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     
第四讲局域网(LAN)协议 局域网(LAN)帧结构对应OSI的第2层,由网卡实现其数据的打包/拆包功能,并在其帧结构上承载IP. 局域网网络结构可以分为:星型、总线型和环型3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深入的IP网流量分析技术已成为挖掘现有网络资源潜力,提高网络运维水平的重要手段.对IP网上各类基于业务或用户的应用感知识别,对用户行为特征的细化分析,是实现网络可管理、可运营的基础.通过对IP网流量分析所采用技术的研究和对比,说明了深度包检测技术的优势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为IP网的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一种采用主动扫描探测方法进行有害信息监控的系统.基于bot包设计网络蜘蛛模块,实现对html、asp、php和jsp等网页的自动抓取;采用反向最大匹配和二级哈希散列算法,实现中文分词;开发信息索引模块,实现对网页的批量和增量索引;开发有害信息检索模块,实现有害信息监控及预警功能.最后通过集成各模块,实现有害信息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讨论多功能车辆总线MVB以及目前国内外MVB网络产品的开发情况,阐述IP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SOPC设计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MVB Encoder模块的总体方案,采用Veriiog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 Ⅱ 6.0上实现其IP核的设计,通过Modelsim SE 6.2 b仿真平台对MVB主帧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正确性,可为MVB网络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有效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IP电话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联通、移动、网通、电信、铁通IP电话业务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广大用户对IP电话的使用也耳熟能详,但IP电话为何如此受人青睐?就不能不提到实现它的技术手段——VOIP技术了。VOIP即Voice over IP(通过IP包发送实现的话音业务),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它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系统分析移动IP机理的基础上,详述了移动IP在Linux上的具体实现方法,提出了移动I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移动IPV6的一些新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铁路运输指挥和行车安全,对铁路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从外部运行环境、系统设备及其内部模块设计、混合组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体可靠性技术方案。首先,系统可采用物理服务器或云平台部署方式,服务器部署时系统采用电源、磁盘的冗余备份,云平台部署时通过容错技术提升系统可用性并可根据负载调整需要计算资源,采用链路聚合、网络双平面等技术保证系统不受网络单点故障影响。其次,中心设备内部各模块采用主备或集群部署方式实现模块冗余备份,系统设备通过双中心组网实现异地容灾备份。最后提出IP和E1混合组网方案,确保IP网络故障时系统仍可通过E1组网提供语音调度通信业务。上述方案在出现局部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可不受影响地提供调度通信业务,有效保证铁路列车运行时多媒体调度通信业务的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IP的语音通信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穿越各种各样的IP网络地址变换器(NAT).目前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有STUN、TURN和Proxy等,但是它们在兼容性以及通用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探讨基于ICE方式的语音通信原理,在实时通信系统上实现基于ICE方式的语音通信模块,测试多种网络环境下的通话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信号系统中,为有效减少铁路信号系统设备CPU资源占用率,设计一种基于DWC PCIE Core的数据发送与接收系统。该系统采用内嵌ARM Cortex-A9双核的FPGA开发板套件,利用FPGA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可配置的PCIE硬核IP模块以及以太网硬核IP模块。该系统主要介绍Host PC与FPGA之间基于PCIE2.0的DMA数据传输以及FPGA之间基于GMAC的以太网数据传输,通过PCIe总线、以太网基于DMA模块实现数据高速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0.
陈炼 《铁道通信信号》2012,48(11):66-68
以广东铁通IP城域网网管为例,介绍IP城域网网管的典型系统结构,详述告警管理、性能采集2方面的技术。为解决告警统一处理和呈现的问题,提出在告警模块中抽象出AlarmServer统一处理多个告警源的思路;为了解决大规模业务性能数据采集的问题,在性能采集模块中增加多线程处理和数据库连接池。通过逐步建设完善,广东铁通实现了IP城域网的统一管理,达到了提高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质量、降低网络管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中,IP地址既作为节点的位置标志又作为节点的身份标志,难以适应列车通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结构,并设计一种列车通信方案。在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结构的列车通信方案中,IP地址只作为节点的位置标志,引入端点标志符作为节点的身份标志,使得节点移动时也不会中断连接。列车中的节点通过移动网关接入互联网,对于MANET节点发送给互联网节点的数据报文,移动网关在转发之前需要对该数据报文重新封装;当节点移动时,利用路由更新选项和路由确认选项进行路由更新,并且这些选项都封装在IPv6逐跳选项报头中,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性能仿真及分析表明,与基于MIPv6的通信方式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报文递交率以及更低的报文开销。  相似文献   

12.
分析轨道交通传输网承载的业务类型,探讨各系统的组网及接口要求,并结合当前轨道交通传输网制式的选择,根据轨道交通传输网需承载大量宽带IP数据业务的要求,引入基于全IP分组交换的PTN(分组传送网)技术,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研究轨道交通采用PTN传输技术的网络拓扑、环网保护、QoS保证、时间同步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的DSP,MCU和FPGA芯片需要快速、可靠地完成一定数据量通信的要求,基于FPGA的IP软核实现双口RAM方法,研究适用于MCU,DSP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技术。首先利用Altera公司提供的FPGA开发环境Quartus中的MegaWizard进行配置,实现1个双口RAM模块;基于该模块,依次设计单向三口RAM模块、双向三口RAM模块以及双向三口RAM模块与MCU和DSP芯片的接口部分,并将带有与MCU和DSP芯片接口的双向三口RAM模块封装成1个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顶层模块。对该顶层模块进行编译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可靠、经济和方便地实现变流器数字控制系统中MCU,DSP和FPGA芯片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实现图像摄取传输的实现方案,分析了图像传输功能中的传输协议,大文件传输,丢包,乱序以及图像传输的完备性检测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通过对移动电台终端、移动设备和调度终端等设备的分组数据连接配置,编程实现了利用数字集群系统进行图像摄取传输的功能,扩充了集群系统的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联锁系统中通常会设计有安全输出电路,用来保障计算机联锁平台的安全性能。在某些型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输出电路中,会通过安全电源控制板对一个连续固定频率信号的选频,来隔离输出用以控制安全继电器的电源信号。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51系列单片机和MAX038信号发生芯片的频率发生器,用以来模拟输出该频率信号,基于Qt设计了上位机程序来实现对频率信号的监测与调控。文中详细介绍了该发生器在结构的搭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FSK信号作为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主要信号制式,在国内铁路上现在有两种,是法国引进的UT信号和国内自主开发的YP信号,小波变换是继傅里叶变换之后的重大突破,而小波包则是小波变换的进一步发展,克服了小波变换的一些不足,本文首先研究了车载FSK信号的特征,再利用小波包对车载FSK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文中,给出了如何确定给定频率的信号在小波包分解树各个分解层中对应节点的算法,在滤波处理过程中,为了处理带内的噪声,也给出了采用阈值的方法来减少带内白噪声,阈值的选取充分应用到FSK信号的小波包分解的特点,最,我们给出了计算机产生的仿真FSK信号和现场采集的FSK信号的两种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根据车载FSK信号的特性,小波包方法是处理车载FSK信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型车站用电特点,提出利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研制的智能铁路信号电源系统代替目前的工频电源系统。系统分为交流柜和直流柜,并分别预留了交、直流扩容,采用自然冷却。系统输入采用两路独立AC220V市电、手动或自动切换、主路优先,具有输入过/欠压保护、机械电气联锁和故障声光报警等功能。系统采用三级防雷技术,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分别进行防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均采用热插拔方式,内有监控单元。系统输出分配给5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能单独完成供电工作,每种输出都采用“1 1”热备份。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高频AC/AC变换、输入/输出分别防雷和远程监控等技术。该系统已经在电气化铁路区段100多个车站使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信号融合现场总线及以太网技术使得铁路系统更加智能、高速和安全.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络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通信系统,实现对铁路信号设备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