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4种汽车内饰件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方法。采用三元梯度洗脱,按体积百分比为乙腈38%~70%,四氢呋喃4%~12%,水25%~50%。对于14种醛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较难分离的丙酮和丙烯醛,丁酮、甲基丙烯醛和丁醛,均能有效分离。加标回收率为70.1%~107.5%,检出限为0.001~0.026 mg/m^3,线性关系好。该方法定量准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13种醛酮类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本方法对丙酮、丙烯醛、丙醛、丁烯醛、甲基苯烯酮、丁酮和丁醛的色谱分离度理想,可以用于空气中13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汽车中13种挥发性醛酮类物质的方法。研究采用了固相吸附采样法和乙腈溶液洗脱的前处理,优化了试验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喝准确度。13种醛酮类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工作曲线线性良好,13种醛酮衍生物标液的稳定性、精密度良好,实际样品测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2,4-二硝基苯肼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汽车内饰材料中醛酮化合物散发量的方法。研究了显色剂配制方法、样品在烘箱中的加热时间及聚乙烯瓶中水的体积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醛酮化合物的工作曲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9,检出限为0.001-0.003μg/mL,回收率为63.2%-89.1%。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醛酮化合物散发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羰基排放特性,设计了发动机尾气中羰基排放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气体捕集、衍生化反应、生成物的洗涤或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尾气中的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丙酮等物质进行了分离测量,分析了检测波长、采样流速、穿透现象对采样效率及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流速2L/min,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30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提高严重污染地区的新车和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在治理机动车污染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也促成了一些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和检测与保养(I/M)计划,其中包括:根据车龄制定排放标准或限值;测定催化转换器的有效性;减低造成臭氧的氮氧化物(NO_x);提高检测技术与美国联邦检测规程(FTP)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辆国Ⅳ汽油车排放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汽油车尾气中甲醛、乙醛、丙酮的排放量最高,3种物质占醛酮化合物总量的80%以上,丙醛、丙烯醛、丁酮等其他醛酮所占比例较低;在市区行驶循环(ECE)的醛酮类化合物排放水平高于郊区行驶(EUDC),表明各类醛酮的排放与汽油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有关.从醛酮之间的相关性看,乙醛、丙醛、丁酮和苯甲醛与甲醛的相关性较好,R2在0.86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量乙醇/柴油发动机新的排放物——乙醇和乙醛,对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以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的冰水浴两级吸收采样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尾气中乙醇和乙醛的采样,吸收效率大于96%;通过引入采样系统稀释系数、流量校正系数和吸收效率修正系数的理论计算,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色谱分析方法和色谱标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实现了对样品中乙醇和乙醛的分离定量测试;整个测量系统对排气中的乙醇和乙醛检测限值为0.1×10-6,最大极限误差为0.5×10-6,并在一台实际乙醇/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亿辆,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约400万t,大量的尾气排放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全世界汽车工程技术人员都在不懈努力。现阶段我国已全面执行较为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加强了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而尾气检测是机动车尾气治理中的首要工作。1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与检测标准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NO x(氮氧化合物)和烟尘颗粒  相似文献   

10.
文章建立了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未燃甲醇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硅胶采样管吸附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的甲醇,再用水将硅胶采样管中的甲醇洗脱,洗脱液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此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是0.035μg/mL,线性范围为0.1μg/mL-4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8%-101%。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灵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经实际样品测定,完全满足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未燃甲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通市某工业园区难降解废水深度处理需求,以Fe OOH为主的铁基催化剂搭建了一套处理规模为20 m3/d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优化了系统运行参数,考察了中试装置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和三相催化氧化中试装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在臭氧浓度200 mg/L、臭氧投加气量2 L/min、催化反应时间30 min时实现了57.6%±7.3%的COD去除率,优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且其占地面积小,去除单位COD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为16.7元/kg COD,仅为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的70%左右,综合处理效能更高,具备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潜力。  相似文献   

12.
将臭氧应用于污水处理具有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河口南岸地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30000 t/d,污水处理过程中需投加臭氧作为消毒和高级氧化的措施.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氧一般由臭氧发生器制取.臭氧发生器主要有板式和管式两种类型.该项目设计...  相似文献   

13.
生物柴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及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生物柴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物的研究进展,对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非常规排放物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醛类、酮类、单环芳香烃(MAHs)、多环芳香烃(PAHs)、金属粒子和DDE 6类非常规排放物的主要属性及其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发动机燃烧生物柴油的醛类、多环芳香烃(PAHs)、单环芳香烃(MAHs)的排放量低于燃烧柴油,但部分金属粒子和DDE的排放量要高于燃烧柴油。非常规排放物,特别是多环芳香烃(PAHs)、金属粒子和DDE有毒、致癌。这些非常规排放物可以通过色谱仪—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火焰离子探测器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线检测器系统联用等方法来测定。  相似文献   

14.
臭氧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近年来臭氧在污水和再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也开始崭露头角。介绍臭氧的基本性质,氧化、消毒的机理,以及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污水、再生水处理中臭氧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臭氧去除不可降解可溶性COD(nbsCOD)的效果。通过试验,对于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进行了说明,并对臭氧去除污水中有机磷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en years after their implementation, the Alsatian prefectorial orders concerning emergency measures applied in case of exceedance of alert thresholds for ozone, nitrogen dioxide and, a pioneer feature of the French region, the PM, required an update. In 2007, the ASPA was mandated by the Bas-Rhin and the Haut-Rhin Prefectures to define and assess new emergency measures. The Alsatian emissions inventory first identified the activity sectors which would be potentially targeted by the measures, and then calculated the associated emission reduc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agency, 3 scenarios were retained for concentration simulation: limitation of the speed limit at 70 km/h on freeways and major urban roads, alternated traffic in towns, a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measures. Then, an integrated modelling chain, including the CHIMERE and ADMS-Urban models, was allowed to simulate, fo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variation of ozone during the heat wave of 2003, and the variation of nitrogen dioxide and the PM during wintry episodes, for the cities of Strasbourg, Colmar and Mulhouse. Finally, the urban cartographies of the impact of the scenarios o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crossed with the georeferenced residence data to estimate the population affected by threshold exceedances in each case. A weak impact was obtained for speed limit reduction, while it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alternated traffic; for the PM, the concentrations fell about 10 μg/m3 and the population exposed to threshold exceedance fell by a factor 4; for nitrogen dioxide,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ed by several dozen μg/m3 and the exposed population fell by a factor 2; whereas for ozone, we not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posed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ly developed emergency measures,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and modelling shows that it would be technically justified to differentiate the measures, pollutant by pollutant.  相似文献   

17.
利用XRD,BET和H2-TPR等方法对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Pt/CZ进行了表征。采用浆料球磨涂覆工艺制备了含铈锆固溶体的三效催化剂,并在模拟乙醇汽油车尾气条件下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效催化剂有良好的CO,HC,NOx和CH3CHO同时净化的三效性能和低的起燃活性,有较高的活性,还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气氛中加入SO2后降低了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脱空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有限元建模方法,提出了偏心受压脱空钢管混凝土考虑脱空率影响的核心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并利用ANSYS程序对不同脱空率和偏心率的脱空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脱空率和偏心率的增大明显地削弱了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现有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两...  相似文献   

19.
某4G15D缸内直喷发动机由于在缸盖罩位置布置高压油泵,导致气缸盖罩油气分离部分空间被占用,需要重新设计该款缸内直喷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型式。使用CFD仿真分析软件对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3种不同结构(改进前后)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流动分布、压力损失,采用离散模型模拟油滴粒子喷射,假定油滴粒子与壁面碰撞后即被捕捉,进而得出不同直径油滴的油气分离效率,根据仿真分析结果选择最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试验方法对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间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CFD软件模拟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效率,获得的结果反映了流动本质。在模拟分析过程中,油滴直径设定在1~15μm范围内时,根据所需要的油气分离效率优化设计油气分离结构,满足了最终产品要求。同时,在计算分析准确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应试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洗脱法,分离出柴油机排气微粒(PM)中的可溶有机组分(SOF)。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SOF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OF中最大的组分为烷烃,其次是芳香烃;烷烃中大部分为直链烷烃,芳香烃以萘族和菲族等多环芳香烃为主。给出了微粒SOF中烷烃和芳香烃等有机成分在不同工况下所占有的比例,以及芳香烃中主要有机组分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