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唐可肽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成模大鼠分为唐可肽高、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同时采用正常的SD大鼠为对照组。唐可肽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脂、抗氧化酶和过氧化产物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唐可肽各剂量组能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a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P<0.05);高剂量组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水平(P<0.05)。唐可肽高、中、低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结论唐可肽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改善其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高脂喂饲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同时给予番茄红素灌胃,检测体重、血脂和肝组织脂质水平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番茄红素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0.05),适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番茄红素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肝组织中TC、TG、LDL-C含量(P<0.05),中剂量组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1)。病理观察显示,番茄红素各剂量组脂肪变性及肝细胞肿胀程度减轻,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番茄红素具有预防高脂饲料喂饲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TC、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高脂饮食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刚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在第8、12、16周末测量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及肝脏质量;检测血清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脏内质网情况;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肝细胞内活化转录因子6(ATF6)、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的表达。结果 1高脂组大鼠体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高脂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随时间延长轻度升高(P>0.05),ALT在第16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3HE染色光镜下可见高脂组在第8周肝内出现小泡性脂肪变性,12~16周时,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加重。4电镜下可见,8周时,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结构基本清晰,粗面内质网结构基本正常;12周及16周,细胞内脂滴增加,粗面内质网池内可见线样结构沉积。5高脂组大鼠肝组织内ATF6、GRP78mRNA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幼年高脂饮食可引起内脏脂肪聚集、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功损伤。高脂饮食诱导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ATF6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康脂泰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体内脂质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 :康脂泰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低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 ;升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降低血浆、肝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提示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调脂、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高血压组依据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又分为调脂组和未调脂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补体C3、C4和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等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补体与HCY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补体C3、C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亦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补体C3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均呈正相关(P<0.05);补体C3、C4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73,P=0.699)。与未调脂组比较,调脂组补体C4、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显著降低(P<0.05)。调脂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补体C3、C4与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无关(P>0.05);补体C3、C4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74,P=0.894)。结论补体C3、C4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补体系统激活是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免疫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60只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小柴胡汤[1g/(kg.d)]治疗组、易善复[64mg/(kg.d)]治疗组,每组各15只。分别观察小柴胡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并与易善复作对照。结果小柴胡汤治疗后,脂肪肝大鼠的体重和肝湿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且血清ALT、AST、TC、TG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和血清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疗效与易善复组接近。结论小柴胡汤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慈菇消脂丸低剂量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物对照组,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环氧合酶-2(COX-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脏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镜下可见肝细胞内大量脂滴.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NO含量显著提高,COX-2、iNOS蛋白表达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内SOD活性显著提高,MDA、 NO含量显著降低,COX-2、 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作用亦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结论 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含有红薯或土豆膳食纤维(DF)70g/kg的高脂饲料喂饲成年雄性SD大鼠6周,观察大鼠血清脂质、钙、铁、锌和肝脏脂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DF均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值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清TG、HDL-C、钙、铁、锌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肌球蛋白调节蛋白1(Tmod1)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心脏过表达而全身其他部位敲除Tmod1的小鼠(TOT/Tmod1~(-/-))与ApoE~(-/-)小鼠杂交获得ApoE和Tmod1的双敲小鼠(ApoE~(-/-)/TOT/Tmod1~(-/-))。对ApoE~(-/-)小鼠和双敲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检测2种小鼠的体质量改变、脂肪含量、血脂水平、口服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耐量(ITT)。对肝脏和皮肤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双敲小鼠较ApoE~(-/-)小鼠体质量减轻,体脂含量降低(P<0.05)。但喂养高脂饮食8周后,双敲小鼠体质量增加量、皮下脂肪组织的厚度、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ApoE~(-/-)小鼠(P<0.05),而脂肪肝、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受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od1参与调节高脂饮食引起的ApoE~(-/-)小鼠糖脂代谢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肝疏冲剂对脂肪肝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疏冲剂对不同脂肪肝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用乙醇和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脂肪肝、乙醇和高脂饲料诱发的慢性脂肪肝、乙硫氨酸诱发的急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肝疏冲剂对血脂代谢、肝内脂代谢、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肝疏冲剂使乙醇和四氯化碳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降低,肝内总脂肪和肝糖原(Gn)含量显著降低。可使乙醇和高脂饲料性脂肪肝TC、TG、ALP、LDL和ALT水平显著降低,肝内总脂肪、TG和Gn含量显著降低。肝疏冲剂可使乙硫氨酸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和ALT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升高,肝内总脂肪、TG和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病理切片镜下各用药组大鼠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肝疏冲剂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31例高脂蛋白血症,单纯西药治疗30例。临床观察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组降低胆固醇平均值为64.7±12.5mg,对照组为21.9±12.5mg。治疗组降低甘三油酯平均值为98.1±19.7mg,对照组为42.9±19.2mg。二者P值均小于0.01.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蛋白血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4例健康者为对照,研究了1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十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发现甲状腺素对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代谢均有显著影响,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无显著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24例健康者为对照,研究了1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服用十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发现甲状腺素对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代谢均有显著影响,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无显著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 4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血脂康治疗 ,总胆固醇、LDL C、TG及CRP分别下降2 8.13 % (P <0 .0 1)、2 1.92 % (P <0 .0 1)、13 .3 7% (P <0 .0 5 )及 13 .75 % (P <0 .0 5 ) ,而HDL C升高 9.2 5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不仅可调脂 ,也可以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丙-聚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丙 聚胶囊 (calciumpyruvateandchitosancapsule ,CCC)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 ,初步探讨其减肥机理。方法 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肥胖大鼠胃饲CCC混悬液 30d ,观察CCC治疗前后体重、肥胖指数、腹腔脂肪重量、脂 体比、脂肪细胞数量、脂肪细胞大小、血脂、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给予CCC治疗后 ,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肥胖指数、腹腔脂肪重量、脂 体比及脂肪细胞大小均明显低于肥胖模型组 (P <0 .0 5 ) ;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CCC高、中剂量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CCC灌服 30d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明显减肥作用 ,该作用未显示与促进血清瘦素分泌有关。CCC在减肥的同时 ,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脂成分的改变以及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在兔A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AS斑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染色,光镜观察AS病变,并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检测40只食饵性AS新西兰兔血脂成分的改变及血管壁的病理变化、Ⅰ型胶原mRNA与其蛋白、NF-κBmRNA与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兔15周时血胆固醇(TC)升高约43倍,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约37倍。主动脉内壁可见脂质条纹形成。主动脉AS病变Ⅰ型胶原、NF-κB蛋白及Ⅰ型胶原mRNA、NF-κBmRNA表达定量(A值)分别为0.27±0.02、0.19±0.01及0.30±0.03、0.35±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8±0.01、0.09±0.01及0.11±0.01、0.10±0.09,P<0.05)。结论AS时Ⅰ型胶原增多刺激NF-κB的活性,可能参与了血管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