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建国 《中国水运》2006,(12):52-53
河北目前从事国际海运的航运企业3家,船舶运力30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内海运的省际航运企业26家,船舶运力4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56家;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6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9家;国内船舶代理和海上货运代理企业146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5家;全省内河运输除廊坊市以外,其他10个区市均发展了航运业务,营运船舶拥有量2800余艘,2.7万个载客位。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格局在河北省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中国海事》2014,(9):3-3
1.42亿载重吨 目前,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4位。港1:3年货物吞吐量已达118亿吨。420万总吨今年上半年,我国海运市场的总的运力大概减少了420万总吨,跟去年同期比较占到总运力的6%。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表示,我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致力于航运软实力的提升。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无论是从船队运力还是港口建设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已超过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四位。中远集团船舶总运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位居世界十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5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位,拥有亿吨大港14个,集装箱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4.
2002年头两个月的造船市场依然不振,船价继续低迷徘徊。1月份,各种船舶的订单入帐少而又少,占船队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见表1)。船舶手持订单总量已从2000年底的1.176亿载重吨下降到2001年底的1.154亿载重吨,再下降到  相似文献   

5.
陈钢炼 《中国水运》2007,5(5):58-59
浙江海运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截止2006年底,海运运力达到854万吨,其中特种运输船舶运力139万载重吨,万吨级以上运输船舶运力385万载重吨。而据统计,2006年浙江水路完成货运量4.7亿吨、周转量3648.8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799万人次、周转量6.7亿人公里。海运在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沿江、沿海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远洋航务》2014,(10):13-13
第四 目前我国海运企业有240多家,海运船队总运力规模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的98%,列世界第四。 5.06亿美元 苏伊士运河8月收入达创纪录的5.06亿美元,2014年全年收入也将创历史新高。但据有关统计,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集装箱船数量长期呈下降趋势,说明班轮公司正部署比以往更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舟山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各项经济指标中,工业总产值832.6亿元,船舶修造业产值319.2亿元,临港化工业产值65.9亿元,水产加工业产值151.9亿元,海运运力保有量达到293万载重吨。同样港口业发展更是迅猛,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9亿t。可见.舟山作为海岛型城市在其发展中,港口与航运、船舶修造、临港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戚戚相联,港口的和谐发展与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密不可俞.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1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水运船舶已有17.9万艘、载重吨已超过2亿t;我国拥有海运船舶运力1.15亿t,世界排名第4,其中中远集团船队运力有0.57亿t,世界排名第1;中远集装箱船总运力世界排名第4,中海集装箱船队总箱位世界排名第8;我国从事沿海和远洋运输公司有4500家,内河运输公司有上万家;世界前20强港口中,我国港口占12席位;我国总泊位数达31968个,其中万t以上泊位有1762个。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  相似文献   

9.
蔡敬伟 《船艇》2008,(2):8-14
近年以来,随着世界航运业的持续走强,我国各航运公司加快运力扩充步伐,不断订造新船以保持其在航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截止2007年10月底,我国船东在订船舶共计512艘、4196.5万载重吨,占了世界手持订单总量比重的8.7%(按载重吨计),  相似文献   

10.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3):37-37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2010年造船市场仍低迷 2009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行业运行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仍将低位徘徊,到2010年年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将降至1.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1.
海外来风     
《中国船检》2006,(4):4-5
世界集装箱航运业面临运力过剩据业内人士预计,全球海运能力三年内将提高56%,大大超过实际需求。随着运力过剩的出现,运费下调不可避免。分析人士认为,受运价下调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日子将迎来艰难时刻。新压载水管理公约将对船舶提出更高要求据悉,由于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87,(12)
据前不久召开的第三届修船会议透露,专家们认为,未来的世界货物年海运量将超过40亿吨。修船业要提高获利性就必须改变策略,提高应变能力,迎接业务高潮。未来修船工活的主要来源是:1.船舶改装。这是除新船建造之外,近年出现的采用新工艺的领域。人们一直在提  相似文献   

13.
《广东造船》2009,(3):11-11
今年1—6月湛江新注册的船舶已经达到七万多载重吨,3000载重吨以上的船舶达到9艘,其中两艘万载重吨以上的船舶已被批准建造。预计今年新增运力将超过十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干散货运输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回顾近20年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涨跌趋势,分析BDI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得出两者相关度下降的结论,并分析两者相关度下降的原因:经济衰退造成货运量需求不足,导致运力过剩;经济刺激计划加剧航运市场的运力过剩;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加剧航运市场的运力过剩;船舶大型化造成BDI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船》2001,1(1):41
世界修船设施的利用率将有所变化   据欧洲一家咨询公司预测,由于种种原因,今后各类修船设施的利用率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2002~2003年间,具有20万载重吨级船舶修理能力的船厂修船业务将有所下降。与此相对照,修理1万~8万载重吨级船舶的中小型船厂在2001~2002年间修船业务将相对稳定,随后将出现业务上升的好势头,并延续到2010年。在今后10年间,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将是修船业的工作重点。就修船需求而言,预计2010年油船最高可占总量的33 %,散货船占32.6 %,集装箱船占18 %。修船价格也将上升,2005年前升幅将超过10 %,以后仍将保持坚挺势头。  相似文献   

16.
《航海教育研究》2012,29(3):107-107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2011中国航运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其中海运船队达到1.1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四位;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也首次突破10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TEU,双双位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船业现状 2004年中国修船业工业产值据全国1 5 9家主要修船厂统计,2004年修船工业产值逾10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船舶修理总量已分别超过日力图改变其处于守势的地位,而韩国却继续巩固其造船霸主的地位,从2001年开始日本修船产值已跌到1000亿日元以下,为997亿日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德国不来梅航运经济和物流研究所(ISL)近期的统计数据,2001~2005年全球商船队运力增长1.093亿载重吨.年增率达3.3%。截至2005年1月1日。全球300总吨以上(含300总吨)的船舶共计39932艘。合8.8亿载重吨、940万TEU.与去年同期相比载重吨和载箱量分别增长了5.7%和9.1%。按船种分。液货船(包括油轮、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的运力为3.684亿载重吨,占世界商船总运力的41.4%。比2001年增长408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9.
信息     
《船艇》2007,(4)
国内造船动态中船集团2006年造船完工602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18万载重吨2006年是国际船舶市场持续兴旺的一年,中船集团公司全年完工船舶103艘、602万载重吨,预测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三位;承接新船订单2218万载重吨,占2006年全国新船接单总量的56%,大大超过了2005年全年全国新船接单总量1721万载重吨,承接合同金额超过1000亿元。目前,集团公司手持船舶订单超过3000万载重吨,手持合同金额超过15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一份关于世界修船业前景的研究报告表明,尽管新船厂的发展将威胁到修船价格的提高,但世界修船需求量将呈现显著增长。 一、未来世界修船能力预测 虽然1994年修船总能力(能容纳1万载重吨以上船舶的船坞数量549个)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根据已知的发展计划得知,世界修船总能力即能容纳1万载重吨以上船舶的船坞数量将分别上升到1996年的563个和1998年的570个。从地区来看,亚洲继续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