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峰 《交通与运输》2011,27(2):38-38
"北上广"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典型,最近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典型,引起热议。在机动车保有量由"十五"末的258万辆增加到目前的470多万辆后,北京市公布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其中,提出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2011年北京发放的汽车牌照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与缓解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结合南京市当前的交通现状,对南京市交通拥堵的"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采取增加交通供给的方式来缓解南京市交通拥堵,同时,也应加强对交通需求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缓解交通拥堵为目的,按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逐次探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调控策略。在点控制中主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因素,分不同种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调控策略;在线控制中,建立了以实现绿波带控制为目的的调控策略,以平均车速和交叉口数量为参数,依次从高速公路、单一十字路口、若干个十字路口这三方面分析了车辆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探讨了绿波带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在面控制中提出了最大流问题,用简化模型分析并证明该方法在调控区域各支路车流量大小中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该方法有助于缓解区域交通拥堵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翔 《交通与运输》2011,27(2):36-3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的进程加快,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如何看待城市的交通拥堵,如何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栏目就此议题开展讨论,并结合近期北京、广州、成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缓解城市拥堵的改善措施与政策,以及上海的交通状况,提出各自的看法,以期为大城市的交通"治堵"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毛振丰 《交通标准化》2014,(13):201-204
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镇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导致城镇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是人、车、路。通过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找出交通拥堵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从政策方面、驾驶员行为方面和道路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为交通拥堵现象的缓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经济人口集聚效应强,机动车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中心城区交通形势日益严峻。2016年成都入选由中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的示范城市,并接受专项资金资助开展"成都市缓解交通拥堵政策与措施"课题研究。依托此课题开展契机,分析了成都市现状交通存在问题及拥堵成因,因地制宜为成都市提出近中远期  相似文献   

7.
错峰上下班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之一.不少城市实施了错峰上下班政策,但对其效果缺乏量化评估.基于海量的车牌识别数据,提出错峰上下班主要影响对象——个体机动化通勤车辆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阐述其出行时耗的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比较该方法与交通拥堵延时指数的计算结果,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政策改善了早高峰的交通拥堵,同时加剧了晚高峰的交通拥堵.该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效果评估,定量化辅助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是制约"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长三角"地区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形势、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将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交优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本文分析了国外城市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发展态势,在结合"长三角"地区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城市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生态旅游景区高峰期交通供需严重失衡、交通拥堵严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离岛交通"发展模式及其内涵,从岛外交通快速抵离、岛内交通低碳慢行、内外交通无缝衔接、设施配置逐层减弱、多元化品质交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大鹏半岛发展"离岛交通"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构建一体化、可持续、多元低碳的旅游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交通拥堵从一、二线城市逐渐蔓延至三、四线城市。在治理城市干路交通拥堵方面,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有着显著差别,大部分存在经济实力不强、公交服务水平不高、电动车、摩托车拥有量高等问题,短期内较难通过建设轨道交通或实施限行等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因此,一些三、四线城市通常采用传统方法,即单纯通过拓宽车道和建设立交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来缓解拥堵,这种做法往往投资较大,改善效果维持时间较短,忽视了对道路功能和从交通系统整体上考虑道路与两侧用地性质的协调,容易对城市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城市干道(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以广东省湛江市人民大道整体提升改造为例,从道路功能出发,提出城市干路整体改善的一套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