论了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报警阈值的设置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敷设间距的布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原理,详细描述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和各模块的功能特点.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火源位置以及不同的火源功率,在模拟地铁区间隧道中开展全尺寸火灾试验,研究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地铁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温度响应性能,测量隧道拱顶处最高温度分布,并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来讨论火灾发生的规模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阈值.研究发现,在隧道内纵向风速较大时,火焰及烟气会发生倾斜,导致分布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报警位置发生变化.最后,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中感温光纤在地铁区间隧道内敷设高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选用碎纸、棉绳和聚氨酯塑料试验火,在地铁站台进行火灾实体试验。在车站夜间停运条件下,对不同类型试验火源的烟气速度、温度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地铁中具有镂空格栅吊顶车站站台在停运时初期火灾烟气运动的规律,为地铁车站火灾探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件,是报警系统的"感觉器官",不同场合或保护区域适合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分析探测原理及应用特点,解决地铁站厅、站台、区间隧道、设备房等保护区域传感器的合理选用问题,同时为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维护人员及城轨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测温系统,为了验证其在地铁区间隧道内的适用性,在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足尺模拟地铁区间隧道内,使用93号汽油进行了模拟火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纵向风的影响下,能触发传感器报警的位置发生了偏移;火源移动时,至少有2个传感器分别发生了报警,表明该型光纤光栅测温系统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点式感烟探测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地铁电缆夹层、高大的车库空间、装修方案复杂的车站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等场合应用的不足,通过对吸气式烟雾探测技术与传统的火灾探测器在地铁环境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吸气式烟雾探测系统具有安装灵活、易维护等特点,推荐在地铁上述重要或特殊场所采用吸气式烟雾探测报警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地铁火灾烟气在有活塞风和无活塞风影响下的扩散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的情况下,搭建地铁站台液体缩尺模型试验台。用带颜色的水模拟火灾烟气,在获得烟气扩散现象的同时,测出烟气在典型位置处的流速分布与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火源强度为1.5 kW时,无活塞风作用下,烟气要充满182 m×12 m×4 m的站台需180 s,乘客有120 s的时间从左、右楼梯疏散;有活塞风时烟气充满站台只需30 s,乘客仅有25 s从右侧楼梯逃生。  相似文献   

10.
提出火灾时人员疏散评价指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火灾动态模拟器(FDS)软件建立广州地铁3号线B型车前3节车厢全尺寸比例火灾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烟气蔓延特性分析。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车厢不同区域设置3类典型火源,对比其烟气蔓延特性,求解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火源燃烧对于静止地铁车厢的烟气蔓延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火源功率条件下地铁车厢中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车厢端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地铁车站火灾产物影响的分析,以广州地铁13号线白江站为研究对象,使用PyroSim软件构建地铁车站火灾排烟模式仿真模型,对地铁车站火灾烟气扩散特性、火灾产物发展趋势等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加快烟气消散速度、减缓温度上升速度和增加能见度距离为优化目标的6种优化方案,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火源位于站台中部时,在站台加设排风机可有效提升火灾排烟效率,同时在部分区域设置有效高度的挡烟垂壁可对烟气控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辆火灾报警系统误报率高的现状,文章分析了地铁车辆的火灾特征,指出当前车辆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无人驾驶列车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要求,提出了适用于无人驾驶地铁车辆火灾报警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进行了探测器选型和安装位置设计,同时采用漂移补偿、粒子辨识和多探测器融合等关键技术进行抗干扰设计;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地铁电客车内火灾报警系统是报警控制器通过前端探测器监测被检测区域火情,提早告知司乘人员的火情预警系统。分析火灾报警系统典型故障,为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地铁车站火灾应急处置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以上海地铁东方体育中心站为例,详细分析了车站火灾应急处置方案。将车站公共区域火灾细分为站台和站厅不同层面,根据其具体人员布岗和环控设备响应情况,对公共区域不同位置火灾应急处置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某地铁跨海隧道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工程概况及防排烟系统设计,并建立物理模型。从火源强度、火源类型设定、燃烧模型、几何模型网格设置和火灾耐受极限判断标准方面设置边界条件。采用FDS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隧道内的温度分布、正线隧道内的风速、正线隧道内能见度、正线隧道内的CO浓度分布进行分析,提出慎重选取隧道防灾通风方案和合理控制风机的开启时间对隧道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FDS软件模拟分析了当地铁车站内发生列车火灾时,采用"轨顶及站台层排烟,站厅层送风"及"轨顶排烟,站厅层送风"两种烟控模式下站台层的防排烟效果,并根据模拟结果改进设计方案,得出最佳烟控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地铁隧道的特殊环境给火灾探测装置选型带来很多困难,光纤测温系统的出现为解决地铁隧道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的原因、特点,针对地铁隧道的环境特点,对火灾探测器的功能、作用和选型进行分析,给出地铁隧道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地铁区间隧道所用独立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在风速分别为0、3m/s、6m/s等3种工况下的温度响应和温度梯度响应。试验证实,在有风条件下,隧道顶部温度分布明显偏离对称型且温升速度缓慢,在规定的60s内很难达到定温报警阈值;改用温升梯度作为有风工况下的火灾识别参数可同时优化火灾响应速度和火灾虚警抑制。在试验条件下,温升梯度在火灾发生后30s内即可达到火灾差温报警阈值12℃/min,启动差温火灾报警。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站火灾中,对人员危害最大的不是火本身,而是因火灾而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研究高效的烟气控制模式就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采用CFD方法运用κ-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分别对轨道中央列车车厢和站台层左侧两楼梯中间位置着火情况下烟气扩散情况进行模拟,比较屏蔽门对站台层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屏蔽门并制定相对应的自动门开启数量后,至少能保证6 min的安全疏散时间;排烟风机对站台层的抽吸作用更加集中,风机的效率至少提高10%;站台层内温度也随着排烟效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该研究为城市地铁防排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地铁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性能化消防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对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某典型单层岛式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风速以及站台区域的速度场进行现场实测调查.根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站内的气流流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车站发生火灾时,不同通风排烟模式下烟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提出车站火灾发生时的最佳通风排烟模式,以期为现行的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方式以及将来的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