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随着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器功能日益增多且复杂,整车电平衡在汽车电气设计中尤显重要。电平衡是指发电机、蓄电池、整车用电器在一定时间内发电量和用电量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平衡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发电机、蓄电池的选型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电平衡的计算必须考虑到蓄电池的容量、交流发电机的功率和负载的输入功率等因素。而根据负载的输入功率选择发电机是电平衡计算的重点。商用车电平衡的计算一直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负载平均消耗功率和极限工况的用电量的计算上都需要人为设定一些加权系数,使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易进行统一的数据库式管理,计算过程也显繁琐。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电平衡计算方法,并可以进行数据库式的管理,便于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平衡是指发电机、蓄电池、整车用电器一定工况下发电量和用电量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文章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平衡的设计流程、目的意义、设计方法(包括模型计算,蓄电池及发电机选型)以及如何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汽车电器系统的电量平衡评判方法和理论分析,结合一款新开发的商用车,以其夏季交流发电机与用电量匹配为例说明如何根据汽车电平衡数据选择合适的发电机。  相似文献   

5.
整车电量平衡试验即为发电机(或DC-DC)、蓄电池输出的电能与整车用电器的电能损耗形成一种平衡且比较稳定的状态,随着汽车用电系统的不断增加,电路系统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整车电平衡测试对于整车电器开发的重要性也更加的突出。在本文中,笔者以一款混动车型的电平衡测试为背景,对测试方法以及评价准则进行详述,为混动车型电平衡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汽车电器系统的电量平衡评判方法和理论分析,并以夏季交流发电机与用电量匹配为例,说明了汽车电平衡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判断方法,最后给出了交流发电机关键零部件在夏季各种车辆工况下的工作温度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描述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平衡试验的目的,重点介绍电平衡匹配计算方法和电平衡道路试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波 《时代汽车》2024,(6):141-144
随着汽车向“新五化”发展,动力、底盘、车身、座舱、驾驶辅助等各域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子元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用车场景的复杂化,使得整车电气系统设计变得非常复杂,故正向的整车物理架构设计和关键的电平衡设计变得异常重要。文章简要阐述了整车物理架构开发流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输出物进行简要说明;以某款重型商用车为例着重介绍了整车电平衡设计的方法。对整车而言,发电机、蓄电池以及整车用电器供电及用电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电平衡计算即是确保这一过程:以满足启动、储运、供电、充电、驻车运行等多项性能和场景化功能为前提,围绕蓄电池和发电机选型开展设计。合理设计整车电平衡性能,不但可保证车辆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还可指导零部件选型,有效降低发电机、蓄电池等零部件的成本,增加蓄电池等零部件寿命,降低整车油耗。[1]  相似文献   

9.
整车电平衡性能是考察整车电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关系到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匹配性,电平衡可分为静态电平衡和动态电平衡,如果电平衡性能不匹配,会造成整车电器故障和顾客的强烈抱怨。电平衡试验可以考察理论设计电平衡和实际电平衡的匹配程度,能对设计值进行修正并逐渐完善电平衡性能的开发。通过对电平衡试验方法、测试工况、影响因素、负载情况等进行阐述,提供一种验证纯电车型电平衡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款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整个循环工况的燃油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运用离散动态规划算法,得到PHEV的全局最优控制策略。并通过在逆向计算中设置不满足条件的控制变量的收益函数为无限大的方法,来达到电池荷电状态平衡。最后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获得的全局最优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与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策略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局最优控制在满足电池荷电状态平衡的前提下,获得了比瞬时最优策略更好的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冯超 《汽车电器》2005,(9):46-55
汽车电器系统用电平衡试验是验证车辆在各种负荷工况下,电器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匹配情况。汽车电量平衡与否关系到电器设备使用的可靠性与汽车的经济性,尤其是发电机的工作性能参数(包括电机转速、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环境温度)对整车的电量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研究汽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各种电器设备的动态参数,合理地进行电源系统设计,保证整个电器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总电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以汽车齿轮齿条液压动力转向器为例,针对该总成空载转动力矩试验、转向力特性试验、逆向疲劳试验、正转耐久试验、温度交变密封试验和噪声试验等6个项目的台架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各项目的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设备的配置及与现有试验标准的差别等,为修订汽车动力转向器行业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飞  刘欢  袁腾飞 《汽车技术》2012,(6):51-53,57
结合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采用数字脉冲时序法开发了汽车动力传动轴系高精度扭振数字化测试系统.介绍了数字脉冲时序法测量原理,以及扭振数字化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性能.在搭建的汽车动力传动轴系扭振试验台上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可靠性,适合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汽车动力传动轴扭振测试.  相似文献   

14.
陈昕  叶仙  黄媛 《客车技术》2014,(6):28-32
汽车转向系统性能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关,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势逐渐突出。这里运用七自由度汽车模型,拟设计出一种基于驾驶员在环的转向测试试验台,将驾驶员操纵的油门踏板和转向信号实时采集,通过信号运算和汽车动力学模型实时仿真,实现转向力矩的模拟和车辆状态信息的输出,并可以快速进行EPS系统的开发验证。  相似文献   

15.
电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汽车底盘测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锋  邓楚南 《汽车技术》1997,(5):23-26,30
论述了在汽车底盘测功机上检测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时,进行电模拟仿真汽车行驶工况阻力的必要性,介绍了一种国内新研制的电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汽车底盘电涡流测功机,并以车速表校验为例,叙述了操作过程和校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有检测能力,顺利完成了碳排放检测能力的改造,测试水平满足欧Ⅴ、欧Ⅵ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研究了传统动力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法,针对某公司某轻型客车燃料消耗量偏高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汽车动力系统的合理匹配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岳惊涛  廖苓平  彭莫 《汽车工程》2004,26(1):102-106
在选择动力源的基础上,对影响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指标提出了理想的评价“标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汽车动力系统匹配的多因子加权分值评价法。  相似文献   

18.
全虎  胡勇 《天津汽车》2011,(5):19-21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产品的可靠性及保证其可靠性的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优化可靠性试验技术,文章通过分析现有试验方法及其分类差异,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从探讨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的经济性、有效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改进汽车可靠性试验工作的意见及相应措施,有效地缩短了汽车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JSAE Review》1996,17(4):375-380
A total control system using a powertrain model is investigated for an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system provides e efficient control for both th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which leads to better fuel consumption and acceleration feeling by optimizing shift timing and throttle valve opening. The new drive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ing a total control system is described. A test vehicle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throttle valve is develop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20.
电源系统是汽车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蓄电池、发电机、供电线束是汽车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陕汽牌SX2255型消防车底盘的电源系统设计为例,从蓄电池的选型设计、发电机的选型设计和供电线束的原理图设计三个方面介绍汽车电源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对汽车电气系统的开发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