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文龙 《中国水运》2006,3(2):75-76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的发展,评述了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沈建霞 《水运工程》2018,(11):72-74
高桩梁板码头的横梁高度较大,受桩基间距控制,跨径相对较小,也即跨高比较小,严格来说属于规范限定的深受弯构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深受弯构件按照普通的受弯构件来进行近似配筋。以现行规范为基础,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这两种配筋方式后认为:同等情况下,深受弯构件比普通受弯构件计算配筋量增加30%~35%,对于高桩梁板码头的横梁或其他类似的深受弯构件,如按普通受弯构件来进行配筋,结果偏不安全。分析结论对今后类似的深受弯构件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沉箱结构因其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施工速度快、整体性好等优点,成为设计单位优先考虑的结构形式,在码头、防波堤等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沉箱配筋的计算作为沉箱设计的基础,对沉箱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沉箱结构配筋计算的研究,分享浅薄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异同点,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环境暴露等级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述,并分析欧洲规范的承载能力计算、裂缝开展宽度计算原理。以实际项目为例,对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配筋和裂缝宽度等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同等条件下中国规范较欧洲规范的裂缝计算值更大但裂缝控制更为严格等结论,为海外项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勤振  刘海民  冯超 《水运工程》2021,(10):295-299
针对非杆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领域,以柳江红花水利枢纽复线船闸混合式闸室边墩墙为例,对传统手算法、有限元法关于内力及配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应力积分法求弯矩适用于传统杆件结构,闸室边墩墙作为非杆件体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高度大,受压区范围占比大,中性轴偏向受拉区,按应力积分法求弯矩,弯矩值偏大;传统手算法与有限元应力积分法计算内力,按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进行配筋计算,所需受拉钢筋量多,不经济;有限元弹性应力图形法分析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力,产生的拉力完全由受拉钢筋承担,按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原则,实际配置受拉钢筋量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信息模型在水运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的应用范围,以信息化技术促进水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效率提升,依托某沉管预制厂深坞区全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预制工程,引入了HIDAS构件配筋软件,针对复杂异形沉箱浮坞门的钢筋模型创建、出图、计量及模型交付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evit软件及HIDAS构件配筋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结构的三维可视化配筋方案适用于水运工程复杂结构的三维配筋,图纸及计量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基于模型与计算交互的配筋方案优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优化钢筋布置方案,从设计层面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配筋的精细化程度,基于欧洲混凝土标准的设计方法对任意形状钢筋混凝土断面正截面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针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分段特性,采用高效的动态网格更新技术和高斯积分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内力进行求解并编写相关程序,该程序能输出构件配筋正截面极限承载能力的三维包络面数据,可结合构件有限元全节点内力结果分析配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同时解决了设计时仅对单一节点、单一工况验算的便利性和完备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时,使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给出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会遇到求解超越方程的困难。文中提出了简化计算的方法,可以方便地用于工程设计和强度复核,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旧桥微弯板的加固方法及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弯板的结构特点和破坏规律,提出微弯板的三种加固方法,并给出各种方法的计算模型和内力计算的简化公式;再依据改变受力模式法对给定的微弯板进行内力和构件承载力计算;最后给出本文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板桩码头的ANSYS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板桩码头进行了三维实体模拟,对板桩码头的板桩、拉杆、锚定墙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的后处理,得到了板桩码头各构件的位移、剪力、等效应力等。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这为板桩码头的结构设计校核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