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铁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相组成可分为α-Fe(Al)、Fe2Al或α-Fe(Al)+Fe3Al双相组织,并且各相具有不同的相结构.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和设备,对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相组成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中的铝含量对其相组成、相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从而对其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室高真空磁控溅射装置在溅射功率60 W和工作气压0.5 Pa下直流磁控溅射沉积了调制比为1,设计调制周期18.0 nm的Fe/Ti纳米多层薄膜.利用横截面透射电镜(X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小角和广角X射线衍射(SA/WAXRD)分析退火初期的扩散行为.实测调制周期16.2 nm,原始沉积Fe/Ti纳米多层薄膜由交替生长的纳米多晶α-Fe和α-Ti组成,调制界面清晰.Fe/Ti纳米多层薄膜热失稳过程包括亚层间的扩散、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和长大3个阶段.退火温度为473 K时,保持与原始沉积相同的成分调制结构;退火温度升高到523 K,Fe与Ti亚层间发生互扩散,成分调制结构破坏,但相变未发生;达到最高退火温度623 K,过饱和固溶体α-Fe(Ti)和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室高真空磁控溅射装置在溅射功率60 W和工作气压0.5 Pa下直流磁控溅射沉积了调制比为1,设计调制周期18.0 nm的Fe/Ti纳米多层薄膜.利用横截面透射电镜(XT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及小角和广角X射线衍射(SA/WAXRD)分析退火初期的扩散行为.实测调制周期16.2nm,原始沉积Fe/Ti纳米多层薄膜由交替生长的纳米多晶α-Fe和α-Ti组成,调制界面清晰.Fe/Ti纳米多层薄膜热失稳过程包括亚层间的扩散、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和长大3个阶段.退火温度为473 K时,保持与原始沉积相同的成分调制结构;退火温度升高到523 K,Fe与Ti亚层间发生互扩散,成分调制结构破坏,但相变未发生;达到最高退火温度623 K,过饱和固溶体α-Fe(Ti)和金属间化合物FeTi形成.  相似文献   

4.
利用乙酰丙酮铁在空气中的低温热分解反应,制备了Fe3O4,γ-Fe2O3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法(BET)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粒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Fe3O4一次颗粒粒径为16nm左右;γ-Fe2O3一次颗粒粒径约为20nm,颗粒间排列紧密,二次颗粒呈链状,有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纯铜渗铝层的铝浓度分布及对α-Cu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的铝浓度与渗铝剂中的铝成分有关,当铝成分≤4%时,渗层铝浓度分布与扩散定律计算值相符.渗层组织主要是α-Cu固溶体,α-Cu相的点阵常数与铝浓度呈线性关系.用内氧化技术在渗铝的试样上成功地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粉末冶金法,使用TiO2和^1B2O3粉末,研究了在Al-TiO2,Al-B2O3和Al-TiO2-B2O3系统中分别形成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硼铝金属间化合物以及TiB2的原位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TiAl3,AlB2和TiB2分别在加热到650℃,750℃和750℃开始形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除了这三个应该出现的平衡相之处,没有探测到其它亚稳相,对不同加热温度下的显微组织观察分析发现,这些增强物在高温反应过程中量的增加都强烈依赖于相的长大,而非相的形核,在Al-TiO2系统中,TiAl3的形成在铝的熔点下开始,显微组织中存在二种形态的TiAl3相,一种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其边缘在TiO2的进一步还原过程中被中分地消耗,另一种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α-Al析出过量Ti而形成的,在Al-B2O3系统中,AlB2在750℃到850℃之间形成,其形态与AlB2相同,但宽度较小,在Al-TiO2-B2O3系统中,TiB2在750℃开始形成,细小的TiB2颗粒分布在原始铝颗粒的界面处与α-Al2O3混合在一起,而粗大的TiB2颗粒则分布在α-Al的晶界上。  相似文献   

7.
在含Fe的Al-Si合金中加入Mn元素,铸成试样和焊丝,研究了Mn对铸态金属和氩弧熔敷金属中Fe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在铸态只生成一种多边形汉字状的Al-Fe-Si相,在焊态熔敷金属中生成多种形态的Al-Fe-Mn-Si相,有多边形汉字状(块状),六角星状,鱼骨状和小花状,Mn对铸造Al-Si合金和焊态Al-Si合金中的针状Fe相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X射线衍射发现,熔敷金属中存在A19Fe0.84Mn2.16Si,A10.7Fe3Si0.3,Mn12SiA15相及其它一元,二元相。  相似文献   

8.
纯铜渗铝渗剂的铝含量对α—Cu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纯铜渗铝民支的铝浓度分布及对α-Cu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的铝浓度与渗铝剂中的铝成分有关,当铝成分≤4%时,渗层铝浓度分布与扩散定律计算值相符。渗层组织主要是α-Cu固溶体,α-Cu相的点阵常数与铝浓度呈线性关系。用内氧化技术在渗铝的试样上成功地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TIG堆焊工艺试验,建立了填充金属含铝量与Fe-A1合金堆焊层含铝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了含铝量对堆焊层裂纹倾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获得Fe3Al合金堆焊层所要求的焊丝含铝置范围,为研制开发Fe3Al堆焊焊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蔓延燃烧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粉体CaFe2O4/α-Fe2O3,利用热分析(TG—DTA)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800℃焙烧温度下可形成纳米复合粉体CaFe2O3/α-Fe2O3,微粒粒径达60~70nm;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 系统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分析了信号设计中相位设计和配时设计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并针对相位设计 的特点,提出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理论框架,构造详实可行的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建立相位生成和优化模块,在相位优化模块中,利用交通流冲突点数量、交叉口时空利用率、信号相位损失时间总和三项指标评估交叉口信号相位方案,为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框架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抑制多余力值,改善电液伺服系统加载精度与系统性能,在对正弦信号施力机构数学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的改进方案,利用驱动伺服机构位置反馈信号进行辨识,构造理想的速度补偿信号进行流量前馈补偿,抑制多余力,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补偿信号修正相位有效地补偿了多余力.对正弦运动施力机构多余力的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制自动跟踪同步通信卫星平板相控天线阵系统,对相控阵天线中的关键元件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进行了研究。利用双平板模型推导出了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的超越方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根据超越方程对单环非互易铁氧体移相器的差相移随铁氧体厚度的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铁氧体厚度的增加,它的差相移增加。  相似文献   

14.
针对Zhang所建立的非均衡连续交通流模型中的三个阶段模型各自的缺点,即第一阶段的模型本身并不合理,虽然第二阶段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性质,但是这阶段仅仅是这三个阶段中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的模型是不稳定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这三个模型不能从形式上统一起来的事实,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这三个不同模型建立一个统一的连续模型,然后对这个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且还证明了它是线性稳定的.从而证明,这个统一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Nege1.Schreken berg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面向高速公路的一维交通流运行状况,细化格点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观测车辆的运行情况,并对车辆的平均速度和延误加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平均速度和延误符合它们的基本变化趋势。从仿真结果生成的时空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模型所生成的时空图所出现的阻塞相要比NS模型所出现的阻塞相平缓。且由于我们在仿真过程中使车辆加速度降低到合理的大小,让车辆的运行过程更加连续,因此本文模型比NS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化学融雪剂腐蚀桥梁结构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提出桥面敷设加热电缆方式除冰雪技术方案,以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瞬态热分析和稳态热分析,系统研究了在桥面加热升温和稳态融雪节段加热功率与环境温度和环境风速的关系。经分析可知桥面加热过程可分为滞后、升温和稳态三个阶段,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桥面敷设加热电缆除冰雪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相四柱式三相变四相变压器差动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相四柱式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三相侧与四相侧的电流变换关系,提出3种简单实用的差动保护接线,基于保证差动保护在各种情况下正确动作的前提,从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接线,辅助交流器的配置数量等方面,比较分析3种接线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接线方案1和方案2都能满足实际要求,其中方案1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主要观察同频率相互垂直振动的合成。当位相差变化时合成图形的旋转方向也随着变化。直观地显示了振动合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孙玉武 《北方交通》2007,(4):173-175
目前在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经济评价结论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由于项目造价高而交通量预测值低且车辆收费标准增长缓慢,经济评价特别是财务评价效果越来越差,部分项目经济评价无法通过。综合评价是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综合项目在经济、政治、国防、社会效益等多领域因素的分析,得到项目的综合评价结论,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编组站机车作业安排过程中,列车的晚点、待取乍辆的缺少、待出发列车的时间紧急等都会要求机车在解体列车时按需而行,而不是按列车到达的顺序依次解体。这就要求在编制车站计划时实现合理的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运用有限状态机模拟机车动态,输入计划列车到达、出发信息、现车信息推算机车任务,决策现场作业顺序,辅助调度员做好调车作业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