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断面箱涵顶进技术在下穿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铁路既有线箱涵顶进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线路防护及加固设置、顶力设计及计算、顶进设备的选择、箱涵方向及高程的控制以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既有线箱涵顶进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实际施工中,如何控制箱涵下穿施工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影响,是快速、安全进行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某超大断面、施工技术难度很高的箱涵顶进工程,在施工期间为不中断既有公路线的正常通行,采用了管棚支护下箱涵下穿技术.本文通过对其现场测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箱涵顶进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 在与箱涵的中心标高一致处,掌子面正前方的深层土体发生最大的水平位移;(2) 通过监测土体与涵壁的接触压力,可以分析顶进过程中注浆及箱涵顶力的作用效果;(3) 采取修正箱涵顶力,可以保证箱涵沿着设计线路顶进;(4) 孔隙水压力是评价箱涵顶进对土层扰动的灵敏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箱涵在软土地基顶进过程中产生扎头的原因,提出了工程降水、预留滑板仰坡、安装钢刃脚等预防措施,以有效地控制箱涵在软土地基顶进时的扎头现象,确保工程质量及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4.
以跨越首都国际机场主滑行道的箱涵顶进施工为工程背景,针对软弱地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地面沉降控制严格等不利因素,考虑了箱涵结构和土的相互作用;对箱涵的顶进施工中滑行道的沉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计算值与现场观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箱涵下穿既有铁路时顶力较难控制,易发生箱涵姿态的较大偏移从而影响施工质量。本文以大跨度箱涵下穿既有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箱涵底板内力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由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大跨度五孔箱涵模型模拟其顶进过程,探究其在顶力与进尺不同情况下箱涵轴线偏移情况,为顶力的实时调整提供依据。基于上述研究在工程中实现了对顶力的智能控制,并通过分析箱涵中轴线偏差实测数据对工程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底板内力监测数据实时调整总顶力可使其每镐顶力与摩阻力基本相当,未造成顶力浪费;箱涵顶进过程中总顶力、左右顶力比值与总进尺均与轴线偏移存在一定关系,为顶力智能控制提供了参考;在大跨度箱涵顶进过程中对顶力的智能控制能较好地控制箱涵的姿态,将轴线偏差控制在50 mm以内,实现工程的高效性与精准性。  相似文献   

6.
首都国际机场下穿滑行道长大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首都国际机场滑行道下箱涵顶进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顶进方案、顶进措施等内容。经过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箱涵顺利准确顶进就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机场下穿滑行道箱涵顶进施工的顺利完成,施工中应当对其进行有效监控。以跨越首都国际机场主滑行道的箱涵顶进施工为背景,对首都国际机场箱涵顶进实体工程的监控结果表明,顶进过程中滑行道面的沉降变形、箱涵结构受力变形、箱涵的空间位置均满足要求,监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既有线铁路立交桥涵施工中,顶进施工具备结构性能优良、安全可靠、工期短、对既有线影响小等优点。该工艺在既有线铁路立交桥涵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如何更好的解决桥涵顶进施工过程中高程和方向控制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从箱涵顶进过程中箱体的受力入手,对影响顶进施工高程和方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的相应措施。以实际工程为例,借鉴成功的施工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为今后既有线铁路立交桥涵顶进施工中高程和方向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箱涵顶进质量因素分析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昌市下穿铁路的排污箱涵这一具体工程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箱涵顶进质量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提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方案,并最终取得箱涵顶进的理想状态.相关经验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宝兰二线DKl463 957处一孔宽3m的箱涵顶进为例,介绍工作坑、箱涵预制、线路架空、箱涵顶进等施工细节及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宁波地铁I号线Ⅲ标深基坑工程,指出基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对风险源进行辨识,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对该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权重。结果表明,在各种施工风险中,基坑开挖施工风险的权重最大,风险等级较高,而换乘节点施工风险量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众多而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直觉模糊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首先,基于基坑安全事故案例、专家工程经验和实际工程,分析并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根据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应用直觉模糊数确定专家和评价准则的权重;最后,运用 TOPSIS 多属性决策方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最终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识别施工过程的高风险因素,可作为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黄沙岭特长隧道在掘进中出现大量涌水,致使掌子面一度停止施工;同时涌水对围岩和初期支护冲刷和侵蚀较为严重,加上该段围岩稳定性较差,给施工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分析,采取了上下断面短台阶开挖,增加超前管棚加固和注水泥浆提前堵水等措施,并在拱脚增设注浆小导管,防排水相结合,从而顺利地完成涌水段施工。  相似文献   

14.
泥水平衡顶管机在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曲线管幕工程,介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曲线管幕顶管设备选型,以及选用德国海瑞克AVN1200TC泥水平衡顶管机的顶进、UNS导向、操作控制、泥水处理等四大系统,通过曲线顶管工艺试验和已完成的隧道中板处4根顶管的成功实践,从顶进精度控制、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顶进工效等方面,对设备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满足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三台阶六部短距法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建贵(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三都~五通间属于高原斜坡侵蚀、构造中、低山区,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隧道洞身地质中Ⅳ、Ⅴ级围岩等级所占比重大,施工安全风险高。针对开挖断面为138 m2~146 m2的特大开挖断面的软弱地质围岩铁路隧道,必须采取可靠的施工工法,才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论:以贵广铁路大断面Ⅳ、Ⅴ级软弱围岩地质隧道施工为背景,在总结了传统三台阶施工工法的经验基础上,施工采用三台阶六部短距开挖工法,将隧道整个开挖断面分为三个台阶六个作业面,上、中、下各台阶施工同步推进,弥补了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工序多、工期长、对围岩扰动次数多的不足,便于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且机械化程度高,缩短了工期。根据现场工程实践,该工法既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又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结构截面控制内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一般采用将荷载满布到结构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并未考虑不同活载布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截面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文章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红牌楼南站结构模型为例,运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活载布置下结构的内力进行比较,得出地铁车站各截面控制内力所对应的活载布置,为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区下穿运营高铁通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天津市武清区某城市干道下穿高速铁路及普速铁路立交工程是我国首例下穿运营高铁的通道工程,具有安全风险高、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等特点。以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软土地区及临近运营高铁等特点,分别对工程防护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高压旋喷桩施工和开挖对桥台影响试验、全封闭止水、开挖、顶进施工技术以及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测试,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试验和实测数据,提出一整套软土地区临近高铁工程的安全评估和防护技术、监测技术和施工方法。研究结论:针对降水、开挖、打桩等关键工序进行安全评估计算分析是必要的;采取"分段开挖、边挖边压、上下分层、同层分片、逐片推进"施工措施,及"及时封底、分段浇筑"施工模式,可有效降低施工对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的影响;旋喷桩施工对高铁影响较大,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压力,尽量在15 m以外。  相似文献   

18.
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Ⅲ级水平围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包西铁路洞子崖隧道掘进开挖为例,介绍了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Ⅲ级水平围岩施工中的应用。通过实践和多次参数调整,对光面爆破的参数设计、遵循的原则及参数的选择、调整、优化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施工建议及技术控制措施及要点,为以后类似地质情况下的隧道爆破开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棋盘石隧道地处岩溶及断层强烈发育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存在暗河、断层、软岩大变形、岩爆等多种不良地质,隧道在掘进中随时都可能遭遇突水、突泥等多种高风险,被定为向莆铁路I级风险隧道,因此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对棋盘石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以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2309标盾构区间为依托,分析了盾构在孤石及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的施工风险;通过采用提前破碎基岩、预设好换刀加固点和合理的掘进模式及参数等,妥善解决了该地层中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