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LTE-M(LTE-Machine to Machine)系统性能与电波传播和无线信道密切相关。分析LTE-M系统在隧道漏缆场景信道特性,介绍3GPP单径莱斯和多径信道模型;开发LTE-M系统链路仿真系统,对不同信道模型、信噪比、移动速度、莱斯K因子下的系统性能,包括吞吐量、丢包率和误比特率,进行仿真评估。根据仿真结果,给出LTE-M网络规划与优化建议,包括信噪比优化目标设定为15 dB左右,在列车高速移动时采用多普勒频偏校正技术,并应该尽可能使漏缆与接收天线之间存在视距路径(LoS)。  相似文献   

2.
刘斌  舒琳  王均宏 《铁道学报》2004,26(6):44-49
作为一种场强覆盖手段,漏泄同轴电缆不但能够应用于隧道无线通信系统,而且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本文从场强叠加原理出发,利用射线追踪法分别计算了由天线和漏缆产生的场强覆盖,得出了天线位置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场强分布、漏缆所产生的场分布比天线的更为均匀,工作在单模辐射状态下的漏缆比多模辐射时所产生的场分布更均匀等重要结论。本文结果对于室内电波覆盖的进一步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目前,中、长铁路隧道主要采用漏泄同轴电缆(漏缆)作为载体进行无线信号覆盖。本文针对现有GSM-R漏缆挂设高度对线缆维护和检修的不便,建立隧道环境下的漏缆信号覆盖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隧道中漏缆挂设高度对无线信号覆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场景下的信号覆盖测试验证仿真计算的正确性,确定合适的漏缆挂设高度。研究结论:(1)在双线隧道中,当机车天线位于同侧靠近或异侧远离漏缆时,随着漏缆挂设高度降低,等效耦合损耗逐渐增大,但异侧变化幅度相较于同侧情况小;(2)综合考虑隧道内通信质量和漏缆维护两方面,对于非列控需求线路,可以将漏缆挂设高度降低至2. 5 m;(3)对于列控线路,将漏缆挂设高度降低至2. 5 m应谨慎;(4)增大设备发射功率或减小直放站间距能够弥补降低漏缆挂高后对信号覆盖的影响;(5)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铁路规范修编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900 MHz频段电波在山区隧道的覆盖特性和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900MHz频段电波在山区长直隧道、隧道群和弯曲隧道中的测试数据,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公式,得出900MHz频段电波在不同类型隧道中传播的初步特性参数。认为采用光纤直放站加天线辐射的方法,解决900MHz频段的GSM R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山区的应用是有效和可靠的。结合大秦双线铁路的线路情况,提出采用天线辐射方式解决GSM R移动通信系统在山区隧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秦线Locotrol系统无线数传工作频段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秦线Locotrol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分析800MHz和450MHz频段电波在平原开阔地带、长直隧道、曲线隧道、短隧道群弯曲线路中的测试数据,得出不同频段电波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传播特性及误码特性.认为采用800MHz频段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满足在大秦线开行4×5000吨的2万吨组合列车Locotrol系统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对铁路无线系统的漏缆的隧道外吊挂支柱的悬挂荷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力学分析,并以沿海通道为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漏缆悬挂支柱的荷载,归纳出便于工程设计使用的荷载选用值,并列出了钢绞线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1问题提出我国铁路途径大量山区和长大隧道,为满足无线通信网场强覆盖要求,在隧道中使用了大量的漏缆,同时在电气化铁路上方架设交流工频27.5 kV的接触网,与漏缆并行通过隧道。当电力机车通过时,较大的牵引电流在隧道空间形成电磁场,在与接触网几米距离的漏缆外导体上会产生较强的感应电压,对通信设备和维护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当漏缆线路较长时,感应电压高达几千伏,足以烧毁通信设施或造成人员伤亡。为避免此类安全问题发生,在漏缆设计施工中,漏缆与基站设备之间接入了漏缆隔直  相似文献   

8.
石太客运专线GSM-R弱场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太专线不同长度的隧道,利用光纤直放站加漏缆与GSM-R系统3种组网方式解决弱场覆盖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对光纤直放站对基站的影响及漏缆的选型进行分析,对系统工程应用提出建议,使GSM-R系统更好满足客运专线无缝覆盖的通信要求,保证铁路通信系统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9.
隧道内数字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多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TDMA无线系统在隧道漏缆传输情况下,通过光直放站后产生的多径干扰,并探讨了工程实施中可以采用的几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1 漏缆的基本工作原理 漏缆全称是泄漏电缆.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通常是依靠无线传送.目前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要求基站与移动站之间随时随地能接通,即使在隧道中也是如此.然而在隧道中,移动通信传播效果不佳.隧道中利用天线传输通常也很困难,所以漏缆在隧道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目前铁路GSM-R系统使用的E-GSM频段,漏缆主要用于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中国首次研发的山地城市A型地铁车(简称As车)的技术特点,包括与以往不同的技术规格、大幅度提高的爬坡能力、改善了的通过小半径曲线的性能、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的多种措施、提高电磁兼容性的特殊对策、车体结构的重要改进和优化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一起DF4型内燃机车柴油机停机故障的原因及处理过程,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宣钢新建 45 0m3 高炉料仓Ⅱ区基坑采用打入H型钢配合网喷混凝土作为基坑围护体系 ,采用H型钢组合结构作为坑内支撑。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差、工程环境不利 ,在下挖到基坑底部时 ,发生了突水、涌砂的情况。介绍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 ,以及对基坑突水、涌砂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隧道下穿健安桥的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分析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面结构物施工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探讨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煤气管下的浅埋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在城市地铁的施工中采用咬合水平旋喷桩加固地层 ,在浅埋大跨条件下穿过城市煤气管道地段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隧道下穿健安桥的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分析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面结构物施工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探讨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零阻变换器系统(zero-resistance converter system,ZRCS)能将走行轨电流从虚拟回流地处转移至回流线缆, 进而从源头上治理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问题。作为 ZRCS 中影响虚拟回流地位置的关键部件之一, 开关单元的数量与分布会直接影响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分布。在实际列车运行过程中,牵引和制动工况下的列 车电流及相应钢轨电位远大于匀速工况;通过调整开关单元的分布,降低这部分的钢轨电位,可提高 ZRCS 的综 合治理效果。因此,在分析 ZRCS 中开关单元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其优化分布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开关单元分布 下的治理效果,得到较优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进一步提高 ZRCS 的治理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重庆轻轨较新线工程中最小曲线半径为 75mPC轨道梁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中,随着桥梁结构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和混凝土自身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也随之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引入应力和形变监控,对大跨度桥梁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实测验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结构变形、应力加以控制,指导施工实践,以确保设计的施工过程或经过调整后的施工过程得以准确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铁道岔尖轨是道岔实现转换功能的主要部件之一,尖轨线型不良不仅使列车产生晃动,也会影响与基本轨的正常靠贴和自由状态平面位置。尖轨与基本轨靠贴时存在离缝、卡阻和尖轨原始位置不准,会使尖轨失去稳定刚度和增大道岔锁闭“框动”、转换动力以及出现转换反弹现象,继而恶化通号转辙设备的工况,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由此,轨道专业人士应高度重视尖轨的线型控制。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尖轨从生产制造、运输、存放、上道使用过程中线型发生不良变化的成因,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并介绍尖轨线型的检测复核和矫正手段。其中,首次倡导“一弦矢距法”检测复核整根尖轨线型的现状,特别针对曲线型尖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一弦”条件下尖轨各检测点理论矢距值,为尖轨上道前进行预矫正提供了依据,这对地铁停运后的有限时间天窗内圆满完成尖轨更换作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