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站台建筑限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昌  王建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6):15--18
地铁运营中所发生的乘客上下车时踩空受伤的事故,使人怀疑传统站台建筑限界采用车辆宽度加100mm间隙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地铁限界标准》中车辆限界计算公式,指出站台建筑限界和车体之间的安全间隙可按车门类型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防踏空胶条用于减小地铁站台与列车车体轮廓间的间隙,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及地铁运营安全。按不同车型,以车辆限界为基础对直线车站和曲线车站的防踏空胶条安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踏空胶条安装应注意的问题,可用于规范防踏空胶条的选型及安装。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铁限界标准,列车与屏蔽门之间必须保留一定间隙,以保证列车在规定条件下能安全通过该设备区域。乘客上下车安全与行车设备安全同样是地铁运营中的核心问题。实际测试了地铁列车进出车站和通过车站时与屏蔽门间的动态间隙,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预计了车辆随机晃动下与屏蔽门间的间隙值,从乘客上下车安全角度对现行的地铁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的安全裕量值进行再评估,为将来地铁车站屏蔽门设计及站台设备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站台与列车间空隙缩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站台与列车间空隙的现状调查、车辆限界的分析和标准规范的解读,提出缩小该空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Bombardier公司供货的深圳地铁车辆为例,运用车辆动力学模拟的限界计算结果进行站台空隙缩小试验。理想的站台空隙仅满足实际车辆限界的要求,行车安全空隙利用齿形橡胶填充为柔性间隙,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使乘客上下车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站位一般选在直线地段上,车站的设计与施工较方便,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改建车站由于受原车站建筑规模等因素影响,部分车站不可避免地位于曲线地段上,由保证乘客安全,必须逆行曲线站建筑限界设计,车站限界依据线路计算而得。现以天津地铁1号线二纬路站和津滨轻轨中心广场站由例,就侧或站台车站中柱和站台板的限界计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站台边缘防踏空橡胶条设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站台边缘设置防踏空橡胶条,可有效地减小地铁站台边缘与列车之间的间隙,避免乘客不慎将腿脚卡入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保乘客的安全。介绍防踏空橡胶条设置原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安装方案以及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车站站台的列车停靠、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等功能,从乘降区的定义出发,分析乘客在站台上的动态行为和不同状态时所占的面积,并提出合理指标,从而对站台宽度进行计算。重点解决乘降区站台宽度计算的理念,以高峰小时段、每一列车、平均每一车门的上车客流作为计算客流的依据,探索简易计算方法。对换乘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车站高峰客流和换乘突发客流的新概念,以修正车站设计客流。  相似文献   

8.
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中对车站站台与车门的最大安全间隙缺乏明确规定,并且没有从保障站台安全间隙的需求出发对曲线车站最小半径做出规定,不便于指导曲线车站设计。本文基于对车辆基本限界、曲线地段各项加宽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站台安全间隙限值的规定,研究了城际铁路曲线车站站台安全间隙,提出了站台安全间隙建议值;基于站台安全间隙要求,给出了不同类型曲线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曲线半径选型、站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是国内首个磁浮盾构隧道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磁浮隧道工程。为 科学、合理制定隧道工程断面尺寸,保障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对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限界进 行了深入研究。参照《地铁限界标准》,结合磁浮车辆结构特点,对车辆限界、设备限界以及盾构区间建筑限界、 明挖区间建筑限界、地下车站建筑限界等几种典型建筑限界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详尽的典型地段建筑限界图。研 究表明:采用盾构内径为 6.1 m 的隧道能够满足隧道阻塞比及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已开工建设,建筑限界设计安全、经济、合理,可为后续磁浮隧道工程建设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屏蔽门系统是保障乘客安全和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因地铁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时有乘客被夹和踏空等安全事故出现.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解决办法:在站台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加装激光传感器阵列和自动伸缩踏板.该解决方案对于现有系统的改造较为简单.在实验室做出了模拟样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